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甘肃陇南:产业动力足,乡村面貌新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甘肃> 要闻 > 正文

甘肃陇南:产业动力足,乡村面貌新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4-12-12 15:42

  近年来,甘肃省陇南市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催生了一批富民增收产业,当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把投资企业请进来,让特色产品走出去。

  产金6.94吨,实现营业收入26.76亿元,纳税2.49亿元,创造就业岗位1000余个,投资4300余万元参与乡村振兴、捐资助学……这些数据,是山东黄金西和县中宝矿业12年来扎根秦岭大地创造的辉煌成绩。

  2012年,山东黄金集团以陇南市西和县为第一站,与县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年并购重组西和县中保矿业有限公司,开启了新的发展征程。

甘肃陇南:产业动力足,乡村面貌新

  陇南市西和县中宝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区。山东黄金西和县中宝矿业供图

  “我们多年来坚持的发展理念是环境生态化、采矿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信息管理数字化以及和当地共同和谐发展。”西和县中宝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杨晓东介绍,12年来公司员工在周边种植2600余棵树,维护当地生态发展,在开采方面坚持因矿制宜,咨询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和专业机构,实现产学研一体。

  下午三点,西和县长道镇宁家村的文化广场上,阳光和煦,惬意暖人,村里的老人们聚在一起下棋打牌,孩子们和村口的黄狗玩耍打闹。“十年前的宁家村,就是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道路窄,房屋破,环境差,根本不是像现在这样。”当地村民告诉记者。

  这个小小的村子,保存有7000多年仰韶文化的遗址,曾出土彩陶权杖头、漩涡纹彩陶壶等国家一级文物,是陇南先民开拓最早的地区之一。2021年以来,西和县充分挖掘宁家村区位、人文和产业优势,大力改造村容村貌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2023年宁家村被评为省级“和美乡村”,并通过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评审。

甘肃陇南:产业动力足,乡村面貌新

  西和县长道镇宁家村一景。镡祎娜摄

  笤帚加工在宁家村已有百年历史,依托这一传统手工业,宁家村建成了一处占地400平方米的笤帚加工厂,采取“加工厂+专业农户+原料种植基地”模式,实现了村内160户笤帚加工户组织化生产。

  依托悠久的历史文脉,宁家村建设了一间占地240平方米的宁家庄遗址博物馆,征集文物300余件,涵盖仰韶文化、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寺洼文化等不同时期的文物遗存,这也是陇南市第一家村级博物馆。

  “现在的宁家村,有景观可看、有故事可讲、有乡愁可忆。”宁家村相关负责人说。

  苹果产业是陇南市的主导产业之一,特别在礼县已有70年的栽培历史,现已形成沿西汉水及其支流两岸长达60公里的苹果林带。然而,近年来,苹果产业发展面临着品种老化、病虫害严重、商品果率低等问题。为破题重生,永兴镇作为礼县苹果的主产区之一,实行了“老果园改造”项目。

  “‘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矮砧密植苹果产业是我们现在主要推行的经营模式。我们进行老果园改造项目,也会有奖补措施,确保农户的收益。让苹果实实在在成为当地振兴路上的‘致富果’。”永兴镇党委书记马继军说。

  在园中修剪果树的果农黄饼生告诉记者,他家里有十多亩苹果种植地,其中一亩在今年加入了老果园改造项目,新果树产量高,果子质量好,未来他还有意愿将其他几亩地也进行改造。

  “陇南将继续坚持大抓产业不懈怠,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谋划布局未来产业。”陇南市相关负责人说。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冰雅、尚杰 通讯员镡祎娜)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从田园到餐桌:链博会里看中外美食

  •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旨在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2025-07-18 09:04
该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日前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构建了首个水稻的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
2025-07-18 04:30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活动通过总辐射、紫外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多种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近年来,我国夏季降水雨带呈现出持续北移的趋势。
2025-07-18 04:30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