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以前找工作靠碰运气,现在除了招聘会现场提供的就业岗位,还能通过‘直播带岗’找到心仪的工作,利用‘如意就业’网完成网上面试,真是太省心了!”甘肃庆阳市民马先生的感慨,道出了庆阳人社数据赋能的显著成效。

作为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城市,甘肃省庆阳市以“就在庆阳431”服务品牌为引领,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就业服务全链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成为现实,打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公共就业服务样本。
为突破公共就业服务均衡覆盖的最大阻碍,庆阳市锚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起“线上平台+线下矩阵”的全域服务网络。
线上,依托“中国算谷”核心区优势,打造“智就庆阳”智慧就业服务体系,建成“1+8+N”超级网格化管理模型,实现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等人社全业务在线经办。线下,按照“15分钟就业服务圈”理念,推进市、县、乡、村四级“就业之家”矩阵建设,已建成6个县区、36个乡镇级“就业之家”,114个各级服务站点加速推进。
同时,庆阳市以破除“数据孤岛”为突破口,全面梳理人社系统12个领域业务数据,打通与公安、民政、税务等部门的信息通道,归集户籍信息、岗位需求、培训记录、电子证照等各类数据,建立起覆盖53.31万农村转移劳动力、22.49万脱贫劳动力的动态数据库,实现187项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层级实时共享。
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庆阳市构建“岗位找人、人岗匹配”智能服务模式,精准识别劳动者技能短板和企业用工需求,累计为1.8万家企业发布岗位信息43.3万个,帮助3.2万名劳动者实现就业。

数字化改革的最终落脚点,是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庆阳市聚焦重点群体和高频事项,推动数字化服务场景不断延伸,让服务更有温度、更接地气。针对高校毕业生,打造“1131”实名服务体系,为9921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一人一策”精准帮扶;针对农民工群体,开展直播带岗29次,发布招聘信息1.3万余条,驻外工作站与线上平台联动,带动17万人就业,创劳务收入超130.71亿元;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开通线上“四送一落实”服务,帮助5348名困难群众实现就业,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尚杰 通讯员 张静 冯喜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