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广西改革这十年:1730多项改革助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西> 要闻 > 正文

广西改革这十年:1730多项改革助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10-01 18:56

  9月28日,“奋进新征程·广西改革这十年”新闻发布会在南宁举行。发布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何运安介绍,十年来,广西加强统筹、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务求实效,自治区层面先后推出1730多项改革,有力破解了一系列发展难题、形成了一系列制度成果、打造了一系列改革品牌,充分发挥了改革的先导和突破作用,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广西99.9%的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75.1%的事项“一次不用跑”,220类政务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641项实现“掌上可办”。加快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广西科改33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带土移植”“厚土培植”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坚决打好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进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

  深化开放合作体制改革,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广西推动健全西部陆海新通道共建机制,开工建设骨干工程平陆运河,抓好大能力运输通道建设、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扩能优服、通道物流提升、通道产业融合发展四大行动,推动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从2017年的178列增加到2021年的6117列,物流通达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的319个港口。

  广西推进民主法制领域改革,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积极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深入推进基层治理“五治融合”,乡村治理群众满意度排全国前列,2019年以来,广西先后有3个县、6个乡镇、59个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试点和示范村镇。

  广西深化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体制机制改革,文化事业持续繁荣发展。国有文化企业改革,整合成立广西文化产业集团、出版传媒集团。出台支持广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实施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三年规划,创作出《秀美人生》《大山的女儿》《驻村笔记》等一批精品力作。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长征红色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消费品牌吸引力、影响力持续提升。

  扎实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广西健全积极就业政策,强化产业、金融、投资、教育、医疗等政策支持就业创业,2012—2021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444.61万人。改革完善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深化养老托育服务改革发展,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给体系建设,南宁市创新公租房建设管理体制,帮助近15万困难群众解决了住房需求。

  广西有序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南方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牢固。创新“生态+”发展模式,深入实施生态经济十大重点工程,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8个,国家级绿色工厂67家,旅游、康养、文化和现代特色农业等生态经济快速发展。2021年,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达18个,数量排名全国第一,林业产业总产值达8000多亿元,稳居全国第二位。

  广西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管党治党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出台落实“两个维护”制度文件,将“两个维护”坚决贯彻到党委和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落实到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行动上。全面完成机构改革,整合撤并党政机构1330多个、事业机构2640个,党政部门内设机构精简31%,机构职能体系更加完备高效。

  (通讯员 袁雪媚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

[ 责编:曾震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湖北秭归:农活竞技欢乐多

  • 全球唯一的白色大熊猫正脸照首度公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研制出一种高性能纤维素基纳米纸材料,其在极端条件下仍可保持优异的机械和电绝缘性能。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先进材料》。
2023-05-26 09:25
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面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如何向戈壁沙漠要效益、要农产品?让我们走进四地设施农业现场,感受“唤醒”沉睡戈壁和茫茫沙漠的神奇力量。
2023-05-26 09:23
北京人艺经典话剧《茶馆》采用8K技术录制,通过网络平台观看直播的观众达5000万人次,掀起线上看话剧热潮;多位歌手视频平台开唱,线上演唱会引发现象级传播……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让舞台艺术的作品呈现、演出场景发生了颠覆式变化。
2023-05-26 09:22
这颗卫星是“一国两制”下澳门和内地合作的产物。卫星升空后将至少在轨运行五年,为年轻一代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开发先进科学数据产品服务提供平台。
2023-05-26 09:22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面临严峻挑战,创新发展、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
2023-05-26 09:2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2000年前后,不少省市就政务信息的开放共享等制定了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但随着数据立法的兴起,多数地方的政务信息立法被废止。
2023-05-25 10:05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对他们提出殷切期望。一个个科技小院如种子般播撒开来,向下扎根、向上生长。2009年,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在河北省曲周县成立,到今天,全国已建立1048个科技小院,覆盖31个省份;此外,科技小院模式还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推介,逐渐走向世界。
2023-05-25 10:05
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集北斗导航、5G通讯、无人驾驶等前沿技术于一体。专家表示,去年以来,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呈现规模稳步提升的发展态势,离不开市场需求的拉动。
2023-05-25 10:08
5月24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正式发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请托行为禁止清单》(以下简称“禁止清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请托行为禁止清单(征求意见稿)》基础上,此次正式发布的“禁止清单”对科研人员、依托单位、评审专家和自然科学基金委工作人员的24类行为进行了规定。
2023-05-25 10:07
2022年底,按照科技部等八部委《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文件要求,涉及21家科研单位和6个地方、为期2年的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拉开序幕。
2023-05-25 06:05
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生物基尼龙替代化石基尼龙、高效生物合成人乳寡糖……今天,这些原料都可以在工业厂房里生产出来。
2023-05-25 06:05
目前,高三学子们已进入高考冲刺阶段,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相关数据显示,75%的学生在临考前都有紧张、焦虑、恐慌等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会给考生造成一定影响。
2023-05-24 09:31
产业转型可能带来人力资源供给与岗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而在广东中山,当传统的产业工人遇到数智化转型,又会呈现怎样的情形?
2023-05-24 09:29
23日12时30分许,2023年珠峰科考13名登顶队员成功登顶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之后,他们将完成峰顶雪冰样品采集等重要科考任务。
2023-05-24 09:19
今年以来,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增势迅猛。
2023-05-24 09:17
近日,农业农村部在各省推荐基础上遴选发布2022年十大农作物、畜禽、水产优异种质资源,旨在提升全民资源保护意识。
2023-05-24 09:17
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
2023-05-23 10:52
中国以19373.35位居全球第一,美国为17610.47,前10名还包括德国、英国、日本、法国、韩国、加拿大、瑞士和印度。
2023-05-23 09:33
自2008年起,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组织300多位专家,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公开发表的中国生物物种数据,分类学专家对每条数据进行审定确认,最终汇编成《中国生物物种名录》。
2023-05-23 09:29
22日,青海省林草局正式对外发布《青海植物名录(2022版)》。该名录对于学术研究、政策制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编目和保护、科学普及等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2023-05-23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