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广西梧州:借智借脑借经验 传承发展岭南文化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西> 要闻 > 正文

广西梧州:借智借脑借经验 传承发展岭南文化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09-02 21:32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岭南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专家座谈会,在岭南文化的发源地——广西梧州召开。

  10多名国内知名的文化旅游领域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与广西文旅厅领导和梧州市四家班子领导面对面,就梧州市建设岭南历史文化名城话题,交流碰撞思想,提出意见建议。

  从去年党代会提出加快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到这两年高位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梧州市召开的此次重要会议,正是梧州市委、市政府对于文化发展、文化建设、文化历史的重视,展现了梧州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基础,也可以说是梧州的文化觉醒。

  岭南文化 底蕴深厚

  梧州古称古苍梧郡。岭南文化,源远流长。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有记载,舜帝“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也就是说,4100多年前的舜帝南巡,古苍梧就烙下了华夏文明的印记,开启了梧州的文明史,也在梧州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

  广西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原总编辑曹光哲表示,梧州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是由地理环境和历史事实决定的。如果说秦代奠定了中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代就奠定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那么梧州的价值就是把中华文化和岭南文化承接于此。

  据史料记载,秦军开灵渠,始皇统一岭南后,中原移民大规模迁入推动了岭南地区的开发。而处在桂江和浔江、西江三江交汇处的梧州,最先交流融合形成了岭南文化。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把岭南的首府设在苍梧郡(今广西梧州一带)的治所广信城。梧州作为岭南首府,成为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经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长达700多年。明成化六年(1470年),明宪宗钦定在梧州设立两广总督府、总兵府、总镇府。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总督府,标志着影响明清两代的总督制度正式形成。两广总督府辖广西、广东地区,梧州再次成为两广政治、军事中心达96年。

  如今,梧州市依托两广总督府、总兵府、总镇府以及总府府衙群落,建设大型文旅项目——三总府文化旅游博览区,预计今年底建成运营,将成为带动梧州文旅产业发展、传承历史文化的助推器。

  四川旅游产业开发研究院院长吴峻教授表示,梧州骑楼城是中国骑楼博物馆的唯一代表,目前保存的骑楼建筑560幢,规模之大、数量之多,位居国内第一,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骑楼博物城”。文化学者肖健也指出,骑楼城是梧州近现代百年商贸繁华的历史见证。公元1897年,梧州被辟为通商口岸,逐渐发展成为了近现代百年的“两广商埠”“水上门户”。

  作为岭南文化的发源地,梧州还先后涌现古岭南首享盛誉的“三陈六士”、中国佛教第一人牟子、明代兵部尚书袁崇焕、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济深、中国武侠小说宗师梁羽生等名人;有岭南地区历史最悠久的龙母庙、全国最早的孙中山纪念堂等名胜;有宋币聚金、中和名窑、太平天国封王建制等古迹;有田七牙膏、新华电池等造就的广西近代工业摇篮的辉煌;更有中共广西党史上“十八个第一”的自豪!

  可以说,梧州的岭南历史文化,底蕴足够深厚。

  文旅资源 急需深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021年底,广西党代会报告也提到,要建设文化旅游强区。

  曹光哲表示,他曾认真看过2021年广西14个地市的党代会报告,唯有梧州市提出要建设文化名城,充分展现了梧州市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基础。

  广西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赖富强认为,“在梧州既要谈文化更要说历史,梧州不说历史,岭南便无文化”。他表示,文化自信,首先要有对文化的继续研究,是文旅深度融合的一次提升和思辨,也是城市高质量发展时代的选择重点,更是能够形成新的发展机遇。

  然而,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相比,梧州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却相对薄弱。无论是文旅项目还是文旅产业规模,与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地位并不匹配,与同属岭南文化体系的珠三角地区文化大市、文化强市相比更是差距不小。

  如何进一步挖掘、利用、保护、传承好岭南历史文化?如何推动梧州市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做大做强?如何打造岭南历史文化名城?正是这场梧州市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几乎悉数出席的专家座谈会主题。

  到梧州就任市委书记一年多的蒋连生抛出问题,梧州有这么好的历史文化,为什么没有形成产业?这就是这一届党委、政府要大地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重要原因。

  会上,梧州市委政研室介绍了“挖掘厚重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岭南文化名城”的调研情况,张洲、吴峻、邢小丽、曹光哲、刘民坤、周声发、吴伟峰等7位国内市外专家学者和部分市内专家分别发言,以深厚的专业知识为建设岭南历史文化名城提思路、开良方。

  蒋连生认为,大家从各自专业领域出发提出真知灼见,为梧州建设岭南历史文化名城带来了启发、提供了借鉴。

  他表示,建设岭南历史文化名城是市党代会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是梧州市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基础上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任务。梧州岭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灿若星辰。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紧紧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战略任务,赓续文化根脉、传承创新发展,扬起文化自信风帆,推动梧州历史文化焕发时代光彩。

