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甘肃天水立法保护绿色“活化石”:4810株古树有了“护身符”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甘肃> 要闻 > 正文

甘肃天水立法保护绿色“活化石”:4810株古树有了“护身符”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2-09-22 13:06

甘肃天水立法保护绿色“活化石”:4810株古树有了“护身符”

  图为甘肃省天水文庙里的古树名木。(资料图) 崔琳 摄

  中新网兰州9月22日电 (崔琳)“古树名木是珍贵的自然和人文遗产,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生态和科研价值,是绿色‘活化石’。”甘肃天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心主任付建红介绍说,普查显示,该市现有古树4810株,以国槐、柏树、柳树等树种为主,名木有银杏、白皮松、玉兰等10多种,其中超过千年树龄的就有100多株。

  近日,由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组织开展的“地方人大工作创新与实践”采访团走进天水文庙,发现一株古树虽然树干已经倾斜,但却顺势生长,枝繁叶茂,这得益于两根粗壮的辅助支架撑在倾斜的树干下,既保证了古树正常生长,又不影响游客观感。

  付建红表示,天水古树名木种类多、树龄高,是展示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名片,但随着城市建设的拓展,部分古树名木生长环境受到侵蚀,加之受病虫害、管护措施不力等因素,生长状况令人担忧。

  在当地,类似上述倾斜古树名木保护措施还有很多,如今都通过立法实行“一树一策”,为其制定个性化保护方案,再配合专家会诊,评估古树生长环境,对树洞进行清理、杀菌消毒等方式,对古树进行修复和病虫害防治。

  “我们要通过立法保护好天水的古树名木,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据天水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陈维林介绍,2019年,天水市人大常委会立足天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实际,用好用活地方立法权,选择小切口立法,制定出台天水市第一部实体性法规——《天水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

  该条例共二十四条,主要规定了立法目的、适用范围、保护原则、管护责任、监督激励、规划保护、禁止行为、法律责任等内容。明晰保护范围、规定单位和个人的保护义务、建立古树名木养护激励机制并规定禁止行为等。

  陈维林透露,《条例》施行后,天水市各级政府坚持依法保护原则,先后投入500多万元资金用于保护古树名木,使300多株濒危古树得到有效救治。

  同时,针对古树名木普遍存在的生长环境差、病虫害严重、水肥条件不良等影响古树生长的情况,天水市多措并举加大管护力度。比如:相关部门认真落实《条例》规定,制定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实施方案,整治古树生长环境,对步行街、巷道内、城市道路和绿化带中的古树设置护栏进行保护,以及加强对古树名木病虫害的防治巡查。

  “对全市古树名木进行普查建档,建立数据库,给每株古树名木戴上‘身份证’,是保护工作走出的坚实一步。”付建红说,如今,城市规划区内的每株古树名木上都悬挂上了二维码铭牌,民众可通过手机扫二维码,即可自动获取每株古树名木的名称、树龄、位置、树高、树径、生长状况,历史人文背景及传说等信息,了解古树名木背后的传奇故事,旨在让民众认识古树、爱护古树。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2020年8月,天水市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在麦积、武山、清水等区县进行执法检查,通过了《天水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贯彻实施<天水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的审议意见》。2021年8月,天水人大常委会又组成督查组,深入秦安、张家川等县,对贯彻落实《审议意见》进行了跟踪督查。

  “保护古树名木是全社会的事情,每个人都应该尽一份力。”付建红说,“天水市人大通过创新宣传方式,提高《条例》知晓度,增强民众和游客对古树的保护意识,动员更多力量参与到保护古树名木的实践中,共同守护好天水的绿色‘活化石’。”

  时下,天水保护古树名木已蔚然成风,当地各有关部门还通过专题调研、执法监督、跟踪督查、宣传教育方式,让保护古树名木行动实起来。(完)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西北首家市内免税店在西安正式开业

  • 香港各方紧张救援大埔火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科普创作大会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发布了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全国科普月、科学家精神、大模型、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智能体、创新文化、工业遗产、场景创新、科幻产业。
2025-11-27 05:40
近期,在一些电商平台,有买家利用AI技术制作假图,伪造商品质量问题,向商家骗取“仅退款”,引发大家关注。利用AI造假骗取退款,既反映出这些人的诚信缺失,更触碰了法律红线。
2025-11-27 09:07
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祥云”载人飞艇可用于大型活动期间的空中安保巡逻、交通流量监测或承担城市形象的空中展示平台。
2025-11-27 09:06
稀土纳米晶是发光材料中的“绝缘宝石”,虽具有巨大的发光潜力,却因自身局限无法被电流直接“点亮”,成为其实现光电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根本瓶颈。
2025-11-27 05:40
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因任务规划调整,2026年我国将组织实施天舟十号、神舟二十三号、神舟二十四号、梦舟一号4次飞行任务。
2025-11-27 05:40
广西梧州苍梧县沙头镇龙科村,稻田、房屋、道路、小河勾画出美丽丰收画卷。 春采茶、夏摘花、秋收果、冬育苗,如今在都镇湾镇,一朵朵洁白芬芳的栀子花,成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2025-11-27 07:38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5年版),共有376项技术入选,其中新增入选186项,与2022年版相比有了大幅更新。
2025-11-26 10:2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近日举办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5-11-26 10:24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蕴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2025-11-26 10:22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温源从中交集团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25日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顺利返航停靠江苏启东振华船厂码头。“通浚”轮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舱容达38168立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025-11-26 10:15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东部新城的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机械臂精准协作,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每天超10万颗电池下线发往全球。依托面向东盟的比较优势,南宁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列为核心牵引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
2025-11-26 10:13
传统无机颜料虽然色彩稳定,却因重金属添加而存在健康风险隐患。“新型稀土环保颜料的呈色策略突破了传统颜料的局限,其出现及量产不仅解决了传统颜料有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2025-11-26 10:06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机器人完成一个后空翻动作,关节转动误差需控制在0.5度以内;医疗植入人体的陶瓷关节,表面粗糙度若超过0.1微米
2025-11-25 03:05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突破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
2025-11-25 03:05
1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召开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最新亮点成果发布会,集中发布了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在宇宙暂现天体、宇宙线传播、太阳爆发等领域取得的系列重大科学突破。
2025-11-25 03:0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变革,教育系统也刮起了AI风。
2025-11-25 03:05
燕矶长江大桥是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重要配套工程,是鄂黄第二过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11-24 09:02
11月23日,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在北京开幕。
2025-11-24 03: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