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建设银行南宁高新支行:滴灌利民生,建行谱“惠”曲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西> 要闻 > 正文

中国建设银行南宁高新支行:滴灌利民生,建行谱“惠”曲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3-01-03 22:59

  “为强化对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我行将普惠金融业务定位为国之大者的落脚点,推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我行普惠金融发展逐步走出来了一条有效的‘高新模式’。”近日,中国建设银行南宁高新支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近年来,中国建设银行南宁高新支行认真贯彻落实南宁市政府强首府战略,坚决落实“五强”工作要求,充分发挥金融在稳市场、促发展的保障作用,加大稳企纾困力度,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2022年底,该行服务的普惠金融客户超4300户,普惠金融贷款规模超41亿元,比2016年规模翻了20倍,实现了普惠金融战略的跨越式发展。

  筑牢根基,积极搭建企业客群交流平台。“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主,搭建交流平台,高新支行每年都会与政府共同主办南宁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座谈会,让我们的企业家朋友能够相互交流,同时也可以让我们银行更好地去了解客户需求,做到产品更适配,服务更贴心。”建行南宁高新支行普惠金融事业部的莫经理正在筹备一年一度的南宁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座谈会,“每年的座谈会都会迎来不少新的企业家朋友,我们也将通过线上线下的贷款切实为中小企业主解决实际的困难。”

  建行南宁高新支行着力推进普惠金融资源整合,以建平台、拓场景等方式不断深化政银企三方合作关系,为小微企业建立与政府、银行、平台机构间的沟通对话机制,提升小微企业获知信贷融资政策等信息的及时性、有效性,推动南宁市持续优化金融营商环境工作的落实发展。

  提质增效,推动数字化普惠金融发展。“太感谢你们了,这100万元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了!”眼见接到一笔大单,对扩大生产尤为重要,某公司的陆总高兴地说。高新支行苏卢支行在商会上了解公司的需求后,主动对接,根据情况制定了“云税贷”授信服务方案,通过建设银行的“惠懂你”APP,成功发放100万元云税贷授信额度。2022年,苏卢支行已为纳税企业投放167笔“云税贷”累计授信额度1.83亿元。

  建设银行将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战略相融合,创新发展推出小微快贷系列产品,结合企业和企业主的金融资产、纳税数据以及房产等情况进贷款额度判定,让客户在一部手机、一台电脑上就能够进行贷款申请。经过探索实践,该行以小微快贷产品为抓手,创新发展了“高度重视、认真执行、深耕圈链、综合营销、全员联动”为主要特色的“苏卢普惠数字工坊”普惠金融营销模式,逐步构建起涵括党建引领、组织建设、业务拓展、数据应用、创新发展、风险防控于一体的普惠金融业务发展体系。

  精准滴灌,助推涉农绿色金融发展。年末,广西力拓米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稻田基地项目又获丰收,将农村的“绿水青山”换成了农民手中的“金山银山”。作为广西扶贫龙头企业,该公司采取土地流转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在南宁市青秀区、邕宁区、上林县、马山县等地建设了优质水稻基地共计2.2万亩。南宁高新支行作为力拓米业集团公司的长期合作伙伴,积极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信贷融资支持,以实际行动将金融活水浇灌在生气盎然的八桂大地上。截至目前,建行南宁高新支行累计为力拓米业集团公司提供绿色信贷融资超5000万元,,为企业的农业信息化技术发展,智慧生态农业、现代化农业建设,为乡村产业振兴贡献了力量。

  (通讯员 赵岸、陆何恺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发布

  • 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九号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