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兰州市已初步建成铁路、公路、民航、水运互补的综合交通体系
已建成的G312线清傅公路桑园子黄河大桥
五星坪铁路平交道口综合治理项目建成通车
正在建设中的什川连接线大峡黄河特大桥
黄河水运日间运营的景区专线船舶
兰州,这座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自古便是西部交通要塞。而交通,不仅是城市发展的命脉,更是连接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纽带。
近年来,兰州市聚焦强省会行动目标任务,着力推进1139工作部署,提出“省会强交通、交通强省会”,坚决打赢打好综合交通大会战,系统做好“铁公机水邮”五篇文章,进一步畅通经济发展“大动脉”和民生出行“微循环”,全面推进“畅行兰州”建设,着力构建“外联内畅、立体多元、绿色智慧”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对今年推进的133个大会战重点项目,统筹推进、全局调控,力争将兰州打造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努力为交通强国甘肃实践贡献兰州力量。
稳步推进:多条外联项目通车在即
自全市综合交通大会战开展以来,兰州交通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从传统的咽喉要道转变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枢纽。
2025年新年第一天,兰州市综合交通大会战外联项目举行集中通车仪式,G312清傅公路、G1816中通道控制性工程、G2201兰州南绕城黄峪镇开口子、X114高山至安宁堡公路、X313牛谢公路保通工程、X319水阜至皋兰县城提质改造工程6个项目正式通车。这不仅是新年的一份厚礼,更是兰州交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交通网络的完善是最直观的改变。这些外联公路项目与城市内部交通系统紧密衔接,构建起更加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网络,不仅方便了市民的日常出行,还为城市的物流运输提供了有力支持,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运输效率。
作为推进强省会行动的重要支撑,项目早一天建成,群众早一天受益。目前,我市多个外联公路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进展顺利。
G312线傅家窑至苦水公路项目是省列重大项目之一,起点位于安宁区忠和镇傅家窑,在兰秦互通立交处顺接清傅公路,终点位于永登县苦水镇新屯川,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计划于今年8月建成通车。
G30连霍高速清水驿至忠和段扩容改造项目,主线工程起点位于清水驿乡,接既有G30连霍高速十八里铺至清水驿段,终点至忠和镇,接既有G30连霍高速公路。项目建成后,榆中县至皋兰县路程缩短至半小时左右,计划于今年8月建成通车。
G30连霍高速什川互通连接线项目是我市综合交通大会战的外联项目之一,起点位于皋兰县什川镇,途经榆中县青城镇,终点位于白银市白银区水川镇,预计今年8月底达到交工验收条件。
X30榆中县城至定远公路项目作为今年市、县两级为民兴办实事项目一直备受关注。该项目建成后,可进一步提高榆中交通便捷度,有效缓解G312线交通压力,提升沿线群众出行效率、区域之间物资集散运输效率和区域交通的整体水平,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带动沿线经济增长,对促进榆中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施工单位机械人员正在紧锣密鼓地投入建设当中,桥梁、涵洞施工有序开展,按照项目进度计划于11月底完工。我们将和各参建单位共同努力,力争10月建成通车。”据榆中县公路服务中心副主任李璐介绍,该路段建成通车后,不仅可分流目前榆中段的车流,同时也可增加一条至定远和兰州的快速路。时间方面,从榆中县城走G312国道至定远将由目前的半小时缩短至十五分钟,到兰州则由目前的50分钟缩短至半小时左右。
截至目前,在建项目稳步推进,通车在即。2025年,按照全市综合交通大会战工作部署,兰州市拟通车外联项目共计9个,其中高速公路1条,国道2条,省道1条、高速公路“开口子”工程1条,农村公路4条,建设里程共计258公里。综合交通大会战外联项目也已从“蓝图规划”迈向了“效能释放”的新阶段,为西北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破解难题:全力优化道路出行环境
