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0月12日,为期三天的2025年度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擂台赛机器人领域主擂台赛终审决赛在东莞理工学圆满落幕。来自全国各高校的青年队伍齐聚广东东莞松山湖,交出了一份份精彩的青春科创答卷。
机器人领域主擂台赛由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指导,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和东莞市人民政府承办,东莞理工学院协办。赛事聚焦智能感知、自主控制、人机协同等核心技术方向,分青年科技人才赛道和学生赛道,奖金总额超66万元。
本次赛事既有科大讯飞等高新领域企业,也有东莞市康复医院从需求端出发的单位提出命题,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67所高校以及北京彤旭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的151支学生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团队报名参赛。最终95支团队进入终审决赛,在东莞理工学院开展现场角逐。
自动臂、穿戴设备、管道机器人……评审现场,各团队纷纷亮出“绝活”。终审决赛采用现场答辩的形式,包括选手陈述、评委问答等环节。参赛者们针对榜题具体要求,向评委详细介绍项目的研发思路、解决方案、创新亮点,部分团队还将机器人带来“助阵”,现场秀出创新实力。
经过激烈比拼,17个团队获得特等奖,16个团队获一等奖。东南大学“面向高位上肢截肢残疾人的智能人机交互机械臂”、华中科技大学“磁驱双芯——智能管道检测机器人”、东莞理工学院“百艇级内河无人船智能集群运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和“双动平台混联踝关节康复机器人”、河南工程学院“面向高精度多工艺协同作业的移动焊接机器人”5个优秀团队脱颖而出,成为各榜题擂主,并和出题的五个企业单位签署了合作意向书。
本次赛事中,东莞理工学院5个团队闯进终审决赛,表现出色。不仅有两个项目夺得擂主,还有“智械共生:智能穿戴式机械臂辅助系统研发”“磁吸式石油管道机器人”两个项目荣获特等奖,“乘风智航-面向集群协同的内河无人船自主控制与智能决策系统研究”荣获二等奖。其中,“百艇级内河无人船智能集群运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通过多频解耦感知、抗干扰控制及动态任务分配等关键技术,构建了一套能够实时建图、云端智能调度的智慧水运解决方案,希望推动内河货运向全局智能化运行转型。“双动平台混联踝关节康复机器人”则具有结构紧凑、康复训练效果良好、人机匹配度高等特点,旨在提升踝关节康复治疗的精准性与舒适度。
莞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马宏伟表示,本次赛事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一次人才与产业的“双向奔赴”。希望能以此为契机,持续打造开放共享、互利共赢的青年科技创新生态圈。
东莞市副市长黎军表示,本次赛事充分激发了青年创新潜能,是深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案例。(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雷爱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