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深刻认识“一起向未来”的时代价值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西> 要闻 > 正文

深刻认识“一起向未来”的时代价值

来源:当代广西2022-04-21 14:40

  “北京冬奥精神就是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广大参与者珍惜伟大时代赋予的机遇,在冬奥申办、筹办、举办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北京冬奥精神。他在阐述北京冬奥精神时强调,共创未来,就是协同联动、紧密携手,坚持“一起向未来”和“更团结”相互呼应,面朝中国发展未来,面向人类发展未来,向世界发出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热情呼唤。

  “一起向未来”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主题口号,是北京冬奥精神的核心内涵,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中国宣扬,是当前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世界需要携手走向美好明天的共同心声,是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具有突出的时代价值。

  一、“一起向未来”的深刻内涵

  “一起”是指一同、一道,是不论性别、国别、种族、肤色的平等与共,是不论困境、坦途、弱小、强大的携手共进、同舟共济,凸显了中国博大包容的广阔胸怀和负责任的大国担当,展现了人类在挫折困难面前相互扶持的坚强姿态,指明了人类共克时艰、开创未来的成功之道。

  “向未来”是指向着共同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既是指中国的未来,也是指世界的未来;既是积极向上不断超越的体育精神,也是追求美好向往幸福的乐观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明天的憧憬与向往,传递了共筑美好未来的信心与希望。

  “一起向未来”是指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携手共进、守望相助,共创美好未来。这是态度、是倡议,更是行动方案。其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一脉相承,彰显出中国人民踔厉奋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的昂扬姿态,亮出了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共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心诚意,喊出了人类需要团结起来携手同行的共同心声。

  “一起向未来”,凝练了北京冬奥精神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核心内涵。它揭示了全体中国人民如何历经7年不懈努力向世界奉献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展现了中华儿女团结一心、为国争光的优秀品格,为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提供了方向性指引。

  “一起向未来”,体现了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它彰显出奥运会团结世人共创未来的人文情怀,诠释了包容差异、携手超越的核心价值,让奥林匹克精神更有向内的凝聚力,更有靠近每一个普通人的烟火气,更有解决世界发展之需的时代性。

  “一起向未来”,诠释了中华民族和衷共济、风雨同舟的风采魅力。它寄托着中国民众的热切希望,是中国走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是开放包容、尊重差异、共享发展机遇的庄严承诺,是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身体力行。

  “一起向未来”,是世界人民携手前进共创未来的共同愿景。当今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叠加冲击,在日益严峻的全球性挑战面前,世界各国不畏困难创造条件坚强赴约,是困难面前抱团取暖的人间温情,是世界人民携手共筑美好明天的热切期盼。

  二、“一起向未来”的鲜明特征

  “一起向未来”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生动体现,倡导全球团结合作共克时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主体的平等性。“一起”体现出主体地位的平等、主体权利的平等、主体义务的平等。奥运赛场上,不论大小国别,不论男女老少,不论专业业余,每一名运动员都拥有平等地位,享受均等机会,也履行同等义务。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克服疫情影响,为运动员创造安全、和平、平等的比赛环境,超越了任何民族与宗教的隔阂和一切个人权威与国家强权,捍卫了运动员主体的平等性,给予每一个梦想平等的实现机会,让奥林匹克精神更加自由纯粹,让世界人民在体育竞技中更加紧密团结。

  成果的共享性。“一起”体现出奥运成果的全民共享和文化成果的交流互鉴。奥运场馆的建设开放,奥运专线高铁的开通,让群众有条件更方便参与到冰雪运动之中,激发起全民的体育热情,也带动了奥运场地所在城市的发展建设,实现办奥与区域发展双丰收,真正做到了奥运成果全民共享。同时奥运会的举办让中国和中华文化聚焦于世界舞台中央,活泼可爱的冰墩墩、雪容融向世界人民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巨大魅力;奥运会也增强了世界各国认识和了解中国的热情,促进各国优秀文化成果交流互鉴,促进世界文化更加多元化发展。

  空间的广阔性。“向未来”是面向中国、面向全世界、面向全人类的未来,体现出发展空间的广阔性。聚焦中国,“一起向未来”展现出中华各民族更加紧密团结,携手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的坚定步伐;着眼世界,“一起向未来”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倡议,提升了世界各国的合作意愿,生动体现了冬奥之约更是合作发展之约。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举办期间,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安全观、发展观、秩序观上共同立场的进一步巩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落地,一系列国际合作使世界各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目标的共同性。“向未来”是建设一个公平合作的新世界。这个目标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经历了竞技赛场上的团结拼搏,世界发展格局的深刻变化,疫情期间的相互扶持,世界人民早已认识到各国应成为相互依存的利益共同体,零和博弈必将失败,公平合作才是正道。“一起向未来”满足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需要,坚定了携手发展共创未来的信念信心,增强了全人类共同奔赴美好未来的目标动力。

  三、“一起向未来”的时代价值

  “一起向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是奥林匹克精神与时俱进的需要,是倡导全球团结合作共克时艰的需要,是携手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它具有引领价值、导向价值、凝聚价值和激励价值。

  引领价值。“一起向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誓言,体现了高度的政治站位,是我国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指引。“一起向未来”时刻提醒我们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高度的战略思维和国际视野来谋篇布局,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踔厉奋发,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把好高质量发展入口关,以求同存异合作包容的态度携手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导向价值。“一起向未来”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新格言的时代之答。2021年7月20日,国际奥委会正式将“更团结”加入“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中,充分印证如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不仅仅是体育的盛会,更是包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多种元素的综合体;不仅关注不断超越自我刷新纪录的体育竞技精神,更关注体育竞技背后的人文情怀和共同价值。“一起向未来”概括了所有体育运动必须具备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属性,展现了冬奥会、冬残奥会承载的人类对和平团结安全的美好追求,突出了团结之于体育、国家、社会、世界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对将“更团结”写入奥林匹克新格言作出了时代之答。

