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粤悦学姐”来信!中山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送上“新选择”→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东> 要闻 > 正文

“粤悦学姐”来信!中山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送上“新选择”→

来源:中山+2025-10-02 13:53

  “见字如面……”当前,2026届高校毕业生正处于人生职业选择的关键节点,面对未来难免心存迷惘。在此之际,一封来自中山市的信件翩然而至。不同以往的城市公开信,这封以“粤悦学姐”口吻撰写的信件,以真挚笔触传递出对学子就业需求的关注。

  粤者,百万英才汇南粤之粤;悦,近悦远来之悦。学姐,也曾是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所以知艰辛、知不易、知所盼。几百字寥寥数语一封信,拉的是家常、是烟火气,但每一处都用心交心,每一句都是作为过来人的学长对学弟学妹的真情实感、传递一个城市对高校学子的真心实意。

  随着“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秋季招聘活动全面启动,中山市针对2026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行动陆续走进各大高校,为高校学子搭建就业对接平台,这座城市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切与支持,正给广大高校学子留下深刻印象。

  “你最珍贵,就在中山”

  “你最珍贵,就在中山”,笺题短短八个字,藏着三重深意。对已在中山安家的“粤悦学姐”们而言,这是过来人的由衷分享与深切共情。信中提及“从毕业时的跃跃欲试到如今的万家灯火”,正是万千于中山找到职业方向、安稳立足者的真实写照。如他们所感受的,在这里,初入职场的忐忑会被城市的包容化解,成家立业的压力因友好的生活成本减轻,让“择一城就业、谋一处安居”的愿望落地。

“粤悦学姐”来信!中山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送上“新选择”→

  “百万英才汇南粤”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专场招聘会现场。(资料图片)记者 王蔚然 摄

  “你最珍贵,就在中山”的第二层意思,是在中山这座城市眼里,读到这封信的毕业生们最珍贵。近年来,中山持续完善人才支持体系,构建起“1+1+5+N”服务体系,出台《中山市新时代人才高质量发展二十三条》《中山市科技创新强市十五条》等政策,投入50亿元实施相关计划,注册成立10亿元双创基金,用“真金白银”为毕业生就业兜底,让高校毕业生从“找到工作”到“稳定发展”无后顾之忧。

  “你最珍贵,就在中山”的第三层意思里,“就”是指“就业”,表达期待最珍贵的毕业生们选择在中山就业。“寒窗苦读修业毕业不容易,找对施展拳脚的舞台更考验智慧。”信中这句话精准戳中了万千学子的所思所盼。中山凭借多元的产业布局与充足的岗位供给,为不同专业、不同需求的毕业生提供适配选择——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等“新十大舰队”产业形成多元支撑的产业体系,77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40余家“小巨人”企业持续释放优质岗位,能为毕业生铺展清晰的职业路径;同时,中山面朝大海、四季花开,空气质量常年稳居全国前20位,人居环境、教育医疗配套不断提升,亲民的消费水平也为毕业生就业后的生活提供保障,让“有工作、有生活”成为可能。

  从情感共鸣到就业支持,从岗位供给到服务配套,中山用实打实的政策、资源与行动,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有力支持。今年3月,“百万英才汇南粤”第十二届中山人才节现场,580个前沿岗位为学子提供对接机会,众多学子达成意向;深中通道通车一周年以来,超130场就业对接活动吸引3万人参与,清北专场招聘中,单场便帮助188位学子与企业建立联系。

  一纸信笺,牵起就业“信心”

  9月29日,这封饱含诚意的城市公开信正式发布。短短24小时,便在多所高校学子中引发广泛关注,不仅让本土学子倍感亲切,更让各地青年、海外留学生感受到共同面对就业选择的暖意,成为城市与高校毕业生共同迎接就业大考的“暖心桥梁”。

