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场高标准农田的观摩之旅——甘肃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暨盐碱地治理现场会观摩活动见闻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甘肃> 要闻 > 正文

一场高标准农田的观摩之旅——甘肃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暨盐碱地治理现场会观摩活动见闻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2024-12-03 21:29

  一场高标准农田的观摩之旅

  ——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暨盐碱地治理现场会观摩活动见闻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俊勇

  耕地、播种、施肥、平地、铺膜……近日,在冬日暖阳下,一场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现场观摩活动在金昌市拉开帷幕。来自我省各地参与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暨盐碱地治理现场会的人员齐聚一堂,共同见证现代农业技术深度融入农田作业的壮丽场景。

  踏入金昌市永昌县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映入眼帘的是广袤无垠、规划整齐的田野。与传统农田不同,这里的土地经过了精细的平整与改良,田块方整、沟渠相通、道路相连,仿佛一副巨大而规整的“棋盘”。

  大型拖拉机牵引着精密播种机在田间匀速前行,播种机按照预设的参数,精准地将种子播撒在每一寸土地上,深度和间距都控制得恰到好处。“这些智能化、自动化的农业机械,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和农事操作的精准度,将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同时也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金昌市永昌县新城子镇党委书记张仁吉说。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永昌县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覆盖刘克庄、赵定庄、南湾、农林场等4个行政村,共建成高标准农田1.2万亩,配套塘坝6座、蓄水总量25万立方米,建设渠道113公里,田间道路26公里,农田防护林220亩,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的种植模式。

  目前,永昌县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探索推行“高标准农田+土地流转”“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规模经营”“高标准农田+巩固成果”等模式。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小麦、玉米、马铃薯单产分别提高17.7%、11.9%、15.4%,达到了少用水、多种地、提单产、促增收的效果。

  距离金昌市城东10公里处的观摩点,是永昌县高标准农田助力农业新技术发展示范区。示范区积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努力实现“粮田”变“良田”、“良田”变“粮仓”。

  近三年,示范区粮食产量分别达36.7万吨、37.5万吨、38.7万吨。“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示范区以‘小变大、保面积’的做法,将地块数量由70万块变成了5万块,净增耕地6万亩;全面推广良种、良机、良法等生产要素,亩均节省种子10%、增产20%、减肥30%、节水35%、省工50%以上,带动群众亩均增收近400元……”现场解说人员说出了骄人成绩。

  观摩人员来到金昌市金川区宁远堡镇白家嘴村,高标准农田智慧灌溉示范基地展示了数字化、智慧化、实用化的智慧灌溉场景。示范基地利用1200亩高标准农田,通过智慧灌溉“一中心、四系统”,集成推广全生育期精准调控技术,以科技赋能建设智慧化高标准农田,实现了同水源、多农户、多作物混合种植条件下的智慧节水灌溉。

  “按需求精准灌水、按用户精准配水、按作物精准控水。”现场解说员介绍,据统计,应用智慧化灌溉技术后,小麦亩均产量545公斤,亩均用水量352.86立方米,较大水漫灌节水45%至60%,较常规节水灌溉节水15.9%;玉米亩均产量1080公斤,亩均用水量388.3立方米,较大水漫灌节水35%至40%,较常规节水灌溉节水11.1%;辣椒亩均产量2500公斤,亩均用水量384.8立方米,较常规节水灌溉节水8.4%。

  农田“高标准”、稳粮“有底气”。现场观摩的我省各市州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人纷纷表示,此次观摩,犹如一场深入现代农业核心区域的探秘之旅,让大家目睹了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感受到了新时代农田的蓬勃生机与无限潜力。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从田园到餐桌:链博会里看中外美食

  •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旨在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2025-07-18 09:04
该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日前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构建了首个水稻的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
2025-07-18 04:30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活动通过总辐射、紫外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多种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近年来,我国夏季降水雨带呈现出持续北移的趋势。
2025-07-18 04:30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