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兰新高铁飞驰 助力西部发展(大数据观察)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甘肃> 要闻 > 正文

兰新高铁飞驰 助力西部发展(大数据观察)

来源:人民日报2024-07-04 10:29

  本报记者 李心萍

  核心阅读

  作为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通车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连接甘肃兰州和新疆乌鲁木齐的兰新高铁开通运行已近10年。

  10年来,以兰新高铁为骨架,西部高铁突破山川阻隔,织密成网。西部高铁路网正通过基础设施“硬联通”,为西北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兰新高铁,东起甘肃兰州市,经青海西宁市,终至新疆乌鲁木齐市,全长1786公里,是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通车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

  自2014年12月26日全线开通以来,兰新高铁在我国西北地区构建了一条快速客运通道。开通运营近10年来,兰新高铁累计发送旅客超1.4亿人次,运输能力不断扩充,服务品质持续提升,辐射效应显著增强。

  以兰新高铁为骨架

  西北地区路网越织越密

  道路通,百业兴。

  10年来,以兰新高铁为骨架,西部高铁突破山川阻隔,织密成网。

  2014年12月,兰新高铁建成通车,甘肃、青海、新疆三省份共同迈入“高铁时代”;

  2015年9月,西部地区第一条城际铁路兰州至中川机场城际铁路开通运营;

  2017年7月,“八纵八横”陆桥通道重要组成部分——宝鸡至兰州高铁开通运营。至此,依托兰新、宝兰高铁,甘肃、新疆全面融入全国高铁网;

  2024年6月,兰州至张掖高铁中川机场至武威东段正式开通运营,武威至张掖段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作为我国第二条进疆高速铁路通道,兰张高铁未来将与兰新高铁一同为西部助力。

  10年变迁,西北地区路网结构由“通道型”向“通道+局部路网型”转变。

  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甘肃、青海、新疆三省份累计完成铁路建设投资3200.4亿元。截至2024年5月底,甘肃、青海、新疆三省份铁路营业里程达17685公里,相较于2013年底的9195公里,增长92.3%。

  铁路密布、高铁飞驰,西北地区与东部地区的联系愈发紧密。

  目前,西宁站开往全国各地的直达列车已达84.5对,覆盖24个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和3个直辖市,通达率达90.3%,雪域高原不再遥远;新疆铁路贯通天山南北大部分区域,通达新疆所有地州市,覆盖新疆80%以上的县级行政区。

  西北地区的铁路建设步伐仍在不断加快,川青铁路、包银高铁惠农至银川段、兰张高铁武威东至张掖西段、兰州至合作铁路、天水至陇南铁路等重点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我国西部地区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形成,高速铁路的通达性、覆盖面显著增强。”国铁集团发改部相关负责人说。

  客运能力大幅提升

  带活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兰新高铁,有效压缩了沿线城市的时空距离。乌鲁木齐到兰州铁路出行时间由25小时压缩至11小时50分;乌鲁木齐至西宁实现朝发夕至,最快旅行时间为10小时37分;兰州至西宁进入1小时“高铁圈”。

  时空拉近,激发经济活力。

  夏日的祁连山下草木葱茏,一列列高原动车像道道银色闪电,飞驰于高山峡谷间。

  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距离西宁150公里,受益于兰新高铁,从一个没有铁路的偏远城镇直接跨入了高铁时代,旅游产品也如雨后春笋,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2014年以前,来门源要翻越达坂山,交通十分不便,如今高铁直达门源,百里油菜花海、岗什卡雪峰、仙米国家森林公园等重点旅游景区更具影响力,文旅活力持续释放。”门源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工作人员安玲说。

  数据显示,目前,门源县宾馆已增至65家,比2014年增长3.8倍;农家乐95家,比2014年增长11.8倍;旅游从业人员3600人,比2014年增长3.2倍;投放公交车辆78辆,比2014年增长2.6倍。

  在兰新高铁沿线,像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

  新疆依托兰新高铁,先后开行“新东方快车”“天山号”“杏花号”“川和号”等多个特色鲜明的旅游列车,“坐着火车游新疆”成为不少旅客的新选择。

  2023年,新疆接待国内外游客2.6亿人次,旅游收入29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7%、227%。今年,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开行旅游专列116列。

  甘肃积极推进河西走廊旅游环线建设,推出“环西部火车游”经典丝路游,构建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产业链,银发团、研学团等旅游专列热度持续攀升。

  2023年,“环西部火车游”接待游客8699.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44.1亿元。

  数据显示,兰新高铁开通运营近10年来,旅客发送量大幅增长。2023年累计发送旅客2128万人次,较开通之初的2015年增长99.1%。今年三季度调图后,兰新高铁安排开行旅客列车92列,其中增开乌鲁木齐至峨眉、西安间快速旅客列车各2列,从乌鲁木齐可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运输能力进一步提升。

  释放兰新铁路运能

  提升中欧班列西通道运输能力

  兰新高铁,对西北地区铁路货运能力的提升,同样发挥了关键作用。

  “兰新高铁开通运营后,铁路部门将部分普速旅客列车调整至兰新高铁运行,释放了兰新铁路的货运能力,为重点物资进出疆运输提供了可靠运力支撑,进一步提升了中欧班列西通道的运输能力。”国铁集团货运部负责人说。

  数据最具说服力。2023年兰新铁路完成货运量25114万吨,较2014年增长47.1%,其中运输煤炭6977万吨,较2014年增长124.3%。

  依托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两大铁路口岸,经兰新铁路开行的中欧班列、中亚班列保持强劲增长态势,2023年开行中欧、中亚班列14421列,较2014年增长45倍;今年1至5月份开行中欧、中亚班列6419列,同比增长8.7%。

  班列呼啸,新疆地区的棉花、棉纱、核桃、西梅等特色农副产品,搭乘火车迅速进入全国市场,为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按下“加速键”;来自俄罗斯、比利时、法国、德国等中欧班列所经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种食品和生活用品通过中欧班列和中亚班列进入寻常百姓家。

  特别是甘肃省,东西绵延1600多公里,自古就是至关重要的“黄金通道”。今日的甘肃,依托兰新高铁和兰新铁路建成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因“一带一路”加快对外开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貌日新月异。

  2016年,甘肃(兰州)国际陆港首列“兰州号”(兰州—日喀则—加德满都)南亚公铁联运国际货运列车发运成功。此后,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先后打通阿拉山口、二连浩特、霍尔果斯等10个口岸通道,班列可通达德国杜伊斯堡、汉堡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等22个国家34个城市。

  2023年,甘肃省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额12.21亿元,同比增长20%。“十四五”以来,新增外商投资企业27家,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及国际知名品牌71家,完成海外投资额4927.17万美元。

  车轮滚滚向前,列车高速飞驰。如今,西部高铁路网正通过基础设施“硬联通”,为西北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陕西西安举行仿古入城仪式,献礼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