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让“火焰蓝”闪耀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甘肃> 要闻 > 正文

让“火焰蓝”闪耀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来源:甘肃日报2024-11-21 13:56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聪

  “消防救援队伍来自人民,服务人民,要对得起肩上的责任,对得起群众的信任!”兰州新区消防救援支队中川特勤站站长刘学法坚定地说。

  十九年浓烟烈火与应急救援,刘学法不惧艰险,始终冲锋在前,他累计参与灭火救援战斗4000余场,抢救被困人员520余人,保护财产价值过亿元。刘学法8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被授予“甘肃省先进工作者”“全国119消防先进个人”“陇原十大忠诚消防卫士”……近日,刘学法荣获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有他在,我们放心”

  “在救援现场,我是一名指挥员,也是一名战斗员。只有冲在最前面,当先锋、打头阵,队员们才服你,队伍才有战斗力。”这是刘学法刻在心中的承诺,也是他十九年来不变的坚持。

  2018年7月22日,兰州新区中川镇平岘村突降暴雨,降雨量高达150mm,暴雨引发的山洪造成平岘村电力、通信中断,道路被毁,房屋倒塌,群众受困。

  接到报警后,刘学法主动请缨,带领队友前往现场开展救援。

  “当时已经看不清楚前面哪里是水沟,哪里是路。”行进过程中,大雨冲击形成的洪沟使消防车难以继续前行。然而,此时距离报警地点还有10公里,被困村民还在等待救援,怎么办?

  刘学法当即决定:下车,徒步前进!

  随后,他带领队员翻山越岭,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间徒步10公里到达现场。途中,面对长约30米的水沟,刘学法不顾及腰深的洪水,绑上安全绳,先行为队友探路。

  “当时正值深夜,视线不清,情况十分危急。队长在前面为我们探路,要是不小心脚滑,踏错一步,后果不堪设想……”与刘学法同在一个救援小组的兰州新区消防救援支队中川特勤站特勤七班班长高龙龙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心有余悸。

  次日清晨,在转移一位患有心脏病且腿脚不便的老人时,一条深水渠拦住了救援队员的去路。雨一直在下,耽误一分钟,就会多一分危险。

  “我个子最高,水性也最好,我跳下去,让老人踩着我的背走!”没有一丝犹豫,刘学法纵身跳进了齐腰深的水中,躬身平背,以身躯作“桥”,帮助老人安全跨过洪沟。

  “大家都觉得我是榜样,但我觉得这只是一个最普通的动作。相信每一名消防员碰到这种情况,都会这样做。”刘学法说。

  钻火场,刘学法冲在突击队的最前沿;堵泄漏,他站在最危险的位置。

  “无论遇上多么严重的灾情和救援,只要队长在身边,我们就会特别安心,充满安全感。”高龙龙说。

  加强训练与钻研,让救援工作更加快速高效

  “白天练臂力,晚上加腰腹,手上的血泡染红了单杠,他仍日复一日坚持训练;花时间、精力钻研各类先进技术,弥补队伍救援技术短板,他从未停止业务上的学习。”

  在战友眼中,刘学法不仅是训练场上、火场中的“拼命三郎”,还是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业务能手。

  在经历了兰州新区7·22平岘村暴雨救援、陇南抗洪救灾、兰州新区建筑工地深井困人事故等大大小小数百起救援后,刘学法意识到指战员们在山地、深井、高空等复杂环境下的绳索救援技术相对薄弱,救援能力亟待提升。

  于是,刘学法自购教材、筹购装备器材,开展学习训练。没有基础,他就自己琢磨。他和队友李欣、高龙龙、张伟组成四人小组,对照教材一步步摸索实践,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他们的绳索救援专业队初现成果并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在之后的救援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021年全省消防救援队伍绳索救援师资力量培训班中,四人小组还取得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刘学法身上刚毅的拼劲,从不言弃、勇夺第一的决心和意志,深深感染着中川特勤站全体队员。

  多年来,队员们积极参与全省消防救援队伍编排作战训练安全和紧急救助小组培训示范示教课目,编排并推广演示LNG罐车事故处置管控与救助、绳索救援管控与救助操法等,不断钻研各类新技术,持续提升灭火救援战斗力。

  “只有这样加强训练与钻研,才能够让救援工作更加快速高效,让受困群众更快更安全地脱离险境。”刘学法说。

  竭诚为民,打造“学法战队”

