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在“挑战杯”全国竞赛舞台上,有一支来自广东药科大学的研究团队。由该校公共卫生学院夏萍、陈秀霞、靳娟三位老师指导完成的项目《“健康中国”战略视域下患者获得感体验提升与路径优化研究》,从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进入国赛终审决赛环节,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中的亮眼之作。
▲《“健康中国”战略视域下患者获得感体验提升与路径优化研究——基于广东三市 21家公立医院5883位患者的调查》项目组风采展示
项目负责人:钟从杰;
项目成员:周婧荣,巫昊天,卢科皓,李钰娴,陈晓彤,邓宇豪,郭琪,田一恒,赵怡;
指导老师:夏萍、陈秀霞、靳娟
该项目立足新医改深化阶段的核心议题,创新性地以“患者获得感体验”为关键评价指标,旨在解决现行医疗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与患者真实感知之间的脱节问题,精准切入医疗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薄弱环节,视角具有前瞻性与现实意义。
项目团队通过为期四年的追踪调查,构建了包含5883例患者的大样本数据库,并自主研发了信效度良好的《患者获得感体验量表》。研究成果已转化为一套包含标准化量表与可操作的团体标准在内的医院服务质量改进工具包,实现了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的完整闭环。
项目团队创造性融合价值共创理论与卫生政策评估框架,借助线性混合模型、结构方程模型及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了“宏观-微观”双维理论模型:宏观层面关注政策引发的纵向时效性、横向公平性和整体感知性;微观层面则深入就医现场,剖析时间可及性、服务可获得性、费用可负担性、患者可参与性与疗效可预期性。
通过该理论模型,将“患者获得感体验”从模糊的政策概念转化为科学量表,量表包含7大维度、31项具体指标,并获国家版权局作品登记证书,推动我国患者体验研究从传统“满意度”调查迈向更为科学、精细、多维的“获得感体验”测量时代。
▲项目团队进行问卷调研
据悉,该量表已被佛山市南海区医院管理中心正式采纳,并在其区属15家公立医院落地应用,通过对5883例患者的调查,有效帮助医院精准定位服务短板,成为服务质量监测的有效工具。此外,项目团队依托研究成果,连续多年组织“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和“三下乡”实践团队,深入云浮罗定、韶关等地的基层医院,开展专项培训、义诊和调研,将“患者获得感体验”模型送至县域医疗一线,累计收集有效问卷数百份,直接助力基层医疗服务流程优化。
研究还揭示了深层结构性矛盾:尽管整体服务水平提升,但“费用可负担性”却呈负向增长,成为民众就医核心痛点;二级医院“控费未增效”、三级医院“资源虹吸”等现象凸显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改革困境。这些发现促使医疗改革焦点从宏观制度建设转向微观患者体验,为推动医疗服务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转型提供了精准靶点。研究成果已在粤港澳大湾区试点,为我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样板,对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与推广前景。
知多D:“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全国性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与“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并列构成“挑战杯”系列赛事,每两年交替举办一届。该竞赛自1989年首届举办以来,已成为国内最具代表性、最受关注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赛事,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奥林匹克”盛会。
记者 | 尹蓁
通讯员 | 钟从杰
编辑 | 任君飞 责编 | 苏海宁
审核发布 | 李楠楠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