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广西:幸福新生活“搬”出来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西> 要闻 > 正文

广西:幸福新生活“搬”出来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10-11 18:22

  “社区管理井井有条,生活十分便利,治安也特别好,我们很满意!”谈起在苗家小镇社住得是否舒适,3年前从融水县洞头镇寨登村搬迁到小镇梁翠云一家都夸好。

  梁翠云的幸福新生活,是广西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缩影。

  如何让搬迁群众住得下、稳得住、融得进、过得好?广西各地主动“领题”、巧妙“破题”、全面“答题”,坚持“党建引领、网格管理、三治融合、共建共治”理念,扎实推动基层治理工作深入开展,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担当不断提升。全区人民群众安全感从2012年的81.44%上升到2022年第二季度的98.16%。

  党建引领 让搬迁群众居住更舒适

  在大山里生活了大半辈子,60多岁的柏治常在成为爷爷的时候终于搬出了大山,在河池市天峨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六排镇长安家园社区开启了崭新的生活。

  “我做梦都没想到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新楼房,感谢党、感谢政府!”提起住进新居,柏治常总会热泪盈眶。

  为确保搬迁群众住得下、稳得住、融得进。河池市天峨县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选址上,坚持县委统筹,遵循规划先行、项目带动、产业支撑、稳定发展思路,选择在工业园区、中心镇、乡村旅游区等人口聚集、配套完善、有产业基础地方建立安置点。

  “村民”成“居民”,不只“搬个家”,更要做到“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帮扶车间,让更多的搬迁群众变身为‘产业工人’。”广西驻村工作队队长、天峨县委常委、副县长李玉刚介绍说。

  广西聚焦易地搬迁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后续帮扶长效机制,提高搬迁群众的融入感、归属感。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走进位于百色隆林各族自治县鹤城新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漂亮的高楼、宽敞整洁的文化广场、错落有致的景观树,休闲的居民或翩翩起舞,或悠然漫步,一幅充满诗意的生活画卷徐徐展开……

  “我们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啦!”10月6日晚,在隆林县各族自治县鹤城新区一家企业工作的徐文武下班吃完饭后,就与邻居们说说笑笑,一起去广场跳舞。

  鹤城新区是隆林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之一,这里共安置3372户14606人,占全县搬迁人口76.17%,搬迁群众来自全县16个乡(镇)176个村5个民族,称之为“民族聚居大家庭”,被评为全国“十三五”时期200个美丽搬迁安置区之一。

  产业带动 让搬迁群众就业更顺心

  清晨,秋阳朗照,在融水苗族自治县苗家小镇,三三两两的老人坐在一起聊天,不时传来阵阵欢笑声。

  早上8时半,田美香匆匆走出安置小区家门,开始一天的生活。“过去我在广东打工,现在安置小区‘扶贫车间’上班,照顾大人小孩很方便,每月工资3000多元。”说起现在的生活,田美香一脸喜悦。

  新房子、新工作、新生活。对于田美香来说,过去的苦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易地搬迁是手段,脱贫致富是目的。柳州市融水县把产业作为易地扶贫搬迁的基础,大力招商引资,以优先供给扶贫车间用地、优先保障帮扶车间配套、优先给予帮扶车间申报项目奖补、以及确保优先接收搬迁户务工、确保搬迁户务工及时获得薪酬、确保不随意解雇搬迁户等总要求,精准对接和引进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让企业“安营扎寨”到家门口,成为推动搬迁群众就近就业的“主力军”。

  “易地搬迁来到新的环境,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群众的就业。”苗家小镇第一书记蒙豪说,“目前,全县共建成搬迁点就业帮扶车间43家,带动搬迁群众就业2221人。”

  国庆前夕,走进上林县西燕镇幸福小区居民蓝育康家,看到屋内中式装修风格,电视机、冰箱、沙发等家具家电一应俱全。“以前住在西燕镇东敢村的老土坯房里,可以说是家徒四壁。”蓝育康说,“政府给我们建了漂亮的新房,生活太幸福了。”

  现在,蓝育康还在社区应聘了一份管理员的工作,每个月有固定的收入。“以前在村里除了种地,没什么事情可做。在这里就不同,下了班可以在周围逛逛,回到家还能练字,有趣多了。”蓝育康笑道。

  改变了生活方式,过上了幸福生活,蓝育康的经历,是上林县1.6万搬迁户的缩影。2016年以来,上林县通过建设8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完成安置16019人目标任务,同时积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向着“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目标迈进。

