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五一”假期落下帷幕,游客在感受祖国名山大川的同时,也被不少政府单位、文旅部门为游客“兜底”的暖心之举所感动。
甘肃陇南市武都区开放两所学校的1600间宿舍,并免费提供床上用品、洗漱用品和早餐,临时安置游客1500余人;陇南市文县为200余名游客妥善安置住处,并送上伴手礼;4名游客在湖北恩施宣恩县,因未订到客房,入住县文旅局局长王菊芳家。
这些“暖新闻”赢得了网友一边倒的称赞,但也引发思考:在旅游服务中,政府与游客的责任边界应如何界定?
当市场调节不足时,需要政府部门“兜底式”干预,但游客不能心存“到地方再说”的心理,未做任何规划就盲目出发,甚至将政府应急保障视为“理所应当”。政府兜底不应成为游客“任性”的理由,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体现在对行程的可控性上,而非不计后果的走哪算哪。因此,游客须主动关注各地相关部门发布的住宿、门票、景区承载量等信息,避免因盲目出行而上演“人在囧途”。
旅游的美好体验,从来不是单方面的给予或索取,政府的应急措施体现了服务保障的温度,但游客的自我负责意识同样不可或缺。唯有双方各守其责,实现“双向平衡”,方能让“诗与远方”真正成为一场安心之旅。(赵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