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日前,南山区举办政策推介会,介绍《南山区支持产业发展“六个券”行动方案》与《南山区支持创新创业“六个一”行动方案2.0版》方案有关情况。该政策围绕企业研发、生产、推广、流通、消费全链条,以及人才引育、创业投资、场景开放等全周期关键环节,进行精准资源整合,旨在降低企业创新门槛,推动产业升级。

政策靶向发力:“模型券”直击 AI 研发关键难题
在“六个券”政策体系中,“模型券”这一创新支持政策成为人工智能领域关注焦点。
“模型券”聚焦大模型应用与 AI 智能体开发环节,对符合通过云服务商平台搭建大模型应用、AI 智能体或开发 AI 硬件等人工智能产品条件的企业,按照不超过上季度实际投入金额的50%给予补贴,单家企业每季度最高可申请 100 万元。
这一政策精准切中 AI 企业算力成本高、研发周期长的痛点,将资金补贴转化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有力支撑。政策体现了南山区运用政策工具精准破解技术难题的治理智慧,也彰显了深圳在人工智能细分领域的技术创新实力与产业协同效能。
技术突破与场景落地:深圳企业的AI创新成果凸显
在推介会现场,十方融海小智AI产品研发负责人唐凯峰在现场接受采访时算了一笔账:依托模型券补贴,企业每年可申请数百万元算力支持,直接大幅降低企业研发成本。这笔资金将被迅速投入到大模型训练中,推动其自主研发的国产多模态AI交互系统“小智AI”在语音、图像、文本及情感计算维度实现技术迭代。
该系统整合多个维度,可实现机器对人类情绪的精准感知与动态回应。据了解,小智AI作为十方融海的开源大模型,在 2024 年底将核心架构向全球开发者开放,通过 MCP 协议实现跨设备智能体调用。基于该架构的开源项目已吸引 8 万名开发者参与,接入近100万台硬件设备,日均处理对话900万条,日对话总tokens数近300亿。此次南山区模型券政策极大降低了企业算力采购成本,同时,政府搭建的相关平台帮助企业快速对接云服务商与生态链企业,有效缩短技术合作周期。

政企生态共建:“南山模式”释放示范效应
南山区副区长李志娜在推介会上强调:“模型券不是简单的资金补贴,而是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全周期支持体系的关键支点。”
这种系统化思维在十方融海案例中得到生动诠释:政策工具降低企业创新门槛,企业技术突破反哺产业生态,最终形成“政策—技术—市场”的良性循环。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南山区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产值规模达989亿元,人工智能百强企业在全市占比超五成,规上企业超1300家,专精特新企业超50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800家,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呈现出头部企业引领、众多创新型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起点,南山区通过政策创新释放的“乘数效应”正逐步显现。
南方+记者 曾子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