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广西高校“音”材施教 以“艺”为桥培育东盟人才
首页 >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西> 图片新闻 > 正文
[责编:邱晓琴]

广西高校“音”材施教 以“艺”为桥培育东盟人才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2-12-09 09:47

24小时热图
  • 这就是今晨的北京

  •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职业技术教育合作中心在津成立

  • 越南举行八月革命暨国庆80周年纪念活动

  • 第十届非洲职业技能挑战赛在肯尼亚闭幕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推荐阅读
日前,我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首次实现全频段、灵活可调谐的高速无线通信,有望为未来更畅通可靠的6G无线通信提供保障。为此,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4年,自主研发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
2025-09-03 10:01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基于耐盐植物和土壤调理剂的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技术创制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案。基于各项研究,团队开发了4种抗盐剂、2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等盐碱地培肥改良系列产品,为盐碱地快速培肥和障碍消减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9-03 10:01
9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国标进一步增强了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功能,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2025-09-03 10:00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增设的群众赛事项目,被称为“空中F1”的无人机竞速备受瞩目,该项赛事决赛举办地深圳近日也掀起了无人机竞速热潮,市民和游客在公园里就能过一把“飞行瘾”。据介绍,深圳中心公园位于深圳核心区域,无论是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无人机爱好者,都能轻松快捷到达这里。
2025-09-03 10:00
油菜、白菜、甘蓝、萝卜是大众最熟悉的十字花科作物,也是食用油和蔬菜的主要来源,然而它们都受到同一种毁灭性病害——根肿病的威胁。基于GSL5功能研究和团队所创制的材料,他们还揭示了有趣的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即病菌致病和寄主抗病反应机制。
2025-09-03 10:00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东赛区比赛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队共荣获10项金奖、1项银奖。 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焊接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突出在特种环境、特种材料以及特种结构方面的焊接技术及装备制造研究。
2025-09-01 09:51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加载更多

  广西艺术学院内老师正在指导学生上课。 牛雯莉 摄

  中新网南宁12月8日电 题:广西高校“音”材施教 以“艺”为桥培育东盟人才

  作者 牛雯莉

  一边是竹笛、古筝齐奏的歌曲从教学楼中传来,另一边是东盟国家传统乐器甘美兰的合奏之声缭绕……广西艺术学院内,浓厚的音乐艺术氛围感染着往来的人群。近年来,该校积极促进中国—东盟间的艺术文化交流,培育了梁玉莹、杜氏清花、陈永馨等国内外著名歌手。

  潮阳接受采访。 陈沿佑 摄

  以兴趣为师 因材施教

  今年《中国好声音》总决赛的播出,让全国民众认识了来自广西的“冠军表妹”梁玉莹,也认识了她的母校——广西艺术学院。

  梁玉莹的导师、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声乐副教授潮阳说:“我们会根据学生的特长量体裁衣、因材施教,按照每个学生各自的声音条件,制定最适合他们的培养方案。”

  梁玉莹进校时学习的是美声唱法,但潮阳发现她在流行唱法上更有兴趣和天赋,于是将她的培养方向转为了流行唱法。“我们事先会制定教学大纲,但在具体教学中优先以学生各自的特点和兴趣,以鼓励而非教条的方式来挖掘他们的天赋。”潮阳说。

  学校也培养了不少来自东盟国家的留学生。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声乐教授龚小平表示,由于语言以及文化背景差异,外国留学生在理解歌曲情感时往往会有些困难。她会根据每个国家学生的特点,用更易理解的故事解释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加深学生印象,学起来更快。

  马来西亚华裔陈永馨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曾师从龚小平,她回忆道:“老师会根据我的特点,在不改变我个人风格的基础上再教授专业知识。”

  “有些留学生对京剧、粤语歌曲很感兴趣,我也会找到相应的专业老师为他们教学。”龚小平说。

  陈永馨在广西艺术学院上课。 陈沿佑 摄

  以乐为桥 诉说东盟友谊

  2010年,龚小平开始承担东盟国家留学生的声乐教学任务,向留学生们传授中国传统民歌。她表示,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更加了解广西、了解中国,更希望他们能够用这些歌曲促进国家间的文化交流。

  龚小平十多年的留学生教学经历,正是多年来广西艺术学院深化与东盟国家文化交流发展的一个缩影。

  将东盟文化艺术“引进来”是广西艺术学院的文化交流手段之一。该校邀请东盟艺术院校、艺术文化团体的专家到广西开展相关交流、教学活动,增进文化艺术了解。在学校里的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内,还陈列着东盟各国的代表乐器。

  广西艺术学院校长侯道辉介绍道:“我们学校连续11年搭建中国—东盟音乐周的平台,还建立中国—东盟艺术高校联盟,积极与东盟各国的高校、艺术家们交流,吸引了许多东盟国家的学生慕名前来学习。”

  以音为媒 讲述中国故事

  除了让中国学生学习东盟国家的文化艺术,一些从广西艺术学院“走出去”的东盟青年也在用自己所学,向外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国和东盟的交流。

  来自越南的歌手杜氏清花师从龚小平,2016年参加《星光大道》走红后,她便被中国民众亲切地称为“歌唱中越友谊的百灵鸟”。

  在广西求学阶段,杜氏清花向龚小平学习了《玛依拉变奏曲》《春天的芭蕾》等中国民歌,回国后她将这些歌曲翻译成越南语,并在越南最高水准的专业声乐比赛“2017明日之星”中获得金奖,将中国的民歌唱响越南。

  杜氏清花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演唱某个国家的歌曲时,便能向观众们传递这个国家的文化内涵。“音乐有很大的力量,就算对方无法听懂歌词的意思,也可以在音乐中感受到一个国家的文化。”

  马来西亚青年杜益兴给学生上竹笛课。 牛雯莉 摄

  来自马来西亚的杜益兴从小学习竹笛,长大后来到中国深造技艺,目前受聘为广西艺术学院的竹笛老师。杜益兴认为,以音乐为桥可以更好地让东盟国家的民众了解中国。

  在寒暑假时,杜益兴会回到马来西亚给当地的孩子们上竹笛课,“我会教他们吹奏这项中国传统乐器,还跟他们分享一些在中国学习和演出经历,给他们讲中国的故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