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我为祖国献石油” ——长庆油田开发建设50年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甘肃> 要闻 > 正文

“我为祖国献石油” ——长庆油田开发建设50年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0-11-02 15:3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2020年是长庆油田开发建设50周年。

  50年来,长庆油田建成了我国目前第一大油气田,油气当量连续7年实现5000万吨以上高产稳产,50年累计生产原油3.83亿吨、生产天然气超4500亿立方米,向国家贡献油气当量超7亿吨,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主力军。

  长庆油田50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攻坚啃硬、自主创新、绿色发展的创业史。

  50年,硕果累累

  1970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文件,要求兰州军区负责组成陕甘宁地区石油勘探指挥部相关工作。来自青海、玉门、四川、江汉等油田的石油队伍、地方干部和2万多名解放军指战员、复转军人“跑步上陇东”,云集陕甘宁,开展石油大会战。

“我为祖国献石油” ——长庆油田开发建设50年

  图说:1970年10月12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国发(1970)81号文件,批转燃料化学工业部《关于兰州军区组织陕甘宁地区石油勘探指挥部的请示报告》,要求兰州军区负责组成陕甘宁地区石油勘探指挥部相关工作。同年11月25日,会战指挥部成立,并进驻长庆桥,长庆油田因此得名。

  50年来,长庆油田从一个年产不足百万吨的小油田,发展成为世界级特大油气田,成为继大庆油田之后中国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

  50年来,长庆油田累计为新中国贡献原油3.83亿吨、天然气超过4500亿立方米,向北京、上海、西安等40个大中城市供气23年,为优化国家能源结构提供重要支撑。

  50年来,长庆油田建成了联通南北、调运灵活的闭合环状输油管网,运销能力3070万吨/年;建成了原油储存系统,总罐容453万立方米;建成各类输气管线13条,建成了与450亿立方米产能相适应的储运系统。天然气管网区域相济、调运灵活、运行可靠,连同西气东输管线、陕京管网、靖西管网等,成为中国陆上天然气管网枢纽中心。

  2020年初,长庆在千里油气区吹响“抗疫上产”的冲锋号,高峰期日均产气1.24亿立方米,最大日产量1.31亿立方米,实现了防控保供两手抓、两手硬,为全国战疫提供了坚实有力的能源保障。

  2020年10月,在长庆油田开发建设50周年庆祝大会上,长庆油田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付锁堂表示,“今年长庆油田将跨越6000万吨,创造国内油气田产量历史最高水平”。

  50年,自主创新

  50年来,长庆油田攻克了世界级难题,在低渗、低压、低丰度油气藏上,建成了我国目前产量最高的油气田。

  长庆油田70%以上的储层属于世界级低渗透油气藏,一些区块被国外专家评估为没有开发价值的边际油田。

  面对“井井有油,井井不流”的现状,长庆油田持续推进理论研究与技术攻关,创立了“广覆式生烃、满湖盆富砂、全方位运聚、大面积成藏、立体式叠合”等全新油气成藏理论体系;逐步打造了有效开发低渗透油藏的关键技术,创新了以精细分层注水、水平井压裂改造等为核心的增产稳产技术,锻造了征服致密油气撒手锏。

  黄土塬可控震源三维地震攻关形成6项地震采集技术系列,石油钻井成功率提高了30%;优快钻井技术持续突破,创造了国内9.88天的最短水平井钻井周期纪录;长庆油田创新形成以“三维剖面设计+实钻轨迹控制”为核心的大井丛钻井技术,水平段长突破至4118米,创中国陆上最长水平段纪录。

“我为祖国献石油” ——长庆油田开发建设50年

  图说:长庆油田丛式井组开发既节约了土地资源,又提升了油田开发效益。

  新世纪以来,长庆油田大力推进油气田智能化建设,实现了大漠深处、梁峁之间十余万口油气水井、数千座场站、几万台生产设备的自动操控、远程管理和智能指挥,建成油气田无人值守站1205座,压缩管理单元40%,打造了智能油田25项主体技术,形成了“无人值守、集中监控、定期巡检、应急保障”的智能化发展雏形,大幅提升了劳动效率。

  目前,长庆油田探明了4个十亿吨大油区和4个万亿方大气区,近年来新增油气探明储量占中国石油新增储量50%以上。

  50年,绿色发展

  2019年,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长庆靖24-32井场泥浆池附近,一丛丛沙芦草正迎风劲舞,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沙芦草出芽率极低,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列入我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

