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田间连车间 农企勇担当(这十年,总书记这样勉励企业高质量发展)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甘肃> 要闻 > 正文

田间连车间 农企勇担当(这十年,总书记这样勉励企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2-08-18 20:39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对粮食生产,我一直都很关注,基层调研时也经常到田间地头看一看”;

  “决不能在吃饭这一基本生存问题上让别人卡住我们的脖子”;

  “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

  从东北“粮仓”到黄土高原,从鱼米之乡到巴山蜀水,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粮食安全,关心农业企业。深入田间地头,细察庄稼长势,跨越山水的足迹,凝聚了总书记对于“中国饭碗”的深情牵挂。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谆谆告诫,化为“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的扎实行动。这十年,广大农业企业牢记殷殷嘱托,心怀“国之大者”,深耕广袤沃野,努力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探路农业现代化。这十年,广大农业企业带动千家万户,推动粮食产业提档升级,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10年再上一个千亿斤新台阶。稳稳当当的“中国粮食、中国饭碗”,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权。

  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习近平总书记于安思危,道出粮食安全举足轻重的分量。

  三江奔涌,沃野延绵,良田纵横。成长于黑土地的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年粮食产量可满足1.6亿城乡居民一年的口粮供应。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现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建三江分公司)考察调研。七星农场万亩大地号一望无垠,总书记走进稻田,拿起一把稻穗,看稻粒、观成色。习近平总书记感慨道:“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北大荒发生了沧桑巨变,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很了不起,非常鼓舞信心、鼓舞斗志。”

  在现场聆听的农场农机手陆向导心潮澎湃:“总书记是打心底里关心粮食,关心咱这黑土地!”

  总书记的深情关怀,大家伙儿牢记心间,铆足劲头种好粮。陆向导说:“咋样种地效率高,咋样能增产,我们全身心钻研。如今天上有卫星、地上有‘铁牛’,‘云’里还跑着大数据,黑土地劲儿更足,粮食产量更稳。”

  “牢记嘱托,强责任、稳面积、提产能、保供应,让北大荒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大粮仓’。”北大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守聪说。目前北大荒集团每年粮食调出量稳定在400亿斤以上,75年来已累计为国家交售1万亿斤商品粮。

  端稳“中国饭碗”,农业企业责无旁贷。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农业企业牢记嘱托,发挥专业优势、找准角色定位,履行社会责任,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勇于创新,争做科技种粮的生力军。

  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今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集中攻关,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海南南繁基地的光和热,孕育一粒粒新种子。“总书记的勉励,为我们育出更多中国种子注入了强劲信心。”每到南繁季,中国中化下属先正达集团育种专家张鹏就像候鸟一样,准时出现在田头,“团队种植育种材料两万余份,测配组合5000多个,创制3000多份育种新材料,就是为了找绿色优质水稻品种。”2021年先正达集团选育优良品种180个。

  “我们始终坚持把论文写在黑土地上,让中国粮用上中国种。”作为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主任,李晓辉和同事们深耕在种源研发、良种繁育等领域,累计推广优质水稻面积达3100万亩,水稻的平均单产由原来不足400公斤提高到620公斤。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实施藏粮于技的重要力量。广大农业企业瞄准种子繁育、新品推广、农艺改进等关键环节,开展攻关,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超过61%。

  敢于担当,争做耕地保护的探路者。

  “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藏粮于地,大国粮仓根基不断夯实。

  “立体种养,绿色循环,让土壤吃上‘营养餐’,地力得到恢复。”中农创达(北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杨阳介绍,“我们在有机固废膜式堆肥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碳固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新技术可实现亩均化肥减量10%以上,粮食亩产提升5%至10%。”

  恢复黑土肥力、改良盐碱地、建设高标准农田……处处都有农业企业的身影。瞄准短板弱项发力,保护好耕地生态,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

  稻田里,绿浪翻腾,禾苗茁壮。

  “靠农机,咱不仅会种地,更‘慧’种地。有订单,种下去就知道能卖出好价钱,如今种地更有奔头。”建三江分公司七星农场水稻种植户张景会感慨,“粮食收得多、快、好,这几年连着增收。”

