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场馆里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12名思政课教师带领12个不同专业班级共计700多名学生,分别走进广西博物馆、广西展览馆、广西民族博物馆等场馆,充分挖掘本土“场馆”资源融入思政教育,实现思政课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建好“大思政课”。
博物馆里对话历史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蒋飞燕在广西展览馆开展现场教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课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与历史对话。企业数字化管理(本)2301班、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中职升本)2301、2302班、食品质量与安全2301、2302班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里,多个角度了解广西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发展之道。电子商务(中职升本)2301班走进广西展览馆里,感受广西百年党史以及脱贫攻坚以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计算机应用工程(中职升本)2301班走进广西民族博物馆里,探寻广西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生活。网络工程技术(本)2301班走进南宁市博物馆里,体会南宁历史文化遗产。
网络工程技术(本)2301班李雨键同学参观南宁市博物馆后感慨:“这次参观之旅,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长廊,目睹了广西悠久的历史画卷。馆内珍藏着壮族铜鼓、古代瓷器、民族服饰等珍贵文物,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那些精美的壮锦和独特的民族工艺品,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工匠们的精湛技艺。这次参观不仅增长知识和审美,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对传统文化的致敬。”
科技馆里感悟发展
王小松老师在南宁市科技馆开展现场教学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科技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战略支撑。现代通信工程(本)2302班走进广西科技馆,人工智能工程技术(本)2302班走进南宁科技馆,探索现代科技,触摸未来世界,直观感悟广西科技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体悟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的科技战略。
现代通信工程(本)2302班莫科榜同学参观后感慨:“科技馆的研学之行让我受益匪浅,科技展厅配合多样化、情景化、艺术化的展览形式,不仅关注科技发展给中国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善,同时让我在参观和体验中进行思考和领悟,未来如何提升自身专业技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纪念馆里坚定信仰
黄静玲老师在邓颖超纪念馆开展现场教学
为缅怀革命先烈,讲好红色故事,坚定信念信仰,数字媒体技术(本)2301班走进李明瑞、韦拔群纪念馆。通过图片、文物和红色故事等,了解李明瑞、韦拔群烈士的生平事迹,深刻感悟革命先烈不怕牺牲、英勇战斗的大无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深刻领悟红色江山来之不易。为了重温先辈激情的岁月,接受一次深刻的红色洗礼,建筑工程(本)2301班、人力资源管理(本)2301班走进邓颖超纪念馆。通过实地参观,聆听红色故事,对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和远大抱负有了更深的理解。建筑工程(本)2301班朱家欢同学参观后感慨:“纪念馆生动展现了邓颖超先辈的革命生涯和崇高品德,在充斥着硝烟的年代,她为国为民、追求真理、勇于探索、不懈奋斗,经受住各种艰难困苦的考验,始终保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给予我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
此次“场馆里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通过沉浸式、情景式、体验式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对话历史,感悟发展,坚定信仰。下一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将对本土场馆资源与教学要素进行深度整合,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为培育时代新人筑牢思想之基。(通讯员颜国凤、黄静玲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瑾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