  2020年5月,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蓑羽鹤再次回归毛乌素沙地。为保护蓑羽鹤栖息地,长庆苏里格气田连续9年调整气井部署,先后避让100余口气井。迄今为止,辖区内蓑羽鹤数量由当初的25只增加到200多只。

  “对于生态环境保护,不是要不要做好的问题,而是必须高质量做好的刚性要求。”长庆油田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付锁堂强调。

“我为祖国献石油” ——长庆油田开发建设50年

  图说:石油工人坚决听党话、跟党走。

  “建一个油田,改善一方环境;建一座井站,增添一片绿色。”近年来,长庆油田先后投入数亿元资金对2000多口废弃井实施了彻底封堵,建成清洁文明井场8000余个。每年给高原大漠新增绿地300万平方米以上,油区绿化面积从85%提高到95%,建成“中国石油长庆林”、教子川流域“长庆碳汇林”、内蒙古苏里格气田三万亩防风固沙林等10多处大型绿色屏障,榆林气田生产区域沙化土地治愈率已达到93.24%。

  2020年,长庆油田编制出台《黄河流域勘探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案》,打造了林缘区、水源区等8种生态保护模式,积极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宋喜群、王冰雅)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埃及一警察局突发大火已致38人受伤

  • 稻香满园 丰收如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近年来,科技创新能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将科技创新视为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纷纷加快布局、加大投入,以抢占未来技术制高点。
2023-10-02 09:06
10月1日中午,杭州亚运会赛程过半。中国队金牌达到114枚,以218枚奖牌的总数,牢牢占据亚运会奖牌榜第一名的位置。
2023-10-01 15:19
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27日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返回上海,标志着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圆满完成。
2023-09-28 10:10
气候变化是当代人类面临的最为紧迫和复杂的全球性危机和挑战之一。尤其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在人类活动的主要影响下,世界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显著特征的气候变化
2023-09-28 10:55
从探索星辰大海,到聚焦国家需要,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成长为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怀揣科技报国理想,太原理工大学学生王煜尘成为中国极地科考史上在站时间最长的大学生。
2023-09-28 10:50
在淳安界首体育中心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现场,中国队选手鲍珊菊、苑丽颖和郭裕芳意气风发,头戴“哪吒”头盔,脚踩“风火轮”,在“碗”状的环形赛道上飞速旋转,以打破亚运会纪录的成绩夺得冠军。
2023-09-28 10:49
27日,在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伊春西站施工现场,重达556吨的站房屋面球形网架结构顺利顶升到位,标志着由中铁建设集团承建的我国最北高铁站——伊春西站正式封顶。至此,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全线站房施工将全面转入站房屋面和装饰装修阶段。
2023-09-28 10:48
46秒376!9月26日,杭州亚运会淳安赛区迎来了新的纪录!
2023-09-28 10:15
农业农村部26日召开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现场观摩暨秋冬种工作部署会。
2023-09-28 10:12
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通过工艺测试,正式建成。
2023-09-28 10:07
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2023-09-28 10:03
随后,越来越多的探测结果为月球“南极”撞击坑底部永久阴影区内存在“水冰”提供了有力证据。
2023-09-27 10:11
在位于浙江杭州萧山区的杭州亚运会赛事总指挥部,一块综合智慧大屏正实时更新反映场馆状况的各类数据。
2023-09-27 10:08
作为一种旨在收集、保存、解释和利用个人和社区在过去事件中的经历、记忆、观点与情感的研究方法与学科领域,通过积极倾听地球居民的声音,口述史成为理解和探讨个人和社区如何经历、解释、传播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工具。
2023-09-28 10:27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研究团队用一个模拟温湿度模式的气候模型预测,整个未来超大陆将会超过哺乳动物热应激极限。
2023-09-27 10:06
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个由大到小的层面。
2023-09-27 10:02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密钥分发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23-09-27 09:46
日前,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传友教授团队在国际植物学领域顶尖期刊《自然-植物》在线发表论文。该团队成功克隆出番茄的FS8.1基因,阐明了FS8.1基因调控果形建成的细胞学基础和转录调控网络,
2023-09-26 05:10
地球正朝着平均温度上升的方向急速前进。一个气候模型显示,2023年,地球温度有55%的可能性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
2023-09-26 09:52
“不断尝试、不断试错,才可能有不经意间的发现。”这是陈辉的科研态度。看似“笨拙”的执着,却帮助他走得更远。
2023-09-26 09: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