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山城重庆,行走即是攀登。无数的阶梯与坡坎,是这座城市的肌理,也是人们日复一日的修行。29岁的重庆妹子张数(化名),则在2025年的春天,遭遇了一座突然横亘在面前的山丘——乳腺癌。
“4C类,Ca不除外”,体检报告上这行字像巨石坠落,砸破了生活的平静。复查,确诊。“癌”这个字撞进了张数的耳朵,她的反应很直接:“来不及察觉情绪,两行眼泪已经唰地出来了。震惊、恐惧、不可思议。我这么年轻,这种事情怎么会发生在我身上?”
不甘过后,她选择成为乐观而坚韧的“攀登者”,身边陪伴的是爱与所爱。张数通过镜头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一个关乎现代医学的精准导航,更关乎生命自我救赎的故事。
意外:在节日当天遭遇“飞来峰”
2025年3月8日,张数任职的学校为女教职工们组织了一场体检,作为节日的礼物。也有一两年没进行体检的她,开开心心地和同事们一起接受了检查。谁料命运的齿轮就在彩超室启动。超声医生意味不明地提醒她:抓紧时间去大医院检查一下。
爱人老尹(化名)帮她找到了熟悉的医生复查,又带着她来到重庆市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结论很明确:右乳腺恶性肿瘤,Luminal B HER2阳性型。
“很震撼,从来没想过自己身边的人会跟癌症沾边。”老尹回忆起听到诊断时的情景,张数的眼泪先于情绪出现在年轻的脸庞。

顷刻之后,她首先想到的,是那些日常的牵绊:“我的工作怎么办?谁来给我调课呀?”紧接着,是更深沉的恐惧,源于普遍的认知,“在我以往的认知中,人们都是谈癌色变的……觉得好像得了癌,就立马会死掉。那我怎么办?我还没来得及好好孝敬父母,如果我突然从这个世界消失,他们会何等心痛?”
她甚至向医生问了一个听起来有些“搞笑”,却无比真实的问题:“那我还能活到80岁吗?”
这一年,她参加工作不过三年多,结婚一年多,充满希望和“小确幸”的新生活刚刚开启。
这座“飞来峰”,来得突然且陡峭。
掩饰:藏在假发里的善意谎言
在老尹的眼里,张数表面上十分随和,骨子里却有一股坚韧乃至“乖张”。善良、处处考虑别人的她,总是选择自己默默忍受、承担一切,坚强得让人心疼。
她也在主动自救。她开始一个人去旅行,去看世界;她去爬山,去感受自然。“回到大自然,好像才回到自己最本真的状态。”她的视野被疾病放大,“我以前看的风景只是觉得美,但是我现在却有了一种不一样的感觉……我想留住每一次的美好。”运动和自然,成了她补充能量的驿站。
攀越山丘的路上,最沉重的行囊,是对父母隐瞒自己的病情。“他们好不容易把我培养到这么大,不希望吓着他们,不希望他们听到不好的消息。”她与丈夫结成“同盟”,小心地掩饰着掉发的痕迹,将剪短的头发解释为“更精神”。父亲看到她掉发,只是心疼地嘱咐“不要太劳累”。这个“成功”的掩饰,背后是她巨大的情感消耗,“每每想到父母,就是最痛心、最牵挂的时刻”。

攀登:向上的路,有医学守护与家人的陪伴托举
好在现代医学的坐标,为她清晰地勾勒出了一条向上的路径。重庆市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柴凡教授表示,张数查出的是非常典型的早期乳腺癌。“从早期发现到及时干预、精准治疗,张数的治疗路径也是‘教科书式’的。”柴教授感叹道。
手术——“右乳癌局部扩大切除术”成功实施,病理结果带来了决定性的好消息:淋巴结无一转移,这意味着癌症被牢牢锁定在局部,是预后极好的标志。
更精准的导航,基于她的癌症亚型分析。柴医生解释,“HER2阳性曾意味着更凶险的病程,但如今,靶向药已经开辟了精准治疗的新天地,改变了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结局。”除了化疗,医生团队为他们选择了性价比更高的国产曲妥珠单抗进行靶向治疗,剂型更符合亚洲女性,而且它在国际上也在用,疗效是过硬的。经济上的压力小了一些,这让张数能更安心地配合治疗。

