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广西:“八桂农担贷”助力乡村振兴破解春耕融资难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西> 要闻 > 正文

广西:“八桂农担贷”助力乡村振兴破解春耕融资难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3-02-14 20:40

  “甘蔗已经到了丰收的时候,地里那大片大片甘蔗却没什么人手能帮着收割,490多亩的甘蔗就那么点人什么时候才能砍收完?要是甘蔗烂在地里可怎么办?真是着急啊!砍蔗人工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还有那运输费用、土地租金,想到这些真是头疼。”近日,蔗农韦凤金一说起这些烦心事,显得无奈又心酸。

  在广西南宁市马山县乔利乡乐圩村,放眼望去都是随处可见成片的翠绿的甘蔗地,甘蔗产业已成为马山县的一大产业,更是当地广大农户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之一,目前正值甘蔗丰收季节,农户们正在地里风风火火地忙着砍收糖蔗,时不时从甘蔗地里传来农户们的砍收声、笑声,此时此景,大家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而蔗农韦凤金的喜悦中却还掺着些愁绪,脸上透露出一丝忧愁。

  时值甘蔗收成期,又是甘蔗榨季需求期,尤其是甘蔗种植大户更有大量资金周转需求。正当蔗农韦凤金为这件事发愁的时候,建行马山支行通过“新春走基层”活动,了解到蔗农砍蔗难的问题,随即与马山当地制糖企业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农务部取得了联系,并联合举办“八桂农担贷”产品推介会,建行马山支行向南华糖厂介绍到“八桂农担贷”是为广大农民推出的一款涉农贷款,可以有效解决农户生产经营融资难、融资贵、无抵押、线下贷款流程复杂等问题。正是在此次产品推介会上,因为融资难而一筹莫展的蔗农韦凤金了解到了“八桂农担贷”这一产品,蔗农韦凤金听到“八桂农担贷”具有“线上化申请、数据化对接、智能化风控”等特点。

  “对!这项产品一定能够解决我的资金难题!”蔗农韦凤金抱着这样的想法,在推介会结束之后立即与建行工作人员进行了对接。为了以最快的速度解决蔗农韦凤金的融资难问题,建设银行马山支行迅速收集其贷款材料,第一时间上门进行实地调查,快速启动贷款审批流程,经过一系列流程蔗农韦凤金已成功申请30万“八桂农担贷”,目前已支用10万元,破解了融资难难题,让砍蔗无需等待、春耕不需忧愁。

  “我的甘蔗种植面积490多亩,产值能有1900多吨,要不是建设银行资金到位快,今年这些甘蔗都得烂在地里。”说起这笔“雪中送炭”的“救命钱”,韦凤金激动万分,她看着一捆捆整齐的甘蔗摞着堆在地里,满载甘蔗的货车络绎不绝向糖厂的方向开去,心里一阵暖意涌起。

  “把金融服务送到田间地头,是建设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这也是今年我们投放的南宁市第一笔‘八桂农担贷’。”建行广西区分行乡村振兴金融部负责人介绍道。一直以来中国建设银行广西区分行聚焦广西特色农业,以新金融赋能乡村振兴,该行与广西农担公司合作,创新推出“八桂农担贷”,有效满足了农户生产经营融资需求,截至1月中旬,该行“八桂农担贷”贷款余额已突破1100万元,切实为农业融资带来了实惠。(通讯员陈荣晶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发布

  • 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九号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