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庆阳:发力“东数西算” 打造“西部数谷”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甘肃> 要闻 > 正文

庆阳:发力“东数西算” 打造“西部数谷”

来源:陇东报2023-02-22 13:44

  发力“东数西算” 打造“西部数谷”

  ——我市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新引擎

  2022年,“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开启了我国算力资源全国范围跨区域统筹布局的新篇章。庆阳作为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之一,将建设国家枢纽节点、实施“东数西算”工程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机遇、最大平台、最大增量来系统谋划、立体推进,紧紧围绕“五数”工程和第一阶段建设30万标准机架算力的总体目标,着重在加速园区规划落地、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加力要素保障、加量招商选资、加强统筹调度5个方面加码发力,“东数西算”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数据中心聚集效应加速形成。

  国家数据中心(甘肃.庆阳)“东数西算”产业园区规划效果图。

  汇聚强劲动能

  开辟转型新赛道

  “东数西算”工程是庆阳继“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后承接的又一项国家重要战略工程。对庆阳而言,这既是一次全新的发展机遇,也是一项全新的课题和业态。

  去年以来,作为能源富集区、全省“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和强工业行动的核心之一,庆阳以资源换产业、以项目延链条,产业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综合能源链式开发,原油产量稳居千万吨,煤炭产能超千万吨、产量增长1.2倍,天然气突破5亿立方米。新能源产业势头良好,679万千瓦风光电项目加快实施,投资73亿元的陇电入鲁陇东换流站即将开工,投资112亿元的易事特装备制造及源网荷储一体化基地项目成功落户。全市新能源并网总规模129.4万千瓦,发电量17.75亿千瓦时。

  全市上下树牢“庆阳大有可为,应当大有作为,关键是事在人为”的坚定信念,明确“双轮驱动、三化并进、四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培育综合能源化工千亿级产业链,推动资源优势加快转化为经济优势。2022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022.26亿元,成为全省除省会兰州外首个产值过千亿级城市。

  富集的能源优势、坚实的工业基础、突出的新能源供给,为庆阳加快实施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和“东数西算”工程提供了大有可为的发展空间。

  围绕新能源资源优势,我市以“前端绿色供能、中端智慧运行、末端循环汇碳、全程零碳发展”为理念,全力保障新型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推动“大数据中心+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我市打造“东数西算”大数据产业集群的经验做法,被列为2022年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典型案例,受到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通报表扬。

  如今, “东数西算”工程建设加速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甘肃枢纽节点庆阳数据中心集群的“四梁八柱”架构初步搭建起来。中能建、秦淮数据、金山云、京东等48家企业签约落地,投资113亿元的12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投资112亿元的科元控股天然气深加工项目、110亿元的易事特装备制造及源网荷储一体化基地项目成功落户,占地1.7万亩的“东数西算”产业园全面铺开……在发展数字经济的新赛道上,我市正全力以赴实现新的跨越和增长。

  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甘肃·庆阳)展示中心一角。王华 摄

  加快建设步伐

  发展数据信息产业

  日前,在位于西峰区的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甘肃·庆阳)“东数西算”产业园区内,记者在中国电信庆阳云计算大数据中心项目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拆除模板和脚手架。该项目主体已封顶,正在进行内粉装修装饰工作。

  “项目计划于今年5月底完成,6月中旬将进行大小机电的安装调测调试工作,预计于8月底完成首批1000台机架的交付和投入使用工作。”中国电信庆阳云计算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现场主管曹斌说。

  我市把“东数西算”国家算力网络枢纽节点建设作为最大机遇、最大政策、最大平台、最大增量,以落地项目抓建设、签约项目抓前期、头部项目抓招引,高质量、快速度的项目建设推动枢纽节点城市早成形、早受益。

  围绕建立保障体系,成立了推进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专责机构,省政府出台支持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甘肃)建设运营的“40条”措施,我市出台了扶持数字经济发展的“19条”政策,在资金保障、电价优惠、用地保障、税收优惠、企业用房、投资奖励、科技创新奖励、培育扶持、人才支撑等方面全方位支持数字产业发展。

  围绕国家枢纽节点目标任务,规划建设占地1.7万亩的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甘肃·庆阳)“东数西算”产业园区,承载国家枢纽节点和“东数西算”工程重大项目。今年将重点实施园区启动区8条路以及给排水、热力、电力、燃气、电缆等14个重点基建项目,年度投资10亿元以上,为企业和项目大规模落地开工打好基础。

  围绕建设国家级数据中心集群、网络直连链路、可再生能源保障体系、算力调度服务枢纽、数据流通与数据应用、网络数据安全体系“六大任务”,立体化推进“东数西算”工程。2022年开工实施国家枢纽节点建设重大项目12个,总投资13.11亿元。今年将以中能建、秦淮、移动、电信、联通、九河、众合、京开能源、广东九河云计算、中交建等十大绿色数据中心为重点,开工10万机架算力建设,加速壮大集群算力规模。

  “今年,庆阳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将围绕开工建设10万架算力的目标,着力构建数字经济全产业链生态,立体化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十大绿色数据中心项目,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拉开、集中开工,年内投资突破50亿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丑一斐说。

  中国电信庆阳云计算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现场。徐雅荷 摄

  中国电信庆阳云计算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现场,工人在加紧施工。徐雅荷 摄

  打通网络通道

  实现大数据互联互通

  2023年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甘肃·庆阳)建设暨“东数西算”工作总体思路是,围绕数据信息千亿级产业链建设,全面实施“智算枢纽”1357行动计划。