科学的理性之光指引她翻越山丘,但攀登之路注定需要携伴同行。
老尹就像张数身边的那根坚实的登山杖。这个被她笑称“像松狮犬”“打不死的小强”的男人,在妻子最艰难的日子里,展现出惊人的乐观与细腻。最初,她常常在黑夜里陷入“为什么偏偏是我”的低落情绪,是他用朴素的哲理安抚:“世事无常谁都有可能,我们应该以平常心去面对……更何况这个病是可以解决的。”
他见不得她哭。“她一哭我也跟着难受。”但他会隐忍着去充当张数情绪的容器。张数最感动的,正是他这种敏锐的察觉与温柔的引导,这种风雨中不离不弃的携手。
治疗的过程,有很多让张数体感强烈的“陡坡”。化疗带来的掉发、口腔溃疡、肠胃不适如期而至。第二次化疗后的复诊,柴凡医生都察觉到了张数的变化,“坐在那里一声都不吭”,“整个人有点压抑”。但每一次治疗、复查,老尹都一直紧紧地跟着她。接受化疗的时候,他就坐在病床边,给她刷一些轻松搞笑的小视频。
张数的公公婆婆,也给了她强大的支撑。每次回到婆家的小县城,婆婆会鼓励她不戴假发也可以出门、会鼓励她坦诚病情;公公会张罗一桌好菜,让家的温暖将她紧紧包裹。
伴她前行的,还有学校里那帮天真烂漫的孩子——每当请假去医院治疗,都会收到孩子们温馨祝福和期盼回顾的卡片、小礼物和电话,稚嫩的笔触和声音一次次呼唤:“张老师,想念您,快快健康归来,我们需要您……”

感悟:疾病是一场生命的救赎和纠偏
好消息是,长达半年的术后化疗终于告一段落。9月底,最后一次化疗结束时,柴凡教授对她说:“最困难的阶段已经过了,后面会越来越轻松。”最陡峭的坡段已经被留在身后。
接下来,张数将继续接受国产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同步放疗;继而是内分泌治疗,一整套现代乳腺癌标准的综合治疗方案,将陪伴她继续前行,努力将疾病抛下。
张数坦言,在这场“爬坡”的历程中,她逐渐意识到这是生命的一次救赎,也是人生航线的一次纠偏。
生病前的20多年人生,她一直是个“别人家的乖乖女”。读书升学、走出小山村,找到挚爱、当上老师,一路坦途,岁月静好。她习惯了让自己懂事体贴,努力变得成熟稳重,凡事先考虑别人的感受、更在意别人的看法,总想做到最好。是疾病,强行按下了暂停键,让她重新审视一切、与自己和解。
如今,这段旅程已有了新的注脚。“生病对我来说,未尝全是一件坏事。它纠正了我以往很多不好的想法、习惯,也治好了我很多的缺点。”疾病于她,不再是单纯的苦难。
她的信仰,依旧是“爱与感恩”。这份爱,来自不离不弃的丈夫,来自开明温暖的公婆,来自纯真可爱的学生,也来自专业而温暖的医护团队。

站在山脊,回望来路,她已不再是那个被恐惧笼罩的女孩。她变得更加勇敢,“我可以大胆地去做很多事情”;“我会更加珍惜身边的人,把每一天过得充实。”
她一直想用一部纪录片,向大山那边的父母做一次最温和的坦白:“疾病这座山,我爬得很用力,也很勇敢;路很陡,但我从不孤单。如今越过山丘,前方的风景很好,我会带着满满的爱意,更踏实、更自由地走向下一段旅程。”
如今她更觉得,这些话,也值得分享给每一个正在与乳腺癌勇敢作战的人——
疾病,并不可怕,勇敢向前,越过山丘!
策划/黎蘅、任珊珊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周洁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