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兰大与新西兰学者共筑社会工作“心”桥梁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甘肃> 要闻 > 正文

兰大与新西兰学者共筑社会工作“心”桥梁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5-05-15 08:39

  中新网甘肃新闻5月14日电 在古丝绸之路上,曾有一位来自新西兰的国际友人路易·艾黎,用毕生心血架起东西方文明交融的桥梁;而在今天的学术丝路上,同样有一位新西兰学者,以赤诚之心将兰州大学与奥克兰大学的友谊之树种在黄土高原与太平洋之间——他便是奥克兰大学社会工作领域资深专家迈克尔·韦伯斯特(Michael Webster)博士,他用实际行动让“多元共生”的理念在学术合作中生根发芽。

兰大与新西兰学者共筑社会工作“心”桥梁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学者一行访问兰州大学时合影。

  初访金城:播下友谊种子

  2018年春天,当迈克尔第一次访问兰州大学时,他与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师生围坐探讨多元文化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思想的碰撞如同黄河浪花般激荡。在社区工作坊中,他以“社会工作领导力:价值与行动”和“移民、多元文化社会与多元文化社会工作”为主题,将新西兰多元文化治理经验与西北多民族社区的实践智慧相融合。这场跨越半球的对话,不仅让师生们触摸到毛利文化的学术脉搏,更悄然埋下了两校合作的种子。

  深耕厚植:培育学术绿荫

  2019年5月,“多元文化与社会工作:全球化时代的对话与交流”国际学术会议在兰州大学召开。迈克尔力邀时任奥克兰大学副校长的辛迪·基罗(Cindy Kiro)教授远道而来,这位后来成为新西兰首位毛利裔女性总督的学者表示,将与兰州大学共同打造跨文化研究的学术共同体。

  这场学术盛会犹如春风化雨,催生了更具深度的合作——2021年,迈克尔博士与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焦若水教授以及Stephanie Boddie副教授、赵芊蔚博士和David Hodge教授共同在《China Journal of Social Work》联合发表论文《Establishing a social work model for China's rural vitalisation strategy》,将田野调查的结晶转化为具有国际视野的理论成果。

  静待花开:见证合作硕果

  2024年,当“多元文化与社会工作:全球化时代的对话与交流”国际学术会议再度在兰州召开时,迈克尔充当多元文化交流的“信使”,邀请新西兰梅西大学社会工作专家共赴金城参与国际会议;总督辛迪·基罗女士的贺信跨越重洋,字里行间满是对两校情谊的珍视。

  同年,在迈克尔的联络下和兰州大学国际处“一流学科伙伴计划”的支持下,赵利生教授率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团队访问奥克兰大学咨询、人类服务与社会工作学院(现为艺术与教育学院),对方热情接待访团成员,并就两校人类学、社会工作的发展和合作进行达成初步共识。

兰大与新西兰学者共筑社会工作“心”桥梁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艺术与教育学院与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

  金城再约:共绘未来蓝图

  2025年4月18日,奥克兰大学艺术与教育学院代表团回访兰州大学,奥克兰大学艺术与教育学院院长Nuala Gregory教授与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赵利生教授共同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从学生交换到联合培养,从教师互访到出版合作,这份合作备忘录不仅承载着两校深化合作的愿景,更是对迈克尔博士多年耕耘的最佳致敬。

  此刻回望,迈克尔的足迹仿佛在黄土高坡与奥克兰港湾之间勾勒出了一幅跨越山海的学术交流画卷。从他初访兰州时在黄河之滨播下的友谊种子,到兰州大学“一流学科伙伴计划”助力团队跨越重洋的破土之行,再到合作备忘录签署时满枝的繁花硕果,每一步都凝聚着他不懈的努力与坚定的信念。

  他主持的工作坊、牵线的学术交流、促成的学术访问,宛如串起珍珠的丝线,让两校的合作愈发璀璨夺目;他所推动的两校社会工作、人类学的学科合作,不仅是学术领域的探索,更是对社会融合与多元共生的深刻践行,为双方在社会工作、人类学领域的合作开辟了新路径,也为全球社会工作与人类学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贡献了力量。

  在推动中新人文交流的过程中,还有新西兰总督辛迪·基罗女士、奥克兰大学艺术与教育学院院长Nuala Gregory教授、国际交流副院长Lawrence Zhang教授、社会工作系系主任Jay Marlowe教授、梅西大学Mark Henrickson教授、UNITEC理工学院社会实践学院的陈植博士等付出了诸多的心血和努力。

  在两院的合作备忘录签署后,兰州大学师生将会很快踏上前往奥克兰大学进行海外访学和联合培养的学习旅程;奥克兰大学也有师生持续到兰州大学进行交流和访问,双方友好交流的种子将源源不断的传递下去。正如路易·艾黎当年在古丝绸之路上架起东西方文明交融的桥梁,这些学者如今也在学术的丝路上,用智慧与热情为兰州大学与奥克兰大学搭建起了一座跨越文化与地域的友谊之桥。(完)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从田园到餐桌:链博会里看中外美食

  •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旨在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2025-07-18 09:04
该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日前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构建了首个水稻的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
2025-07-18 04:30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活动通过总辐射、紫外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多种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近年来,我国夏季降水雨带呈现出持续北移的趋势。
2025-07-18 04:30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