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当时前往战场的路上遍地都是装甲车、坦克还有战友们的残骸,十分触目惊心,而且朝鲜的冬天植被很少,我们只能在晚上赶路,但大家都是南方来的,水土不服,衣着单薄,饮食也无法保证,很多战友在路上就已经牺牲了。”回忆起当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悲惨情景,肖光阳爷爷眼里噙满了泪水,而在一边聆听的“英雄说”团队的记者们也早已红了眼眶。
2020年,广西大学“英雄说”志愿者团队正式成立。团队主要由该校新闻与传播学院及国际学院的校内大学生组成,是一个以“情暖八桂老兵,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的公益项目,致力于广西区内抗战老兵故事的挖掘与记录,用实际行动讲好红色故事、给予老兵温暖,激发青年一代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与传承。
“起初在学习强国上看到一些关于抗战老兵的报道,但是阅读量不高,我们觉得老兵们的故事很有价值,对于青年一定会有不少启发,于是就想通过我们的努力将这些故事传播开,做青年和老兵之间的桥梁。” 谈及项目开展的初衷,“英雄说”团队发起人梁紫嫣说,“我们将社会的关爱带给老兵,又将老兵的故事讲给下一代,这份红色基因就会永远传承下去。”
“英雄说”团队供图
不少老兵们表示,通过与青年大学生们聊天,感受到了年轻的活力与社会的关爱,也给予了他们精神上的力量,使自己感到被需要、被重视、被铭记。而很多大学生在听到抗战老兵们的故事时也深受感动,备受鼓舞。“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家住南宁北湖路的孙国藩爷爷今年已经100岁,至今他的右臀上还留着几个孔洞,就是当年被弹片打伤的痕迹,通过他的诉说,可以想象到他们是如何艰难的度过那段黑暗岁月的。”“英雄说”团队创始人之一李立谈起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时感触颇深。
当然,并不是每次的采访都会一帆风顺。梁紫嫣说,有些老兵的年纪比较大,在说话或使用方言时不是听得特别清楚,需要提前查阅资料,以及提前与其家人、当地的退役军人事务所进行了解。“同时,还得考虑老兵的身体情况,去年由于有些老兵生病住院,我们换了三个采访对象,花了比较多的准备时间。”
自成立以来,团队成员先后前往南宁、桂林、东兰、长沙、韶山等地进行实地调研,组织开展大学生假期“三下乡”、“寻英计划”定期慰问抗战老兵、“追忆红史”为烈士陵园扫墓以及“青英纽带“校园宣讲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共慰问老兵及其家属60余名,将抗战老兵的故事用文字、视频等方式记录下来,累计制作相关视频120余个,完成调研报告数篇,发布于各大自媒体平台。
“英雄说”团队供图
目前,“英雄说—情暖八桂老兵,赓续红色血脉”项目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获得了互联网+广西赛区银奖,影响力不断扩大,也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这个爱心行动中,用双脚踏遍八桂土地,用心灵给予老兵温暖,用真情讲好红色故事。
团堆负责人表示,将使用更多样的服务方式和宣传策略来扩大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提升服务质量,带领更多青年倾听抗战老兵的故事,重温那段艰苦无畏的岁月,营造全社会关爱老兵的浓厚氛围。(通讯员吴雨蓉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周仕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