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道路就是城市血脉。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是满足群众出行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民生工程,也是加快“畅行兰州”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重要抓手。
“这条路没通之前,送孩子上学要绕一大圈。现在路通了,直接从家门口过,又安全又快捷,环境也整洁了!”家住华泰景园周女士的感慨,道出了无数市民的心声,在七里河区彭家坪片区,S207#、S208#规划道路及秀川街道T098#路的正式通车,直接惠及华泰景园安置小区、恒大名都小区等周边居民,不仅解决了“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更串联起彭家坪产业园、秀川商业区与主城路网,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类似的改变在我市多片区同步上演:拱星墩B650-1-1#路上,旅游大巴与本地车辆平稳穿梭,这条新贯通的道路让五里铺片区的车流一路畅行;九州B404#道路的建成让居民区与市中心距离更近;城关区团结新村片区S392-1号路的贯通,让八一阳光家园居民王云买菜时间缩短一半;在雁滩,T636号路的通车让周边居民出行不再绕路;在红山根,S376号路的改造让老年人雨雪天出行更安全……
2024年以来,我市坚持以“小切口”带动“大变化”,切实以区域“微循环”畅通带动城市“大交通”提速,高起点谋划主城区“断头路”60条,截至目前已打通23条。这些变化看似微小,却实实在在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断头路”的打通,不仅破解了局部出行难题,更带来系统性效益。一方面,区域路网“毛细血管”畅通,带动城市主干道压力缓解,交通运行效率有效提高;另一方面,道路建设与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同步推进,提升了市容风貌,带动周边房产、商贸等经济发展。
“路通了以后,这月洗车生意比上月涨了三成,外地车能占一半。”在雁滩片区的B650-1-1#路边,宏图智行汽车服务店门庭若市,老板刘卫峰指着刚通的路说着;南滨河路东延段至雁儿湾路连接段建成通车后,迅速盘活了雁滩东部和东岗片区的人流、物流;B404贯通项目及中海周边交通秩序整治,新增双向四车道连接元通桥与九州大道,跨河通行能力提升,居民往返市区及九州大道时间减少约20分钟,九州大道高峰拥堵长度减少1公里左右,有效改善了九州片区交通拥堵;建西西路扩宽工程通过“物理扩容+管理优化”组合策略,实施双向两车道改四至八道,同步完成信号灯优化方案,改造后,2025年一季度早晚高峰拥堵降幅40.5%,车速提升33%,拥堵天数减少64%,有效缓解了南环路及其周边的交通压力。
小切口撬动大民生,“断头路”架起连心桥。2025年,我市继续纵深推进“畅行兰州”建设,相继完工通车B198#、B400-1#、B404#、B650-1-1#、S207-1#、S208#、T098#、B558#路8条道路,15条道路正在施工,预计年内完成所有打通任务。“断头路”的打通,不仅畅通了交通,连接了民心,更优化了城市环境,“打通一条、提升一段、畅通一片”的综合治理模式,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完善路网:治堵疏解项目相继完工
群众的呼声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强省会行动以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强省会行动目标任务,全面落实1139工作部署,把群众反映强烈的交通痛点难点堵点问题落实在举全力打通断头路、突破肠梗阻、润泽区域交通、优化城市路网的生动实践上。
4月30日,五星坪铁路平交道口综合治理项目顺利完工通车,三岔路口拥堵不堪的交通状况至此成为历史。通车当日的早晨八点,记者在现场看到,新架起的人行天桥上挤满了附近的市民:他们有的来回走动翘首以盼,眼里全是开心与欣慰;有的拿小马扎坐在桥上见证“建成通车”的历史时刻,脸上满是期待的神情与笑容。
“这个项目从动工以来,我们附近居民都非常关注。以前这个三岔口堵车严重,交通不成体系,人车出行不仅不方便还存在安全隐患。现在路修好了,等于一下打通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中心枢纽,架了天桥我们出行也安全,真是为民办了一件大实事、大好事。我们心里暖洋洋的,开心极了。”家住附近骆驼巷的市民张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难掩激动之情、眼中饱含热泪,对五星坪铁路平交道口综合治理项目的建成通车赞不绝口。
五星坪铁路平交道口综合治理项目是2025年全市综合交通大会战确定的城区交通节点治堵疏解重点项目之一,项目正式建成通车后,实现了公铁分离、人车分流、“下穿车行通道+人行天桥”的立体交通体系。据兰州市交通拥堵数据统计,现在,车辆通行时间缩短约13分钟,路口通行效率提升51.2%,取消7处信号灯和5处斑马线,高峰时段车辆平均延误减少37.4%,人行天桥实现全天候安全过街,人车冲突大幅度降低,从根本上解决困扰市民已久的南山路五星坪节点交通拥堵的“老大难”问题,成为我市破解铁道口“梗阻”的典型案例。