  “在危险来临的时候,刘队总是第一个挺身而出,他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也要将他的优秀品质传承下去。”在兰州新区消防救援支队,刘学法是大伙的榜样。

  2021年,兰州新区消防救援支队挑选业务精湛且贡献突出的消防队员,正式组建了以刘学法的名字命名的“学法战队”。

  按照救援模块的不同,“学法战队”下设绳索救援、化工救援、水域救援、地震救援、抢险救援和通信保障六个小分队,战队的成立使救援业务划分更为精细,在训练中可以发挥个人所长,进行针对性的学习训练。

  此时,刘学法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将一身应急救援技能的真功夫传下去,将竭诚为民的情怀传下去。“我会的东西,要让大家都会。”刘学法说。

  “学法战队”成立以来,先后组织开展绳索救援、汽车破拆技术等专业技能培训10余次,100余名指战员得到培训。“学法战队”不断壮大,从7人小组发展为30多人的队伍。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

  “学法战队”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带头参加学习训练,引导中川特勤站全体队员钻研业务技能、苦练打赢本领。中川特勤站先后获得“全员岗位大练兵先进消防救援站”“甘肃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一个个集体荣誉的背后,凝结着刘学法和战友们的初心和坚守。

  刘学法说,未来,将继续和战友们一起,坚守初心、砥砺前行,努力做“研战”“知战”“胜战”的忠诚卫士。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看直博会上的新机型

  • 文化中国行丨走进四角坪遗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报告称,2024年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创下历史最大增幅,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2025-10-17 09:51
10月17日,《科学》发表了庾强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5-10-17 09:46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的消息,今年夏粮旺季收购已于9月底结束,累计收购小麦10795万吨。
2025-10-17 09:42
监测显示,15日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出现7至8级大风,局地阵风10级;新疆、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最高气温下降6℃至10℃,局地12℃以上。
2025-10-17 09:41
10月14日,随着满深502-H3井钻头穿透8380米地层,这口历经岩层卡阻、垮塌风险与高含硫考验的超深井成功完钻,成为塔里木油田“十四五”期间第223口8000米级超深井。
2025-10-17 09:38
高分辨光谱成像芯片“玉衡”,实现了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的快照光谱成像。
2025-10-16 09:50
10月13日至15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在大连举行。近日,天津市河东区大王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天津市国产九价HPV疫苗的首针接种,而这背后,离不开专利技术的支撑。
2025-10-16 10:06
10月的上海淀山湖波光粼粼,岸边的东方绿舟国防园已万事俱备,只待“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IUSAC2025)”拉开帷幕。
2025-10-16 09:48
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
2025-10-16 09:48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正式发布,其带宽突破90GHz、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全球电子通信产业迎来超高速信号“中国标尺”。
2025-10-16 09:44
在15日举行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5年年会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黄润秋表示,要以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为牵引,深化美丽中国建设推进落实机制,分级分类推进美丽中国地方实践。
2025-10-16 10:02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钱毅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粮食储运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26个部级粮食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百余个地方研发创新平台。
2025-10-15 10:49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4日表示,中国机器人正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逐步从实验室走进工厂生产线和各国百姓家。林剑介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此前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居全球首位。
2025-10-15 10:45
约两年前,谷歌旗下深度思维公司宣布,借深度学习技术发现220万种新型晶体材料。科学家期待借助AI,设计出可规模化生产、真正影响日常生活的先进材料,让AI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价值真正落地。
2025-10-15 10:44
盼望北极熊出现,是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进入北极圈后的心愿。午后,按照防熊预案部署,考察队决定使用直升机对其驱离,以保证冰面作业人员安全,快速完成冰上作业任务。
2025-10-15 10:40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已有超6000台无人配送车投入规模化应用,为100多个细分场景用户交付上亿件订单。随着智能技术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在城乡经济循环中,无人配送车有了更多打开方式。
2025-10-15 10:20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这款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来自银河通用,已正式“入职”该智慧工厂,承担自动质检、零部件分拣与搬运等复杂任务。
2025-10-14 09:5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4 09:56
最长主跨跨径、最高主塔塔高、最大锚碇基础、最大主缆规模、最多车道数量……狮子洋大桥集齐了双层悬索桥的多个世界第一。
2025-10-14 09: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