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股源自博物馆的力量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西> 要闻 > 正文

一股源自博物馆的力量

来源:广西日报2022-06-24 16:31

  编者按

  博物馆汇聚了一个地方的文化遗存,珍藏着一个地方的历史记忆,沉淀了一个地方的文化力量。如何让博物馆不再“高冷”,让馆藏更“亲民”,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在触摸历史中延续文脉,进而为乡村振兴赋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成为一道重要的时代命题。

一股源自博物馆的力量

一股源自博物馆的力量

一股源自博物馆的力量

  近年来,广西各大博物馆发挥自身优势,在保护传承民族文化、培养乡村人才、增加乡村就业机会、促进乡村产业转型、推动文旅融合等方面积极探索,走出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子。

  白山村村史馆、凤立村桂绣坊、锦江村土改博物馆就是其中的3个典型案例。通过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博物馆力量”的推动下,乡村内生动力得到激发,老百姓精气神足了,致富路宽了,文化“软实力”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硬支撑”。

  1 眼里有了光

  随着“跨省游”恢复开放,6月的白山村开始热闹起来。走进白山村村史馆,映入眼帘的是“白山三百年”几个大字,让人瞬间对白山村的历史产生了兴趣。村史馆里,展板图文并茂、展品丰富多彩,在木质装饰、暖色灯光的映衬下,一个厚重而温馨的“精神家园”呈现眼前,吸引不少游客驻足参观。

  “这个村子看上去很普通,想不到也有如此精彩的历史和文化。”6月11日,来自广东的游客周先生在参观村史馆时说。

  位于贺州市昭平县黄姚镇的白山村,曾是国家级一类贫困村,经济发展滞后。2017年,作为对口帮扶单位,广西民族博物馆决定兴建村史馆,为白山村发展注入文化力量。

  当年5月,肩负建馆使命的汤绍玲博士来到白山村。让她意外的是,这个村文化特征并不明显,与村民交流,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们村什么也没有”。

  汤绍玲没有气馁,一头扎进村庄,进行地毯式“文化搜寻”。在两年多的田野调研期间,她发现了10多块清代、民国等不同时期的石碑,搜集到各大姓氏家谱、族谱等资料,白山村300年的历史有了物证;挖掘当地独有的传统节庆、民间信仰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勾勒出白山村文化图景。

  2019年10月,白山村村史馆正式建成开馆,一拨又一拨村民前来参观。村民们惊讶、欣喜、感动……原本黯淡的眼里都有了光。

  “村史馆给村民带来了文化自信,大家的精气神不一样了,致富奔小康的劲更足了,也更关心公共事务了。”村支书李永伦说。

  村史馆的诞生,为村里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白山村以此为契机,合理利用村里脱贫攻坚工作中完成的壁画、休闲公园、停车场等景观和设施,主动承接黄姚古镇的旅游辐射,引客入村。据统计,2019年到白山村参观的游客约2万人。

  一业兴,百业旺。“文化旅游业兴起,带动白山村民宿、餐饮等行业蓬勃发展,创造就业岗位30余个,间接带动上百人增收。”驻村第一书记李建勇说。

  2 手中有了活

  槐柳阴初密,壮家织绣忙。

  5月13日,贺州市昭平县黄姚镇凤立村桂绣坊大楼,为期半个月的桂绣新品培训接近尾声。30位绣娘在师傅的指导下,飞针走线,十指生风,花鸟虫草跃然布上,活色生香。

  “过去看别人绣花,特别羡慕,如今参加了博物馆举办的培训,我也学会了刺绣技艺。”凤立村绣娘唐芬贵说。

  凤立村是一个壮族村落,有织绣传统和基础,但也面临非遗技艺失传的问题。2016年以来,广西博物馆发挥自身在少数民族刺绣技艺研究上的优势,联合广西金壮锦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等单位,在凤立村成立织绣培训基地,为当地非遗传承闯出新路子。迄今为止,广西博物馆已经开展了5期桂绣培训班,为凤立村培养了50多名绣娘。

  2020年春节前夕,凤立村的绣娘参加了“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新春惠民活动。她们身着桂绣服,背上桂绣包,披着桂绣丝巾,捧着桂绣画轴,充满自信地走上舞台,彰显桂绣之美,展示非遗活力,赢得了掌声和喝彩。

  非遗传承只是一方面,广西博物馆还积极培育桂绣产业,大力引导凤立村进行桂绣生产和销售。博物馆帮助凤立村进行原材料采购、提供创意设计指导,帮助凤立村对接企业订单,在馆内开设“特产专营店”。经过数年苦心经营,终于形成了“进村培训、在家刺绣、非遗创收”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如今,桂绣产品已成为闻名遐迩的“广西礼物”,订单源源不断。今年4月开展的培训,就是针对订单进行的。“这批订单5万元,主要由20名绣娘负责生产,完成后人均可创收2500元。”广西博物馆负责人告诉记者。

