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赛道 兴动能 心服务 欣未来——2025兰州新区半程马拉松侧记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甘肃> 要闻 > 正文

新赛道 兴动能 心服务 欣未来——2025兰州新区半程马拉松侧记

来源:兰州新区报2025-08-24 21:51

  8月的兰州新区,秋高气爽,硕果累累。清晨的阳光洒在宽阔整洁的街道上,也映照在每一位跃跃欲试的跑者脸庞。

新赛道 兴动能 心服务 欣未来——2025兰州新区半程马拉松侧记

  8月24日上午8时,随着发令枪响,以“希望新城 跑赢未来”为主题的2025兰州新区半程马拉松激情开跑,12000名来自国内外的跑者化作一道道流动的风景线,用脚步丈量这座丝路新城的澎湃活力,用汗水感受这片热土的发展脉动。

新赛道 兴动能 心服务 欣未来——2025兰州新区半程马拉松侧记

  新:赛道邂逅新城,奔跑感知创新

  今年的新区半马赛道,本身就是一大亮点。它不仅是一条竞技之路,更是一扇观察兰州新区日新月异变化的窗口。现代化气息浓郁的商务区,绿意盎然的生态休闲公园,厂房林立的产业区,象征开放与速度的中川国际机场附近区域……这条精心设计的赛道,宛如一条珠链,串联起新区的行政核心、创新高地与生态廊道。

  赛场上,身着“千里江山图”的韩公子手持摇扇缓缓跑来,他来自河南郑州,本名韩松,是一名大学教师,酷爱汉服的他正是冲着新区半马亚高原赛事的名头而来,并借此助力自己明年跑拉萨的半马。“我和朋友开了两个多小时的车到达这里!”首次参加新区半马的李兰生来自青海西宁,他赞叹道,“这里道路宽阔平坦,建筑现代大气,绿化赏心悦目,空气中仿佛都带着一股向上的劲儿!”

  为了让全球观众能实时沉浸式感受比赛盛况,本届赛事采用电视直播+网络直播+照片直播的形式,流畅的网速、清晰的画面让每个参与者沉浸其中。而这背后是一张更广覆盖、更强支撑的“信息天网”正在加速成型——为打通信息动脉,赋能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兰州新区持续夯实通信基础设施底座,全力推进5G网络优化布局,分两批新增175座通信基站。目前,新区通信基站总量达875座。随之而来的不仅是信息的速达,更是无人物流车无障碍通行的顺畅、无人机械手的精准操作的坚强保障。而这只是新区向新发展的一个缩影。

  兴:产业脉动强劲,奔跑与经济同频

  马拉松是体能的竞赛,也是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特别是产业活力的集中展示。跑者们疾驰而过的,不仅是风景,更是兰州新区高速发展的产业集聚区。近年来,新区大力发展绿色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大数据等主导产业,一批批重大项目落地生根,一家家高新技术企业茁壮成长。

  赛道旁,不时可见现代化的厂房和研发大楼,一些企业员工组成啦啦队,为跑者加油鼓劲,也为企业自身、为新区产业“代言”。

  “听着耳边震天的加油声,看着远处林立的塔吊和整齐的厂区,能真切感受到这座城市强劲的经济脉搏和兴旺的发展势头。”来自永登的跑者王国福是一名生意人,他感慨道,“因工作的需要,我会经常来新区,但每次来的感受都不一样,新区的发展速度非常快。”12000名跑者中,不乏新区本地人。

  “我发现这次的赛事服务比上次更周到了!特别是卫生间的设置、冰敷区的服务……”完赛区内,编号20506的武睿正在向小伙伴讲述自己的新发现,话语间满满的自豪感。原来,性格爽朗的武睿来自兰州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新区的建设者,她和小伙伴已来此扎根6年之久。她说,每年新区半马都在变,作为新区人,她真的感到很自豪。

  心:服务细致入微,奔跑倍感温暖

  一场成功马拉松的背后,是无数用心的付出与贴心的服务。兰州新区将“跑者体验”放在核心位置,竭力打造有温度的品牌赛事。

  当天清晨5时许,兰州新区项目建设中心秦川农业公司的张稀棣就已经准备出发了。5时50分集合,6时到位,融入志愿者行列,负责主会场现场秩序维护。与此同时,“陇原先锋”兰州新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队长赵良忠也已来到自己的指定岗位,他的职责是和其他50多名队友一起保障媒体采访区及赛后恢复区的秩序。不远处,兰州新区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护士宋满霞正在和同仁整理冰袋、云南白药喷雾等医用应急保障用品,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王晓芳再次确认仪器数据的准确性。

  此次赛事中,官方配速员成为跑者的“定心丸”。来自兰州本地的配速员陈家岚头戴兔子发箍,后面绑着写有“2:30”字样的爱心气球,拥有4年马拉松参赛经验的她参加过多项比赛,但此次比赛却是她首次担任配速员。“想换种体验,从独自跑到为大家护航,很有意义。”陈家岚介绍,成为配速员需具备过硬实力,“比如申报2小时30分钟配速员,平时至少得有三场马拉松成绩在220(2小时20分钟)以内,才有资格报230的配速员,这样才能保证自己能快能慢,对时间有概念,能把速度压得住。”

  在这场万人参加的大赛中,1569名志愿者正身处不同岗位,全身心地投入到赛事志愿服务工作中:从赛前精准的信息推送、便捷的物资领取,到赛事当天高效顺畅的接驳转运、井然有序的入场安检;从赛道上科学合理的补给设置,到遍布全程、兢兢业业的医疗救护人员和志愿者;从赛后专业的放松恢复区、丰富的完赛补给包,到特意设置的拍照打卡点……细节之处,彰显诚意。

  “志愿者的笑容特别有感染力,补给充足,指引清晰,让人可以完全专注于奔跑,享受比赛。”完赛选手杨柯东是飞天跑团训练营的一员,第三次来新区参赛的他对赛事服务赞不绝口。这份“贴心”,已化作跑者口口相传的金牌口碑,成为兰州新区最动人的软实力。

  欣:新城欣欣向荣,奔跑拥抱未来

  “咚咚……”在参赛跑者的注视下,兰州新区广场舞运动协会的宗月霞和姐妹们结伴登台,她们以最饱满的姿态敲响了本届赛事的第一通鼓声。“我们演好这6分钟的开场鼓,就是想给选手展示新区的文化特色,激励他们超越自我!”

