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甘肃8个未脱贫县决战冲刺观察:脱贫攻坚“加速度” “八仙过海”有高招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甘肃> 当地新闻 > 正文

甘肃8个未脱贫县决战冲刺观察:脱贫攻坚“加速度” “八仙过海”有高招

来源:经济参考报2020-09-22 10:5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经过多轮反贫困斗争,甘肃目前还有8个未摘帽县。记者近期在8个贫困县调研,所到之处,干部群众精神状态昂扬饱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这些地方先后遭受了风雹、暴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一线干部和群众不畏艰难,千方百计堵脱贫漏洞,保障群众增收,向最后贫困堡垒发起冲锋。

  8月9日以来,受连续强降雨天气影响,甘肃多地发生暴洪、滑坡、泥石流灾害。在此次灾害中,陇南市礼县桥头镇的深度贫困村张铁村受灾严重,全村700多亩中药材,有430亩受灾,其中100亩绝收,两条村组道路水毁严重。

  “保障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是第一要务。”张铁村党支部书记赵希珍介绍,一方面,当地政府和村两委积极协调保险公司,通过保险理赔缓解灾害影响;另一方面,村干部积极协调组织村里的贫困人口外出务工,扩大增收渠道。

  “截至目前,张铁村已组织29名村民外出务工,多数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赵希珍说。

  不少贫困村还通过补基础设施短板,保障扶贫产业发展。定西市通渭县马营镇陈坪村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完成了5条村组道路硬化,目前还有3条正在施工。

  “产业发展,道路先行。”陈坪村第一书记周金珂介绍,这些村组路将饲草玉米和中药材种植田连在一起,也是贫困群众增收的产业路。

  调研发现,甘肃现有未脱贫人口中,享受兜底保障政策的占近一半,有的县占七成,按现行标准脱贫不成问题。除了兜底保障,甘肃还通过新增5万个乡村公益性岗位等适合兜底人群增收的方式,巩固脱贫成果。

  面对疫情和暴洪等灾情,甘肃省聚焦深度贫困,吹响了总攻号。全省对8个未脱贫县挂牌督战,由省部级领导干部分片包抓。结合新一轮省委巡视、各地自查自纠、整改中央巡视和脱贫考核突出问题,全省各地反反复复“过筛子”,千方百计摸情况、补短板。记者在甘肃8个未脱贫县调研时看到,这些县“八仙过海”,干部、群众甩开膀子加油干,冲出了脱贫攻坚“加速度”。

  ——打破扶贫老套路,思路一变天地宽。宕昌县山背村、罗湾村是两个地处高山之上、白云之间的深度贫困村。这两年,当地党委、政府转换思路,不仅将两村群众易地搬迁安置,在扶贫车间就近就业,还引进文旅企业,在村庄旧址上建起“山湾梦谷”田园综合体。这里成为甘肃乡村旅游的新地标,吸纳300多名群众稳定就业。山背村村民权青海感慨:“穷山村竟然变成了风景区,不可能竟然变成了可能。”

  通渭县干旱少雨,但长期以粮食生产为主。从2017年起,通渭县转换思路,力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3年间金银花种植达到10万亩。西和县发展半夏产业,已由几千亩发展到两万亩,年产量占全国半夏市场的75%以上,全县2/3的农户在半夏这条产业链上增收致富。通渭县扶贫办副主任王想雄说,“三西”是我国扶贫开发的发源地,扶贫历史悠久,但也容易陷入定式思维。观念一转变,脱贫之路越走越宽。

  ——愚公移山水穿石,量变最终生质变。贫困地区生存条件差,选准产业不易,产业发展成本高、难度大。记者采访了解到,8个县近几年靶心不散,持续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冲刺清零,群众住房、吃水、就医、上学难题基本解决,深度贫困面貌彻底改变。在通渭县、宕昌县的一些偏远农村,村民已吃上自来水,建起了淋浴室。临夏县、镇原县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人均仅需缴纳2500元,就能搬到楼苑小区。临夏县还投资7000多万元,流转2000多亩地,建设日光温室400座,解决群众搬迁后续产业发展问题。针对未兜底保障的贫困户,东乡族自治县、通渭县、西和县等地持续开展入户产业达标工程,基本都有2项或2项以上增收渠道。