  凝聚价值。“一起向未来”是中国向全世界发出携手共创未来的时代之邀。如今,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重要力量。不论是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不断主持公道、伸张正义,还是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不论是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行动,还是及时派遣国际抗疫援助队,无不表明中国对守护世界和平从来不是空谈,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守卫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一起向未来”是中国扶危济困共同发展的大爱情怀,是始终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大国担当,是向世界各国发出的携手同行共创未来的时代邀约。

  激励价值。“一起向未来”是应对世界百年变局与新冠肺炎疫情挑战的时代之需。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变局的关键时刻,风云诡谲的国际形势,此起彼伏的局部动乱,不断抬头的恐怖主义以及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等,这些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合作应对。特别是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各国遭受不同程度的打击,给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面对人类共同的困难与挑战,任何国家任何个体都不能置身事外,只有团结一致合作应对才能形成最大合力,战胜疫情,稳定局势,稳定发展。“一起向未来”是顺应历史潮流、切合人类心声的时代呼唤,是为应对全球性问题抵御人类共同的困难提出的中国方案,也是平稳过渡百年变局、克服疫情挑战、守护共同家园的时代之需。

  “一起向未来”唱响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之声。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相互交融,兴衰相伴,安危与共,全人类成为一个休戚与共、唇齿相依的命运共同体。在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现实情境之下,世界人民需要达成一个共识,那便是同在蓝天下,共筑地球村。只要全世界凝聚共识、精诚合作,全球人民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就没有迈不过的坎、过不了的关。“一起向未来”是号召全世界人民共谋美好明天的真诚呼唤,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核心诉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之声。

  (作者:唐兴 张祥贝,单位:广西大学)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闭幕

  • “国门铁路”警察守护旅客平安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2025-05-27 13:22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法国欧莱雅基金会在1998年联合设立
2025-05-27 11:10
无法释放起落架的民航客机在巨大的摩擦声中以机腹着地方式从跑道上滑过,高速进入大气层的空天飞机像一个“火球”剧烈燃烧,大型运输机在超强暴风雪中艰难起飞,先进战斗机在复杂空战环境中被导弹碎片打得千疮百孔……
2025-05-27 09:27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高名迪与研究员王煜、中国科学院院士徐义刚,以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Stephen Foley合作,通过高温高压实验与超深金刚石包裹体成分对比研究,揭示了再循环碳酸盐如何改变地幔氧化还原状态,及对克拉通演化和深部碳循环的影响。
2025-05-27 09:22
“浚澜”船配备了高压岸电接入模块,可以采用全电力驱动挖掘系统,实现施工作业零碳排放。
2025-05-27 09:16
天问二号探测器按计划完成了技术区总装、测试、加注、转场、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
2025-05-27 09:10
研究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半球高纬地区大气甲烷浓度的季节振幅呈现减弱趋势,而副热带及热带地区的季节振幅却显著增强。这一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差异为解析全球甲烷源汇的长期演变提供了关键观测证据,为全球甲烷减排提供了科学支撑。
2025-05-27 09:09
据两位消息人士透露,英伟达还在为中国开发另一款采用Blackwell架构的芯片,最早可能于9月开始生产。
2025-05-26 12:51
研究人员成功诱导干细胞发育成充满液体的羊膜囊。这种模型囊体直径约2厘米,相当于一个4周胚胎周围羊膜囊的实际大小,可用于研究早期妊娠。
2025-05-26 09:21
你有过牙齿酸酸胀胀的体验吗?这会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牙齿有多敏感。其实,在咀嚼食物时,这种敏感性大有用处,它能提供关于温度、压力,还有疼痛方面的重要信息。
2025-05-26 09:18
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论文报告发现一个原以为“不可能存在”的神秘结构。
2025-05-26 09:18
阿尼玛卿雪山保存着50余条冰川,年均径流量占黄河上游总流量35%,其变化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具有重要影响。
2025-05-26 09:16
如今,在各地田间地头,植保无人机凌空起舞、无人拖拉机破土前行、水肥一体精准施肥、北斗导航精准播种、智能机器人全天候巡检……科技感十足的农耕图景随处可见。
2025-05-26 09:15
可持续的减肥从不靠极端节食,而是科学的生活习惯。
2025-05-23 13:30
邓宏章对此形象地比喻:“传统LNP像‘硬闯城门’的士兵,难免伤及无辜;而TNP则是‘和平访问’的来客,以最小代价达成使命。”
2025-05-23 13:13
加强统筹协调,健全部际协同、央地协作、区域合作的工作机制,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加强统计监测,深化开放合作,着力提升科技服务业发展环境。
2025-05-23 13:50
以“矢志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的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将于近期陆续开展。
2025-05-23 13:01
这一发现对恒星演化理论、致密星吸积物理和双星并合引力波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25-05-23 08:01
若不采取紧急行动,到2030年,全球至少半数青少年(超10亿人)将生活在健康风险高发的“多重负担国家”,面临HIV感染、早孕、抑郁、营养不良等多重威胁。
2025-05-23 09: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薛天、马玉乾团队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制备出高透明、高转化效率的上转换隐形眼镜,可实现人类近红外时空色彩图像视觉能力。相关研究成果5月22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细胞》上。
2025-05-23 08: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