  马拉松的精神是挑战自我、永不放弃,这与兰州新区白手起家、砥砺奋进的发展历程内在契合。从无到有,兰州新区的崛起本身就是一场精彩的“马拉松”。跑在新区,满眼是欣欣向荣的景象:拔地而起的楼宇、四通八达的路网、活力迸发的创新园区、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每一位跑者都是这座城市勃勃生机的见证者。

  “这里的牛肉面超好吃!”来自河南周口的牛晴晴本是为追星的,因为她喜欢的一个博主恰是兰州人,所以她特意从河南来到这里感受。没想到,这里不仅景美、人热情,而且美食也很多。“我和家里人一起来的,我们正商量着一会再去哪吃美食。”牛晴晴说。

  来自东北吉林的“大圣”跑者吴萌泽,因儿时喜爱孙悟空,此次比赛身着大圣服装参赛,“想借孙悟空不屈不挠的精神,传递运动力量”。戴着面具在亚高原赛道奔跑有一定难度,但最终他以2小时12分钟的成绩完赛。赛后他表示,已品尝过兰州牛肉面,并对当地其他美食赞不绝口。完赛后,像周晴晴、吴萌泽这样意犹未尽的跑者有很多,他们选择留下来深度游览,感受新区的城市风貌与发展成就。

  这场体育盛会,不仅点燃了市民的运动热情,提升了新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凝聚了共建共享、奔向未来的城市精神。

  一场马拉松,跑出一座新城的活力。2025兰州新区半程马拉松已经落幕,但新城奔跑的脚步从未停歇。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发展的马拉松仍在接力,向着更加灿烂辉煌的未来,全力奔跑!

  (文|兰州新区报记者 姜波 实习生 周娇娇 图|兰州新区报记者 姜波 崔盛政 罗晋业)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麋鹿“回家”40载 从本土灭绝到呦呦鹿鸣

  • 福建福州:林则徐故居开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联合美国南加州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国际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定量评价了地震后河床沙这类粗颗粒沉积物通量及其长期变化,揭示了地震对河床沙的影响远比预期更大更久。
2025-08-25 10:08
23日,在南海中沙海域的“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上,60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海琴”号圆满完成首次深海试验,全面验证了整机系统的功能和主要性能指标。
2025-08-25 10:00
从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所承担的一体化闭式循环快堆核能系统项目一体式余热导出原理验证试验顺利完成。
2025-08-25 09:58
我国科学家对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开展了系统性研究,成功揭示了月球年轻火山活动的源区特征与热驱动机制。
2025-08-25 09:57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孔令让研究团队首次组装了小麦远缘杂交常用物种中间偃麦草和鹅观草染色体水平的高质量基因组序列。
2025-08-25 09:54
大多数地区在处暑节气时仍有高温天气出现。北方地区昼夜温差扩大,易出现“一场秋雨一场凉”。
2025-08-22 10:12
当罗斯海冰架上最后一抹极昼阳光悄然隐去,南极的冬季正式到来。冰原之上,完成微电网系统、氢能源系统、通信系统等建设任务后的秦岭站,如一艘灰色的方舟稳稳矗立。
2025-08-22 10:12
一部“电影”让我们一窥人类发育中一个鲜为人知的里程碑事件——新形成的胚胎附着在子宫内膜上的瞬间。
2025-08-22 10:11
嫦娥六号采样点所在的阿波罗盆地直径约540公里,位于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是该区域最大的次级撞击构造。
2025-08-22 10:11
手术机器人被誉为机器人产业“皇冠上的明珠”,作为医生的“辅助工具”已完成了数百万次微创手术。
2025-08-22 10:10
为什么鼓励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具体如何操作?
2025-08-21 09:51
一项近日发表于《科学》的研究发现,在血液中循环的血小板会吸收肿瘤细胞释放的DNA片段,从而成为液体活检的重要DNA库。
2025-08-21 09:48
在地球的深海热泉、湿地,或者动物肠道和沉积物等环境中,生活着一群“无氧居民”——厌氧微生物。
2025-08-21 09:46
上半年,我国煤炭产量稳定增长,煤炭进口同比下降,煤炭供给比较充足。
2025-08-21 09:42
当前仍有很多因素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技能人才培养,导致了技能人才短缺问题。
2025-08-21 09:41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张伟团队联合德国、美国等国科研人员,首创室温催化转化技术,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2025-08-20 09:47
南京大学研究团队与国际合作者在82光年外的唧筒座天区发现了一个极其罕见的两级四星系统,这是相互环绕的一对超冷褐矮星与一对年轻红矮星。
2025-08-20 09:44
走过70多年,沈阳机床矢志攻关高端机床,其突围历程给人不少启示。
2025-08-20 09:39
2016年,四处“求医问药”的马朝东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手中接过“药方”——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带病滁菊植株进行离体脱毒与再生。
2025-08-20 09:34
西湖大学工学院姜汉卿实验室研发的新一代软体机器人,首次让昆虫尺度的软体机器人在复杂户外环境中实现完全自主运动。
2025-08-20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