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粒种子 一篓虾蟹 一方庭院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甘肃> 要闻 > 正文

一粒种子 一篓虾蟹 一方庭院

来源:甘肃农民报2025-09-23 11:01

  五谷丰登,秾郁灿烂。又到了一年中最沉甸甸的时节。

  俯瞰临泽县广袤田野,制种玉米收割机轰鸣作响,金色籽粒如瀑布倾泻;养殖水塘里虾蟹结对撒欢,搅动一池活水;和美乡村里白墙黛瓦错落有致,乡村建设的蓝图生长出崭新的脉络……

  临泽县锚定建设农业强县目标,深化拓展“六个空间”,培育壮大“六大产业”,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持续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县农业现代化步伐坚实,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产业链条持续延伸,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一幅业兴村强、民富人和的生动景象正在变为现实。

  一粒种子的“升级之路”

  近日,在临泽县板桥镇西柳村制种玉米种植基地,一片片金黄的庄稼预示着一个丰收季节的到来,田野里到处都是农户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熟练地剥去玉米穗的外皮,将一穗穗饱满的玉米棒放入袋子中。一辆辆满载着金黄玉米的农用车在田间地头和各个收购点之间穿梭,传递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西柳村与四家玉米制种企业合作,种植品种14个7200亩,亩均效益达到3650元。”西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磊喜上眉梢。

  作为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临泽玉米制种面积常年稳定在30万亩左右。为确保制种玉米收获工作顺利高效开展,各镇紧盯时间节点,积极动员农户开展玉米收获作业,村社干部联合制种公司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全程监督指导,严格要求种植户按照玉米收获作业标准规范操作,以精细管理筑牢种子质量根基。

  “我们实行制种玉米分片收获,在制种基地设立收种台,还专门设置了机械化制种玉米收种基地,可有效缩短农户的交售距离和收获时间,进一步降低成本,亩均节本增效可达500元以上。”临泽县瑞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片区负责人李涛说。

  与此同时,在甘肃三北种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新改建的种子加工生产线正全速运转。经过脱粒、烘干、精选、包衣等工序,一粒粒金黄的玉米种子被装袋封存。

  “我们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建设果穗烘干线,对企业新建或改造提升小包装种子加工生产线的给予资金补助,在提升加工能力的同时实现节本增效。”县种子管理局局长孔新民说。

  今年,临泽县聚焦制种玉米品种研发、种子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建立图谱清单,开展研发、销售、服务领域精准招商,全县新改建的22条种子生产线全部投产达产,年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玉米制种产业正从单一的生产向全产业链转型升级。

  一篓虾蟹的“安家日记”

  秋高气爽,对虾、青蟹开始闹市。眼下,临泽县105亩对虾和8000亩螃蟹陆续成熟,备受热捧。

  走进位于鸭暖镇白寨村的富锶白对虾陆基循环水智慧养殖基地养虾大棚,棚内环境常年保持恒温恒湿,配备现代化设施的虾池统一规格、排列有序,个头均匀、色泽透亮的鲜虾活跃其中。饲养员正进行对虾收网、称重、打包等工作,为马上发出的鲜虾订单忙碌着。

  基地负责人马贵滨介绍,白对虾需要热带海水环境,因本地昼夜温差大,要维持养虾的适宜温度并不容易。能够在高寒高海拔内陆地区开展热带海鲜养殖,凭的是先进的“循环水+物联网”技术设施。

  经过三年发展,该合作社依托自主创新研发的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加盐、矿物质、微量元素等方式,不仅调配出“人工海水”,且养虾用水经过生物降解、物理过滤,可回流重复使用,相比传统土塘养虾,相同产量可节水95%左右。同时,搭配加热设备和钢架保温大棚双层棚膜,合理控制棚温,养殖活虾可实现全年无间断上市。目前,白对虾和鲈鱼年产量大约各1万斤,销售额400万元左右。

  与此同时,得益于北纬38°的黄金纬度优势、黑河蜿蜒流淌的富锶水源,鸭暖镇古寨村鸿宾螃蟹养殖基地负责人王宏斌抓住螃蟹喜碱性水特点,将沿海青蟹跨越几千公里挪到临泽进行生态养殖,蹚出了一条增收致富路。

  “今年,引进的辽宁光合1号蟹苗,成活率高。13个塘一共放了17万尾,现在螃蟹长势良好,这个月就已经开始上市了。”王宏斌说道。

  临泽县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养殖,引进白对虾、鲈鱼、螃蟹等中高档水产品种,打造望水轩、磨沟等一批休闲鱼庄,不断提升养殖效益,为全县渔业转型升级和绿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县已建成古寨、白寨、化音、大寨等6个特色水产养殖基地,开展水产养殖面积近8000亩,2024年水产品产量达1000吨,产值突破1亿元。

