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向“新”而行 以“质”致远——广西阳朔遇龙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域新治”的启示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西> 要闻 > 正文

向“新”而行 以“质”致远——广西阳朔遇龙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域新治”的启示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4-07-17 13:29

  作为阳朔自然风光基座和底色的遇龙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位于广西桂林市阳朔县中西部,总面积86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30平方公里。拥有美丽的喀斯特峰林-峰丛景观资源和遇龙堡村古民居、旧县及龙潭村古民居、富里桥、遇龙桥、仙桂桥、归义古城遗址等7处历史文化遗产;有“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矮山门村,“全国历史文化名村”旧县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鸡窝渡村、骥马村;有3个4A级景区、4个3A 级景区和多家国际度假高端酒店及600余家民宿酒店。度假区先后获评广西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是阳朔县展示壮美广西、美丽中国的“金字招牌”。

  遇龙河景色如画,游客可乘舟游览,欣赏山水和古村风光。阳朔县通过创新社会治理和文旅发展策略,推动区域旅游产业升级,打造了遇龙河这一旅游品牌。

  党建引领,红色引擎激活发展“芯动能”

  阳朔县全力推进“党建+社会治理”的模式。遇龙河流域共有8个村级党总支部、316名党员,划分64个网格、11个水上网格,党员先锋岗、旅游驿站、“画廊驿站”等党员志愿服务站点随处可见,向中外游客提供旅游咨询、治安巡逻、交通引导等服务和保障。2023年,阳朔县凤楼村获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广西唯一的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阳朔县委、县政府创新发展“党建实践+民俗文化传承”,打造了“梦幻遇龙党旗红”党建品牌。依托党建“红色”动力,驱动乡村旅游产业、苗木种植产业、农旅文创产业、民俗文化产业大融合,既传承了红色基因,汲取了红色力量,形成 “以红带绿、以绿映红,红绿并重”的“党建+”社会治理格局,又推动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活”起来、“火”起来,让群众和中外游客充分体验传统民俗与最美山水交相辉映的文化盛宴。

  在党建红色元素的引领催化下,遇龙河景区在乡村振兴、助民增收、吸纳就业等方面发挥强劲的产业带动作用。遇龙河景区2023年接待游客417.38万人次,营业额3.6亿元,双双创历史新,今年以来已接待游客129万多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608.5万元。遇龙河景区每年拿出年收入的10%作为沿河村民的资源生态补偿款,约2.25万人可共享绿色经济带来的分红。

  同时,遇龙河景区与县域11个农村经济合作开展投资合作,吸纳入股资金720万元,入股资金每年有8%的投资收益,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基层组织“造血”功能。

  县域新治,举城之力汇聚治理“新活力”

  位于遇龙河岸竹蔸寨新村的时光洗涤厂,是一家无证无照、违法搭建的“黑厂房”,污水直排遇龙河,对漓江流域生态环境造成恶劣影响。阳朔县组成专班治理组,强制拆除违法建筑,违法建筑占用土地全部复垦复绿。

  月亮山闻名遐迩,山下的历村一度名声不佳,但阳朔县坚持治乱治山治水治本一体推进,对山上山下、地上地下、岸上水里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让漓江流域长久保持山清水秀生态美。让历村变身最美“月亮村”,成为游客争相前往的网红打卡点。

  阳朔县公安局率先成立专职旅游警察队伍,在外国人聚居相对集中的矮山门村设立“涉外双语警务站”,在民宿新生行业集中的鸡窝渡村,设立“警宿驿站”,全面构建“警企联动、警民互补、警社共治”社会治理模式,遇龙河度假区社会治安环境长期保持向好。

  未雨绸缪、防微杜渐。阳朔县以问题为导向,先后在遇龙河度假区设立信访服务、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诉源治理和巡回调解室等服务站点。2023年以来,共调解涉旅纠纷102起,为游客挽回经济损失92.3万元,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479人次。把化解社会矛盾重心前移、关口前移,对问题隐患早发现早处理,变“事后处置”为“事前预防”,有效把矛盾隐患吸附在源头、化解在萌芽,有效降低社会治理成本,减小社会问题碰撞风险和化解的难度,度假区涉旅信访、纠纷显著减少,旅游生态进一步净化。

  科技赋能,数字融合打造智慧“欣生态”

  阳朔县以文旅+智旅深度融合助推数字经济建设,借新质生产力升级传统旅游业态,打造具有阳朔特色的文旅数字产业集群,引领文旅产业实现提质增效,带动智慧文旅潜能释放,赋能县域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是阳朔四家班子的统一认识。

  阳朔县加快以“新”引领文旅智慧服务,以“智”塑造文旅新体验,促进数字经济和旅游业深度融合,近年来相继投入6000余万元在遇龙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立乘筏服务、票务管理、云视安全等游客服务、景区治理、安全保障等智能化体系。塑造景区“智理”新优势、激发“智慧文旅”新动力、培育智慧+“新生态”,阳朔县委、县政府汇聚起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磅礴动力。

  遇龙河流域长、游客多、竹筏多,要想保持景区高效便捷有序的旅游秩序,智慧“大脑”必不可少。走进景区指挥中心,映入眼帘的是“遇龙河智慧文旅综合治理平台”,这是遇龙河景区数字化转型的“智慧之心”。在这里,景区服务管理、旅游执法人员可以对遇龙河全域气候环境、竹筏行进、治安秩序等进行全天候、立体化、信息化实时监测监管。设立在遇龙河流域的550个云视监控探头和高空无人机可以对遇龙河全域进行视频巡查,能够自动识别游客落水、脱救生衣、筏上站立和河面路面安全隐患等风险危险源,并可以通过岸基广播系统进行告警提醒,确保游客安全。

  遇龙河景区大数据服务平台对于监测游客满意程度发挥着巨大作用。遇龙河景区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开发了舆情监测和服务研判智能化系统,该系统为广西第一个且唯一一个校企联合的大数据系统,功能包括实时客流量监测,客流分布热力图,游客满意度查询、网络舆情监测导向、客流趋势分布分析、游客行为研判画像、交通智能管理、气候环境分析、大数据比对等。为景区指挥中心指挥调度、疏导交通、处置应对突发事件提供助力和“智力”。同时,加速培育数字化新质生产力,2024年4月投入1300余万元打造“i游阳朔”数字平台,提供线上线下全境全时数字服务,让“智慧管理”加法赋能景区发展更上一层楼。(通讯员曹长青 管海 杨振明 梁凯伦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瑾雯)

[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

  • 西康高铁全线20座隧道全部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