  3 脚下有了路

  青砖黛瓦凝风云,院落深深藏往事。

  夏日的麻子畲坡,天气炎热,却挡不住人们前来参观土改博物馆的热情。一尊尊雕塑,一件件文物,一张张图片,生动还原了广西土地改革的峥嵘岁月,让游客深受触动。

  “原来小说《美丽的南方》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一个小小的村庄云集了这么多文化名人,真是难得。”6月18日,南宁市某高校的老师在参观土改博物馆后感叹。

  麻子畲坡位于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锦江村。1951年,胡绳、田汉、艾青、李可染等一大批全国文化艺术界名家来到这里,参与了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留下了不少传奇故事。近年来,江南区决定进一步发挥土改旧址功能,建设土地改革历史博物馆,做好红色教育文章。

  江南区先后投入资金1500万元,修缮保护土改工作旧址,整治美化村庄环境,积极联系文化名人后代,多方收集文物展品。2021年6月29日,广西土地改革历史博物馆正式建成,成为全国首家土地改革历史博物馆。

  土改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时,正值建党百年之际,立即成为我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不少单位的党组织来这里开展党日活动、重温入党誓词,一些教学机构也纷纷到此开展研学活动。”锦江村党总支书记刘朝宁说,从开馆至今,博物馆已接待游客1万多人。

  博物馆的诞生,提升了乡村文化内涵,增强了当地村民的文化自豪感,汇聚了人气,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当地土特产、农产品消费,带动了江南区“大扬美”旅游圈的发展。

  内生动力的激活,吸引不少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到村里,踊跃投身乡村振兴事业。面对未来,村民覃世威信心满满:“锦江村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致富的道路越来越宽,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红火。”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提供)

  通讯员 李志雄 杨馨怡 本报记者 吴丽萍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西北首家市内免税店在西安正式开业

  • 香港各方紧张救援大埔火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科普创作大会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发布了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全国科普月、科学家精神、大模型、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智能体、创新文化、工业遗产、场景创新、科幻产业。
2025-11-27 05:40
近期,在一些电商平台,有买家利用AI技术制作假图,伪造商品质量问题,向商家骗取“仅退款”,引发大家关注。利用AI造假骗取退款,既反映出这些人的诚信缺失,更触碰了法律红线。
2025-11-27 09:07
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祥云”载人飞艇可用于大型活动期间的空中安保巡逻、交通流量监测或承担城市形象的空中展示平台。
2025-11-27 09:06
稀土纳米晶是发光材料中的“绝缘宝石”,虽具有巨大的发光潜力,却因自身局限无法被电流直接“点亮”,成为其实现光电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根本瓶颈。
2025-11-27 05:40
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因任务规划调整,2026年我国将组织实施天舟十号、神舟二十三号、神舟二十四号、梦舟一号4次飞行任务。
2025-11-27 05:40
广西梧州苍梧县沙头镇龙科村,稻田、房屋、道路、小河勾画出美丽丰收画卷。 春采茶、夏摘花、秋收果、冬育苗,如今在都镇湾镇,一朵朵洁白芬芳的栀子花,成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2025-11-27 07:38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5年版),共有376项技术入选,其中新增入选186项,与2022年版相比有了大幅更新。
2025-11-26 10:2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近日举办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5-11-26 10:24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蕴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2025-11-26 10:22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温源从中交集团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25日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顺利返航停靠江苏启东振华船厂码头。“通浚”轮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舱容达38168立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025-11-26 10:15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东部新城的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机械臂精准协作,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每天超10万颗电池下线发往全球。依托面向东盟的比较优势,南宁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列为核心牵引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
2025-11-26 10:13
传统无机颜料虽然色彩稳定,却因重金属添加而存在健康风险隐患。“新型稀土环保颜料的呈色策略突破了传统颜料的局限,其出现及量产不仅解决了传统颜料有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2025-11-26 10:06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机器人完成一个后空翻动作,关节转动误差需控制在0.5度以内;医疗植入人体的陶瓷关节,表面粗糙度若超过0.1微米
2025-11-25 03:05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突破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
2025-11-25 03:05
1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召开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最新亮点成果发布会,集中发布了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在宇宙暂现天体、宇宙线传播、太阳爆发等领域取得的系列重大科学突破。
2025-11-25 03:0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变革,教育系统也刮起了AI风。
2025-11-25 03:05
燕矶长江大桥是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重要配套工程,是鄂黄第二过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11-24 09:02
11月23日,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在北京开幕。
2025-11-24 03: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