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厚重的历史文化展现无穷魅力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甘肃> 要闻 > 正文

厚重的历史文化展现无穷魅力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2024-10-18 11:15

  厚重的历史文化展现无穷魅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于晓明

  大漠的风,吹过千年时光。敦煌,这颗人类文明璀璨的明珠,在岁月的长河里闪耀着光芒。

  10月17日下午,全国主流媒体酒泉调研行的嘉宾们走进敦煌市博物馆和敦煌印局,实地了解敦煌厚重的历史文化,感受当地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看敦煌如何守好文化根脉,打造文化品牌。

  步入敦煌市博物馆,展台上陈列的文物琳琅满目,从古老的竹简文书到朴素的陶瓷器皿,每件文物都承载着文明的气息。大家穿梭其间,时而驻足凝视,时而轻声交流。有的手持相机,记录珍贵瞬间,有的侧耳倾听讲解员的解说,沉浸其中。

  敦煌市博物馆建筑表面采用独特材质,粗粝中透着细腻,既有大漠风沙侵蚀的质感,又展现精心雕琢的工艺美。外形色调融长城、烽燧及古城堡式建筑等敦煌文化元素于一体,地域特色鲜明。馆藏文物上迄新石器时期,下至明清时期,汉唐文物最为丰富,是古丝绸之路兴盛辉煌的历史印记。

  “在敦煌市博物馆见到佛教汉化东渐的实证文物——北凉石塔,感到非常荣幸,被敦煌厚重的历史文化所吸引。”临夏州委外宣办主任江智博说,临夏州同敦煌市一样,正在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回去后他将把敦煌之行的所学所思所想转化为工作动力,努力讲好中国故事。

  “要让文物真正走进大众生活,就必须打破传统的传播模式。”敦煌市博物馆馆长石明秀表示,近年来,博物馆坚持用“年轻态”的表达方式重新诠释文物,挖掘文物背后的文化故事,打造文化品牌。博物馆尝试走进全国各地大型商业综合体,打造别出心裁的文物打卡点。这样的做法,通过体验和互动,让群众跟随镜头领略文物魅力,感受历史温度。如今,文物已不再是沉默的展品,逐渐成为讲述故事的主角。

  走进敦煌印局,木质的装修散发着古朴的芬芳,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在文创展台上,形成片片斑驳的光影。

  在地下印章展示区,上千款印章承载着敦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飞天形象为主题,飘逸的彩带、灵动的身姿,在方寸之间展现得淋漓尽致;以莫高窟标志性建筑为主题,雄伟的九层楼、神秘的藏经洞,仿佛将千年的历史浓缩其中;以敦煌独特自然风光为主题,鸣沙山起伏的沙丘、月牙泉澄澈的碧水,敦煌的壮美即刻描绘。

  敦煌印局于今年9月建成开放。由敦煌1900咖啡、印务所、艺术馆、敦煌书局研学院等组成,是集印章、展览、文创、咖啡、研学、文化活动于一身的现代时尚文化地标空间。

  不同于敦煌书局,敦煌印局打造伊始,便把体验研学作为特色亮点。在这里,游客可以亲身体验版画印、数字喷印、彩色套印、滚轮印等十余种丰富多元不同玩法的印章。

  “我们更加注重为游客提供自己创造产品的服务,放大体验过程。”敦煌印局运营负责人武海熙介绍,敦煌印局不仅是为游客提供体验印章艺术的平台,更为传承和弘扬敦煌文化开辟了新途径。

  “敦煌印局的创办为游客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文化体验,印章成为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敦煌文化多元业态的现代表达,开启了游客了解感受敦煌文化的新窗口,游客在体验过程中感受到敦煌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印刻艺术的无穷魅力。”高台县融媒体中心主任赵海体验着不同玩法的印章时说。

  “我们看到敦煌依靠自身独具的历史文化禀赋,打造多样化文旅品牌,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事实证明,敦煌的文旅市场十分活跃,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党组成员、副社长吴孝武说。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从田园到餐桌:链博会里看中外美食

  •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旨在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2025-07-18 09:04
该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日前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构建了首个水稻的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
2025-07-18 04:30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活动通过总辐射、紫外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多种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近年来,我国夏季降水雨带呈现出持续北移的趋势。
2025-07-18 04:30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由该院枸杞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编制的《枸杞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获得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通过。
2025-07-17 04:00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