  网格管理,让搬迁群众生活更幸福

  “在我的‘辖区’,搬迁户们有啥事都找我,大到政策讲解,小到矛盾调解,我都管。”9月21日,三江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南站社区6栋楼长、二级网格员侯宜生说起自己的工作,满脸笑意。

  作为楼长、网格员,侯宜生不但负责6栋各搬迁业主间巡查,还要监督搬迁群众打扫门前卫生,提醒他们报名职业技能培训班,有时候要工作到晚上八九点。

  工作辛苦而琐碎,但侯宜生乐在其中。2019年,他作为第一批搬迁群众搬入南站社区,看着还在建设中的社区,他怀着让“家”变得更好的憧憬,参选社区楼栋长,通过社区居民代表大会选举,他当选楼栋长,成了楼栋“管家”。

  那时,南站社区开始自上而下推行基层自治,以侯宜生为代表的楼栋长、联户长们按照“一中心+一张网+搬迁户”原则,分工管理各自楼栋间各项事宜,有专管红白喜事的,也有负责调处矛盾纠纷的。

  一时间,三江县南站社区这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迎来许多新变化,搬迁群众与社区工作人员一道将基层自治规范化细致化,让大家的获得感、幸福感逐日增加。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把“党建+”元素嵌入易地扶贫安置工作中,政府专门成立易地扶贫搬迁管委会,在仫佬家园、凤凰寨、老乡家园等三个安置点推行“党建+民情回单”服务机制,机制运行以来,共办理群众诉求5930多件。

  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在易地扶贫安置点,成立党支部和服务站,协调、解决搬迁户入住后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附近安排8.7亩农田建设“微田园”,让搬迁群众“耕有其田”,记住乡愁。

  文化赋魂 让群众精神生活更充实

  “我们民族的元素都在,很心安。”搬到安置点的搬迁户们,第一眼就爱上了这个民族风情浓郁的“新家”。

  以白裤瑶图腾牛为文化主题和设计元素,河池市南丹县里湖瑶乡朵努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加入了瑶族吊脚楼风格设计和瑶族文化元素,并配套建设休闲广场、游方长廊、芦笙场、文化一条街等,让搬迁群众有亲切感。

  “咚~咚~嗒,咚~咚~嗒……”伴随着悠扬的鼓声,9月19日,数百名学生随着鼓点,在南丹县王尚小学的文化广场上载歌载舞,热闹非凡。

  跳猴鼓舞、陀螺竞技、童声合唱、皮鼓传承……是王尚小学利用课余时间传承民俗文化的规定工作。“我们想让瑶乡的孩子们从小树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厚植家国情怀。”王尚小学校长覃玉先说。

  王尚小学是南丹县“千家瑶寨·万户瑶乡”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配套工程。为使白裤瑶脱贫搬迁群众子女能安心入学、放心就读,学校开设了铜鼓、皮鼓、陀螺、民族服饰传承班及朵努同声合唱团等十多个民族文化传承特色课程,既是“留住根”的教育,又可以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学校创编的《瑶童戏鼓》《勤择格拉》等独具民族特色作品,先后登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广西少儿春节联欢晚会等大型舞台,真正让瑶乡文化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百色市把民族传统文化艺术节搬进安置点,以“壮族三月三”传统节日为契机,唱响“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主旋律,拉近搬迁群众间彼此的距离,增强搬迁群众的亲情感、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向搬迁群众发放维护民族团结的倡议书,激发各族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全民共建、共创良好局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助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

  (通讯员 尚永江 覃方平 光明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

[ 责编:曾震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库布其沙漠治沙进行时

  • 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在武汉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在科学研究上不断革故鼎新的同时,钟义信始终坚守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追求,在信息论、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潜心躬耕育人。
2025-09-10 09:35
9月9日10时0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9 11:03
在中药房里,有这样一些“扫地僧”——它们价格低廉,常被忽视,却有着出人意料的疗效。
2025-09-09 10:15
近日,河南一名女童出现咳嗽、呕吐、嗜睡等症状,被家人误判为普通感冒,不料竟是暴发性心肌炎,且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在转院治疗途中不幸离世。程翔提醒,当身体发出以下信号时,一定要引起重视,警惕并排查暴发性心肌炎:  一是胸痛、胸闷、气短。
2025-09-09 10:14
随着关键研发方向不断取得新突破,通用智能体在多任务处理方面,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完成度也会更高。
2025-09-09 10: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