  三室一厅的新家,宽敞亮堂,与习近平总书记的合影挂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每每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七星农场考察时的场景,张景会都倍感温暖与振奋,“俺向总书记报告,自家大米有了品牌,销路挺不错。总书记点了点头,说挺好。”

  “跟着农场干,种地管得好,就连地里每平方米挖多少穴、每个穴里插多少秧都有指导。”从2018年9月至今,张景会的品牌大米销量翻了番。

  大国小农,“谁来种地”“地怎么种”,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把脉定向。

  “要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把种粮大户组织起来”;

  “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和支持广大小农户走同现代农业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希望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农业企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发挥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把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让广大农民真正挑上“金扁担”。

  龙头引领,联农带农力度大。

  作为农业“国家队”,农垦企业纷纷行动。“统一供种,统一防治,统一收割,带着农民闯市场,60多万亩耕地每年直接增收1.3亿多元。”安徽农垦龙亢农场有关负责人马振辉说。

  “和北大荒签订托管协议,耕种收都有大农机,咱当上了‘甩手掌柜’。”黑龙江省北安市赵光镇前进村村民张振东说。北大荒集团在黑龙江省组建10家区域农服中心,2021年对周边农村的土地托管1080万亩次,为农民节本增收6.4亿元。

  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充分发挥联农带农作用。截至2021年底,全国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超过9万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959家。

  利益联结,惠农富农实打实。

  “新粮上市,我们每天收购量保持在400吨左右,收购价达1.55元上下。”山东省嘉祥县鑫源面粉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取亮说,“企业小麦年加工能力13万吨,发展订单麦2万多亩,带动种植大户30多个。”

  订单粮食、土地托管……越来越多的农业企业发挥带动引领作用,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龙头企业牵引、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农户参与,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形成7000多个产业化联合体。

  把“大粮仓”打造成“大厨房”

  “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

  告别“有没有”的烦恼,又遇“好不好”的挑战。城乡居民消费升级,既要保数量,也要保质量,粮食生产面临新挑战。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强调:“要深化国有农垦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

  产自黑土地的大米带着稻香走进千家万户。一颗颗大豆变身豆油、豆粉等产品,摆上超市货架。“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的工作指明方向。”王守聪表示。北大荒集团调优品种、提升品质、塑造品牌,抓好“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让更多的“原字号”变成“新字号”。

  “现在讲粮食安全,实际上是食物安全”;

  “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上,着力优化产业产品结构”;

  “发挥自身优势,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

  …………

  一次次考察调研,一次次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擘画蓝图,指明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江南北,一座座“粮仓”探索向“厨房”转型。广大农业企业盯着市场促转型,种加销环环相扣,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让有效供给跟上来,现代农业发展快起来,新动能强起来。

  提升品质,供给更丰富。

  蓼兰小麦,籽粒饱满,色泽光亮。“新品种亩产连续3年过800公斤。”山东省青丰种子有限公司总经理侯元江介绍,“我们将良种繁育与品种示范相结合,带动30多个村庄5000多户农民种上优质小麦,收购价高出市场10%。”

  优品种、提品质,优质粮食工程深入实施,目前,全国已遴选236个“中国好粮油”产品,直接带动增加优质粮食逾5000万吨。

  延链强链,田间连车间。

  “一年消化约11万吨面粉,约6万吨糯米粉,约2万吨糯米,研发生产500多个品种,居民餐桌更丰富了。”思念食品首席执行官王鹏说。如今,1/3的方便面、3/5的汤圆产自河南。

  放眼全国,2020年,粮食产业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2万亿元。产业强、粮食安,粮食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实现稳产与增收互促共进,促进了国家粮食安全向更高层次跃升。

  擦亮品牌,市场更广阔。

  “标准化、绿色化生产,擦亮‘鱼台大米’区域公用品牌,让好米卖上好价钱。”山东省鱼台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赵兴华介绍。目前,县里发展优质特色大米种植2.65万亩。

  越来越多优质的粮油品牌走上居民餐桌,不断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十四五”时期,全国将形成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粮食龙头骨干企业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知名粮油品牌,优质粮食增加量年均增长10%以上。

  广袤田野生机勃发,农业企业奋勇前行。新征程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广大农业企业正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端稳中国饭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王浩常 钦方圆)

[ 责编:白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