  传承发展 正在发力

  事实上,近年来,梧州推进文化旅游建设可谓动作不断。

  围绕广西对梧州的新定位新要求,梧州正在做好“红色”“共融”“绿色”三篇文章,统筹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同时,提出要以申办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高水平谋划和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加快打造岭南历史文化名城。

  2021年底,梧州市高规格成立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指挥部,高质量编制了“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和《梧州市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印发了《振兴梧州粤剧工作方案》和《关于做好“红色”文章加快打造桂东南红色教育基地的实施意见》,谋划出台《梧州市推动文旅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激励政策》。目前,各项工作正在密锣紧鼓地推进中。

  与此同时,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已将六堡茶制作技艺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重的要组成部分,正式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名录,预计2022年底将获批通过。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梧州六堡茶有望再次借助茶船古道飘香南洋,打造“茶船古道”高品质旅游目的地。

  作为岭南文化的发源地,梧州传承发展岭南文化从来不遗余力。大力弘扬粤剧、粤菜、粤语及名人文化,努力打响六堡茶、龟苓膏、纸包鸡等特色品牌。成功入选“中国康养旅游城市百强榜单”,成功打造3条国家级旅游精品线路。今年8月24日,中华诗词协会全票通过梧州成为中华诗词示范市,这也是梧州市建设岭南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大战果。

  广西文旅厅副厅长赖富强认为,梧州要寻把主脉、厚植文根,坚定不移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深厚的岭南历史文化“活起来”。要加强体验分享、铸魂兴业,重点打造标杆性文旅项目,强化形象宣传推广,打响梧州文化旅游品牌,持续提升城市美誉度、知名度、辨识度。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洲建议,要通过系统化的顶层设计,为建设工作提供先进的理念和指导;要创新性地将各项创建工作作为整体,全盘谋划,统筹推进,实现各项工作联动。

  四川旅游产业开发研究院院长吴峻教授则建议,梧州要在骑楼城现有基础上,以打造电影城拍摄基地或沉浸式场景(场所)为主要发展方向,通过时光倒流场景的旅游景点设计和建设,将过去的历史风貌和文化意义呈现在现代人面前,让旅行者、体验者更加关注和热爱,吸引更多经营者参与骑楼城项目投资经营,进而擦亮岭南历史文化名城名片。

  景域驴妈妈集团副总裁、世界乡村旅游大会长三角分会秘书长邢小丽认为,梧州可以围绕“网红打卡”“舌尖美食”“烟火夜市”“换装穿越”“文创商品”和“文化魅力”6个关键词为中心,创新历史文化表达方式,以此焕发梧州文化的新形象——既怀旧又时尚、既古老又年轻,让各地游客从“只是听说”到心生向往。

  广西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原总编辑曹光哲建议,梧州要建立岭南文化聚集区,通过打造岭南城市示范区、岭南生活体验区,用岭南文化IP的思维来推动建设岭南历史文化名城。

  广西文化旅游智库研究会执行理事长刘民坤教授则指出,目前,梧州面临大品牌项目缺乏、全域旅游发展滞后等问题,可以对标同是以历史文化著称的浙江省绍兴市。要有效树立梧州文旅形象、营造浓郁文旅产业氛围、做强产业经济、创新文旅业态和模式,推动建设岭南历史文化名城。要站在广西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高度,凸显梧州岭南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形象,并注重与广东岭南文化的区别联动。

  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周声发也认为,梧州要突出岭南文化、红色文化、地方美食、六堡茶文化,同时要突出“共融”特色,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加大项目招商引资力度,打造粤桂合作旅游先行示范区。

  中国博物馆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副理事长吴伟峰表示,梧州建设岭南历史文化名城是传承历史文化需要,也是推动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题中之义。要加强公共文化转换更新投入,积极申报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博物馆建设和非遗文化发展。如从梧州粤菜文化切入,在广西甚至全国打造出独一无二的梧州粤菜文化。

  蒋连生认为,要凝心打造岭南历史文化名城的时代定位,凝练岭南历史文化的时代内涵,展现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他表示,“梧州发展文旅产业,我们完全有信心”。(通讯员 龙军才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家大剧院五月音乐节奏响巴洛克室内乐

  • 新疆吐峪沟:古村落迎游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上海科技大学遇见威廉·哈兹尔廷博士,他满头银发、戴着大大的方框眼镜,乍一看有点像那位创作了无数超级英雄故事的漫画家斯坦·李。
2025-05-05 14:11
五一假期进入尾声,国内外旅游市场如火如荼,知名目的地热度不减,越来越多的小众目的地也开始崭露头角。
2025-05-05 13:59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