  一方庭院的“蝶变之旅”

  时下,走进临泽县倪家营镇梨园村,一座座红色主题院落错落有致,一面面文化墙图文并茂,一条条村社小道干净整洁,一片片花海田野芬芳扑鼻……勾勒出一幅乡村美、村民富、乡风好的和美乡村画卷。

  “以前这里是一片荒滩,现在成了小游园,种上了花草树木,还修了步道、亭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梨园村村民科保元笑呵呵地说。

  原本破旧的村庄,如今经过改造建设,一个红色文化体验性强、具有爱国主义教育作用的红色美丽村庄呈现在了人们眼前……移步走进村庄,道路两旁绿柳垂枝、灌木丛丛,黝黑的沥青马路宽阔平坦、没有一丝杂物,红色主题民宿、红色记忆馆、党建广场等红色建筑令人心灵激荡。这一幅幅、一幕幕、一处处,都是村党支部用心办实事的真实记录,是村党支部不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

  红色美丽村庄修好了,如何让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梨园村党支部结合本村发展实际,积极把探索资产、资源变成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注册成立“红沃”旅游文化公司,带动全村发展红色旅游,将原来分散的红色文化遗址,串联成红色旅游线路,融入全镇红色文旅新业态,闯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给我们带来的不只是居住环境和民风村俗的改善,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产业发展有了更多的选择,随着红色旅游的不断升温,今年我们的红色食堂、红色民宿等产业收入达40多万元,这为我们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机会。”谈及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带来的变化,梨园村党支部书记勾军言语间难掩喜悦。

  如今的临泽,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深入推进,目前已高质量打造省市级乡村建设示范镇3个、示范村47个,创建省市县级“和美乡村”6个,建成高质量住房示范点33个2173户,高质量“清洁村庄”63个、创建美丽宜居村庄14个,全县特色产业生机盎然,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文明新风蔚然成风,和美乡村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徐焘 张朝军 程莉)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福建:渔船进港人员上岸 应对台风“桦加沙”

  • 丰收的喜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记者陈晨22日从水利部获悉,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达10.86亿亩,2025年耕地灌溉面积上夏粮产量占全国夏粮总产量的88.85%。截至目前,我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已达6.38亿亩,较“十三五”末提高12.5%,其中,滴灌、微喷灌面积突破1亿亩,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降至342立方米,较“十三五”末降低4%。
2025-09-23 10:18
9月23日,我们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就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作出多项部署,为推动我国种业振兴指明了方向。
2025-09-23 10:16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具体来说,人工智能对提高就业质量带来的机遇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能够创造更多高质量新职业新岗位。
2025-09-23 10:15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家长作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其认知与行为正经历从“重治疗、轻预防”到“主动防控、科学干预”的根本性转变。
2025-09-23 10:13
由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浦江创新论坛于22日发布《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
2025-09-23 10:13
今年5月29日,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311P主带彗星是运行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小行星带中的小天体,同时具有传统彗星的物质构成特征和小行星的轨道特征。
2025-09-22 10:06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研发出能够在人体血液环境中实现即时强效黏合的骨胶水材料,为粉碎性骨折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模式。
2025-09-22 10:06
如何加快提升食品安全与健康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更加丰富多样、更加营养健康的食品,值得每一位食品从业者思考。
2025-09-22 10:00
20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雪山牧场,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15米口径亚毫米波望远镜正式启动建设。
2025-09-22 09:59
我国是蔬菜消耗大国,人们对蔬菜的需求无外乎绿色、安全、营养,解决这些诉求要依靠农业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推广应用。
2025-09-22 09:55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研发投入强度达2.68%;研发人员总量位居世界第一。
2025-09-19 09:59
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仿真技术,开发数字化、智能化评估工具,突破青少年国防素养评估的时空限制和算力瓶颈。
2025-09-19 09:56
大质量恒星是指质量大于8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它们往往形成于大尺度、复杂且高度动态的气体环境中,在宇宙演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2025-09-19 09:53
近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本次任务中的一颗卫星使用了全球首款卷式全柔性太阳翼。
2025-09-19 09:48
秋日的阳光遍洒层层山峦,照得坡地上整齐排列的深蓝色光伏板熠熠生辉。
2025-09-19 09:38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