  “这封信字里行间流淌着温情与力量,让我再次坚定了心中早已萌芽的决定:到中山找工作、在中山扎根。”西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大四应届毕业生陈龙熙说。在他眼中,中山是一座愿意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的城市。此前,在“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中山市百校千企万岗秋季招聘活动第二站中,他成功与中山城建集团达成初步意向。一句“我们缺的不是岗位,而是像你这样有想法、有热情的年轻人”,让他近距离感受到中山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的诚意,也让他对职业未来更有信心。“中山是在寻找愿意共同成长的同行者。”陈龙熙坦言,自己曾犹豫是否要去一线城市“内卷”,而中山让他明白:“真正的就业,不是在喧嚣中迷失自我,而是在一座愿意给你机会、支持你发展的城市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粤悦学姐”来信!中山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送上“新选择”→

  陈龙熙在“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中山市百校千企万岗秋季招聘活动与中山城建集团达成初步意向。受访者供图

  这份信心,同样萦绕在广西师范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研三应届毕业生冼彤心中。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山人,读到“粤悦学姐”写给毕业生的信时,她对家乡的就业环境有了更深的认同:“熟悉、温暖、踏实又有盼头,这种感觉很奇妙。”在她看来,中山的岗位供给、就业政策与生活环境,恰好实现了“能就业、稳发展”与“有生活、有品质”的双向契合。“‘有份好工作,过好小日子’不是空洞的口号,是我能亲手实现的日常。”冼彤期待用所学知识在中山找到合适岗位,“现在的我或许不是最好的,但在中山,我一定能在工作中慢慢成长”。

“粤悦学姐”来信!中山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送上“新选择”→

  广西师范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研三应届毕业生冼彤期待回家乡中山就业。受访者供图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大二学生黎蔼仪,在黄浦江畔的夜晚读完公开信后心中满是感慨。作为在上海求学的中山学子,她对信中提及的“就业支持”有着切实体会。安居保障政策、就业实习支持、中秋暖心礼盒、寒暑假期“展翅计划”,每一项举措都让她感受到家乡对毕业生就业的牵挂。“雏鹰展翅,需要土壤。”黎蔼仪表示,中山不仅是她的故乡,更让她萌生了毕业后回中山就业的想法,“这里或许能成为我职业起步的好地方”。她期待在不远的将来,能以党史研究者的身份回到家乡,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

“粤悦学姐”来信!中山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送上“新选择”→

  华东师范大学大二学生黎蔼仪希望毕业后回家乡中山就业。受访者供图

  这份就业吸引力,还跨越了国境。远在海外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博四学生王涵之,在读完这封信后,对中山的就业环境有了全新认知。在他看来,中山不仅生活环境宜人,更有与专业适配的产业岗位,“对我们海外学子来说,能找到专业对口、有发展空间的工作很重要,中山的产业布局提供了这种可能”。

  当前,由广东省委、省政府联合教育部主办“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秋季招聘活动已全面启动。活动围绕“粤聚英才、粤见未来”主题,以“万企进百校”高校专场形式走进全国重点高校,核心是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创业选择,助力缓解就业压力,为区域发展筑牢基础。9月中下旬,“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中山市百校千企万岗秋季招聘活动(广西站),先后走进广西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现场为当地学子提供岗位咨询、政策解读与对接服务,不少学子当场与企业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粤悦学姐”来信!中山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送上“新选择”→

  “百万英才汇南粤”广西大学专场招聘会现场。(资料图片)记者 王蔚然 摄

  本月15日至18日,活动辽宁专场将走进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大学,聚焦相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带去适配的岗位资源与就业保障政策,帮助高校学子对接合适的工作机会;后续中山还将陆续到长春、武汉、兰州等城市开展校园招聘活动,通过精准的就业对接,助力更多省份的大学生求职就业,找到能发挥自身价值的岗位,共同解锁“就业稳、发展好”的未来。

  作者:见习记者 方馨娉

[ 责编:姜姝琪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斑斓初冬

  • 青少年选手超七成 首届世界无人机足球锦标赛启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