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原标题:攻坚强科技行动 优化生态培育主体 兰州构筑“科技强市”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在西北辽阔的土地上,兰州这座城市,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将科技创新置于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近日,记者从兰州市科学技术局获悉,兰州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攻坚实施强科技行动,推行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主体培育、搭建合作平台等一系列扎实举措,加力推进“161”科技创新体系落实落地,为兰州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创新兰州、科技强市的建设蓝图逐步转化为生动现实。
聚焦政策引领 优化科技创新生态
科技创新离不开适宜的土壤与环境。兰州市深刻认识到,释放创新活力,首要在于构建一流的科技创新生态。市科技局紧密对接国家、省、市战略导向,先后出台并落实了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持续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
一方面,政策供给更加精准有力。从加大财政科技投入、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到细化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精准扶持,政策体系日益完善。另一方面,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通过积极探索科技项目经费“包干制”,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改革,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链协同攻关应用试点,有效破除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科研主体的内生动力。
这一套“组合拳”,旨在营造鼓励探索、公平竞争的创新环境,让创新的种子得以茁壮成长。
聚焦主体培育 构建协同创新体系
企业是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兰州市始终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作为关键抓手,持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通过建立健全“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的梯次培育机制,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增强全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同时,为破解科技与经济难题,兰州市大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等本地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在兰转移转化,着力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最后一公里”,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一协同创新模式,不仅显著提升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也加速知识流动和技术扩散,增强区域创新的整体效能。
聚焦平台打造 集聚高端创新资源
高能级的创新平台是集聚资源、开展攻关的重要载体。兰州市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布局,全力支持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提质增效,打造区域创新增长极。
同时,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航空航天等本地优势特色产业领域,兰州市布局建设了一批高水平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各类创新平台。这些平台不仅吸引了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落户,也承担了众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成为产出重大原创成果、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策源地,为兰州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技术储备。
聚焦产业升级 驱动经济转型发展
科技创新最终要服务于产业发展。市科技局围绕构建“3+2”现代产业体系和“6+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在精细化工、高端装备、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
实践是检验创新价值的标准。据了解,在新材料领域,相关科研团队成功研发超高功率石墨电极新材料;在生物医药领域,新型疫苗和特色中药的研发进程不断加快。这些科技成果的成功转化,有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发展,提升了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和竞争力,生动诠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内涵。
面向未来,兰州市科技局将锚定建设科技强市、创新兰州的目标,聚焦“14+1”产业链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推动创新要素、研发力量、科技成果向产业链集中,贯通科技成果需求侧和供给侧,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高水平科技供给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引擎。(记者华静 通讯员 王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