  “智算枢纽”1357行动计划是以庆阳国家算力枢纽集群为核心,建设算力资源调度“一张网”;打造智算、智能、智产“三条支撑产业链”;优化提升红色旅游、新型能源、医疗健康、智慧农业、智算智造等行业“五类应用”;强化实施算力规模提升工程、直连链路联通工程、园区基础设施工程、算力资源调度工程、数据要素聚合工程、数字产业招商工程、要素服务保障工程等“七大工程”,推动建成“十四五”末标准机架30万架、2030年80万架算力的“西部绿算”基地。

  高质量展开跨域算力网建设。我市位于全国地理几何中心,建设链路到东部的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距离都比较合适,另外距离西安也比较近,已建有直连西安全国互联网骨干节点的链路。为加快整合数据资源,让数据“跑起来”“算起来”,我市将以兰州、西安、郑州、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为重点,建设庆阳至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地区网络直连链路,扩容骨干网出口带宽,构建“10毫秒”跨区域信息高速公路网。构建庆阳—西安—郑州城市算力网,着力打造以庆阳枢纽数据中心集群算力供给为支撑、郑州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算力需求为中继、服务东部主要城市的“东数西算”新格局。

  加快建设算力调度服务枢纽。全面投运三大运营商的直连链路,形成与七大枢纽节点的同架构双向支撑高通量、高品质、低时延的高速传输网络体系。目前,中国电信已建成开通庆阳至西安2条100G直连链路,完成庆阳至北京、上海、广州200G直连链路,新开1条庆阳至西安200G直连链路。今年还将积极争取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尽快落地,实现基础电信企业与互联网、大数据等企业互联互通。依托国家枢纽节点算力资源调度平台的调度能力和要素流通平台的引流撮合能力,高效输出优质算力,推动算力投资向要素交易转化,积极与相关企业合作,加快成立庆阳数据交易所,实现算力资源和数据要素增值最大化。

  东数西算庆阳基地一角。俄少飞摄

  弘能实业有限公司与庆阳云创智慧大数据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东数西算”园区机房进行设备调试。

  深化数字赋能

  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

  围绕“数字甘肃”总体部署,我市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着眼提升区域数字化水平,布局工业互联网应用,推进重点行业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商贸、物流、农业、文旅等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上云用数赋智”水平。

  陇东能源大数据中心实现了首家能企加盟,为甘肃华能天骏能源有限公司的刘园子煤矿部署用能企业能耗在线监测系统。“目前,该项目已完成能耗数据采集设备安装调试,实现煤矿生产用能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在线监测。”国网庆阳供电公司陇东能源大数据中心项目工作人员王玉琦说。

  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提升网上政务服务水平,创新数字治理模式,加快构建统一、规范、多级联动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围绕医疗、教育、城市管理等重点民生领域,推进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管等平台建设,提升服务资源配置效率和共享水平,打造全省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深圳市蔚蓝智能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数字新基建、数据运营、智慧城市、智能制造为主营方向的投资和科技公司,目前已签约落地庆阳。地企双方主要围绕建设大数据运营人才培训基地和绿色高效数据中心,布局核心元器件的研发、生产和服务,在数字政务、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农业等方面开展合作。

  我市还积极谋划建设数字经济人才基地,推进“政府+企业+高校+智库”模式落地。市域内陇东学院和庆阳职业技术学院负责实施甘肃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基地项目,设置专业学科,与兰州、西安高校和落地企业密切合作,加强人才培养和输出。与国家级智库和科研院所对接,谋划成立“东数西算”产业研究院,同时在高层次人才就医、住房、子女上学等方面给予全面保障,发挥与西安“1小时经济圈”优势,推动“西才庆用”。

  “十四五”末,我市将新增2.5kW标准机架约30万个,平均上架率不低于65%,平均PUE值小于1.20,直连网络体系全面联通,满足到“北上深”等重点城市10ms以内的延时,“五数”(数网、数纽、数链、数脑、数盾)体系基本建成,数据中心集群初具规模,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带动就业3万人。

  作者丨陇东报全媒体记者 闫慧 路世玲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湖南多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 探访冷湖天文观测基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截至2022年末,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
2024-04-23 04:00
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为“全球战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当日发布的《废塑料化学循环综合性研究报告》显示,
2024-04-23 04:25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家正在给黑洞做“计算机断层扫描”(CT)。超级计算机模拟显示,以吸积盘结构绕黑洞旋转的物质会在名为耀斑的高能事件中周期性喷发。
2024-04-23 10:03
4月25日至29日,以“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主题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将在北京举办。
2024-04-23 10:02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38.5亿吨,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66834.7亿立方米。
2024-04-23 10:01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5周年之际,全体海军将士初心如磐,正以崭新姿态阔步向前、逐梦海天,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
2024-04-22 13:57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21日至22日,江南南部和东部、华南中东部和南部等地仍有强降水,局部地区有大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2024-04-22 10:03
苏州市吴江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周春华介绍,在修缮古建筑时,文保团队也积极采用新技术。“通过保护促进利用,通过利用加强保护,让文物建筑活起来。
2024-04-22 10:02
21日,在2024年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创建蛋白质组学体系”“基于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发现新的白血病生物分子标志和药物靶标”“揭示非经典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及鉴定有关蛋白家族成员”等三项成就入选。
2024-04-22 09:59
近日生态环境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制定并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生态系统 第1部分:农田生态系统》。
2024-04-22 09:58
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4月20日在广东广州出坞。该船由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它的建造出坞,标志着我国在冰区深海科考装备和船舶设计自主可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4-04-22 09:5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2024-04-19 09:50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2024-04-19 09:48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