  ——群众“不认命,拼命干”,干部“狗不咬,问不倒”。

  今年4月份,身体残疾的东乡族自治县汪集镇咀头村村民牟学忠,料理完地里的庄稼,赶紧与爱人出门打工。他说,靠务工收入,家里去年盖起了新房,“现在穷苦人赶上了好时候,更应该不认命、拼命干。”去年冬季以来,东乡县的乡镇干部、驻村干部、村干部逐一入户排查短板,排查影响自来水稳定通水的隐患,不少偏远山村再没出现过冻管、停水。甘肃省扶贫办副主任王海明说,精准扶贫为深度贫困地区锤炼出一批优秀的青年干部,他们经常走村入户,进群众家门狗不咬,对群众家庭情况十分熟悉。

  记者从甘肃省扶贫办获悉,截至2019年底,甘肃省8个未脱贫县共有贫困人口17.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底的33.2%下降到0.9%。基层干部反映,以8个未脱贫县为代表的甘肃深度贫困地区,如期脱贫没问题。各地正在通过补齐产业和基础设施“两弱”短板,坚决攻克最后的深贫堡垒。(记者 王朋 王铭禹 兰州报道)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责编:李宜蒙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五一”小长假看多彩中国

  • 法国街头,"古筝女孩"展现中国文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基于任意子的量子信息处理迈出了重要一步。
2024-05-06 18:11
近日,全球精度最高的月球地质图集由中国科学院在京正式发布,图集囊括月球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和演化历史,是探月工程取得的重大阶段性成果。与阿波罗计划时期的月球地质图相比,
2024-05-06 07:45
前不久,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首期站长培训班举办,来自全国各省份的132名乡村工作站站长参加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于去年启动建设,
2024-05-06 07:45
锻炼对身体有益似乎已是公认常识,但这其实是一个笼统的认知,人们对其分子层面的奥秘还不甚了解。
2024-05-06 09:30
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已持续推介发布20年,是农业科技推广标志性工作之一。
2024-05-06 09:30
研究发现,血管舒张能力受损可能会增加患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进而增加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
2024-05-06 09:30
近年来,国产科幻影视剧《流浪地球2》和《三体》火热“出圈”,获得全球关注。
2024-04-30 03:05
酚醛树脂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人工合成塑料,自诞生以来已经历了一个世纪。
2024-04-30 03:05
近日,云南农业大学盛军、田洋教授课题组突破核桃油抗氧化难题,研发出替代植脂末的核桃植物基奶粉,并实现成果转化和应用,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食品工程学报》发表。
2024-04-30 03:05
有一个名字,总是让人心生自豪——广袤大地纵横驰骋,“流动的中国”以最直观的方式,将“中国速度”呈现给世界。
2024-04-30 03:05
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人工智能主题日”活动现场,多项人工智能领域前沿技术、数据要素、生态培育、产教融合、场景应用、监管治理等多方面成果精彩亮相,百余位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围绕大模型、具身智能、可信AI等国内外前沿热点话题展开讨论。
2024-04-30 03:05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近期推出的《科学教育提质正当时》系列报道,从师资培养、课程设置、资源建设等多方面,对如何更好进行中小学科学教育展开了持续讨论,并提出了一系列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有效建议,在科学界、科学教育界引发热议。
2024-04-30 03:30
“中国共有独角兽企业369家。《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4年)》由中关村独角兽企业发展联盟联合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长城战略咨询、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共同发布。
2024-04-29 10:09
截至目前,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将于4月30日乘坐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东风着陆场。
2024-04-29 10:07
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以创新为核心,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提升生产力整体水平,推动航空产业加快发展。
2024-04-29 10:06
以前,铸钛大炉坩埚容易损坏,需要每月更换一次,公司每年需要投入不少资金购买新坩埚。我和设备专家一起夜以继日地攻关,终于编制出了一套新的铸钛炉熔炼操作法,提高了坩埚使用率,每年可节约坩埚费用50万元左右。
2024-04-29 10:05
2024成都世园会开幕以来,邛崃分会场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迎来游客参观热。 借着成都世园会的契机,成都梳理整合龙门山生物多样性资源,规划建设了占地1172亩的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无边界地呈现龙门山生物多样性。
2024-04-29 10:04
令张治国兴奋的是,武王墩一号墓椁室盖板上已发现和采集墨书文字100多句、近千字,是典型的楚系文字。“对于南方潮湿环境下考古出土的丝绸保护而言,从饱水到干燥的过程,可以说是生死攸关。
2024-04-28 10:23
对此,《指导意见》明确了依法合规管理数据资产、明晰数据资产权责关系、完善数据资产相关标准、加强数据资产使用管理、稳妥推动数据资产开发利用等12方面主要任务。该负责人表示,为加强数字资产管理,《指导意见》突出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确保安全与合规利用相结合。
2024-04-28 10:19
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战略,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强顶层设计。
2024-04-28 10: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