2025年,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兰州市实施的5个节点治堵项目已完成3个,一个个好消息接踵而至:4月27日,火车站东路(天水南路—红星巷)双向改造工程正式完工恢复通车,火车站东路、红星巷和定西南路全部恢复双向通行,并与去年打通定西南路和瑞德大道南段两条断头路相连,多路相连、双向通行的新路况有效优化火车站周边路网结构,改善周边交通状况,为居民出行带来便利。4月30日,南滨河路东延段(T607-2#路)至雁儿湾路连接段项目正式完工通车,作为全市第一个开工的节点治堵疏解项目,项目建成实现了南滨河路的向东延伸,为进出雁儿湾打开一条重要通道,盘活雁儿湾片区与南滨河路的交通功能,为雁滩东片区交通流的疏导作出重要贡献。此外,4月25日,兰州汽车新东站也正式启用,客运班线49条线路,参营车辆共计270余辆,对于优化市内客运站场布局、缓解主城区交通拥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4年至今,我市共计顺利完工7个城区交通节点治堵疏解项目,覆盖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和高新区,以修路治堵的实际行动彰显我市强省会行动的信心决心。
民生为大,民生为要。一条条曾经的“断头路”“肠梗阻”,如今正蜕变为畅通无阻、赢得市民广泛赞誉的“民心路”。兰州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畅行城市交通的生动实践中“以路为媒”,架起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兰州正以“交通强省会”的魄力,以铺就一条条民生幸福路的生动实践,用心用情用力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书写下可圈可点的民生答卷,托举起可感可及的民生幸福。
拓展优势:路网效能正在加速释放
强省会行动以来,全省第一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项目、第一个智慧云收费站金城南“开口子”收费站、第一个车路协同交通强国试点项目清傅公路、第一个引进央企按照新机制实施的“三大高速新通道”中河海高速公路项目均在兰州落地实施。
2025年是强省会行动持续决战之年。省会兰州,是全省发展最有基础、最有优势、最具活力的地区。实施强省会行动、建设环兰交通圈,既是加快建设交通强省的重大举措,更是加快提升兰州综合实力的必然选择。
当下,兰州市已初步建成了铁路、公路、民航、水运互补的综合交通体系,路网整体效能正在加速释放。
3月20日,中川国际机场T3航站楼正式启用,实现从“扩容”到“提质”的阶梯式跨越。2月份,组织在建重点公路项目全面复工,什青公路、平安镇开口子、傅苦公路等3个项目国庆前建成通车。接下来,西部陆海新通道(甘肃)兰州冷链园等6个补链强链项目计划9月份建成投用;G30清忠段、苦界公路、榆定路、八伏路、龚湖路等多个项目及年度四好农村路项目计划年底前建成投用,以及G1816乌玛高速兰州过境段等三大高速新通道项目加快推进实施。
如今,随着轨道2号线一期、S104兰阿公路、南绕城高速金城南出入口通车运营,北滨河路西延线、柴家峡大桥至港务区大桥联络线、中国智能骨干网(甘肃)申通枢纽中心等强链补链项目建成投用,中川国际机场三期T3航站楼投入使用,B198#、B400-1#、B404#、B650-1-1#、S207-1#、S208#、T098#7条“断头路”相继完工通车,西关什字人车分离项目建成使用,火车站东路(天水南路—红星巷)双向改造工程完工通车,南滨河路东延段(T607-2#路)至雁儿湾路连接段项目正式完工通车,白塔山隧道全线贯通等一系列交通民生工程的完工运营,群众出行更加便利,生活品质持续提升。
道路通,百业兴,幸福至。兰州交通的发展,是市委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的结果,也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晶。强省会行动以来,全市同心同力,始终把交通作为先行领域,全面推动综合交通大会战,让兰州交通“外联内畅”立体发展的特色越来越鲜明,“高效换乘、便捷出行”的综合交通底色越来越亮丽,缓解了交通拥堵、促进了经济发展、拉近了区域距离、提升了民生福祉,更为兰州市推进强省会行动、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注入强劲动力。
向新而行、向质图强。当下,无人机再次俯瞰兰州时,蜿蜒的交通网络如同城市生长的脉络,在黄土高原上勾勒出壮美的现代山水画卷。这座曾经“进来难出去更难”的河谷城市,在黄河劈开的峡谷中,兰州这座带状城市正以惊人的韧性突破地理桎梏。(记者何怡璇 常亚金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