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暑期孩子放假在家,不少孩子“机”不离手,沉迷电子产品,视力问题成了家长最大的焦虑。7月26日,广州日报联合普瑞眼科推出暑期公开课第二讲,聚焦“近视防控”与“眼健康前沿技术”,为大家的眼健康保驾护航。直播一经推出,深受广大市民的关注,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说了什么吧!
扫码可看直播回顾
直播专家:
普瑞眼科大湾区副总院长兼广州区总院长、广州普瑞眼科医院院长沙翔垠主任医师、教授
电子产品:近视加速的“隐形推手”
暑期来临,孩子们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大幅增加,视力健康面临严峻挑战。针对家长普遍关心的近视防控与矫正问题,沙教授进行了详细解答。
他开门见山地指出,长时间沉迷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对青少年视力危害显著:“蓝光会直接损害视网膜,加速近视发展。更关键的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是导致真性近视的核心原因。”相关研究数据表明,用眼连续超过2小时,近视形成风险增加1.5倍;用眼距离小于30厘米,近视风险激增2.5倍。
沙教授建议家长严格管控孩子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建议每15分钟休息一次,每天总时长不超过1小时,同时开出“绿色处方”:每天保证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充足的自然光照是防控近视的有效手段。
对于已确诊真性近视的孩子,沙教授强调核心目标是阻止低度近视向高度近视(>600度)发展,可以佩戴框架眼镜(包括具有防控效果的离焦镜)、角膜塑形镜(OK镜),或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等。
“真性近视不可逆,但科学干预能有效延缓其进展速度,降低高度近视及其带来的视网膜病变等严重并发症风险。”沙教授表示。
SMILE Pro:青少年近视矫正的“科技飞跃”
针对“孩子度数高、不想戴框架眼镜能否手术”的焦点问题,沙教授给出了明确指引:对于年满18周岁,且近视度数稳定(通常要求近两年增长不超过50度)的患者可以进行手术,他重点推荐了当前最先进的近视矫正技术——新全飞秒SMILE Pro手术。
沙教授分享了一个近期完成的典型案例:其同事的女儿小丽(化名)刚结束高考,长期佩戴框架眼镜,角膜条件特殊(直径偏小)且易紧张。经全面评估,沙教授给她使用了SMILE Pro手术。手术顺利完成,术后仅两小时,小丽的视力已达1.2;术后第一天复查,双眼视力均跃升至1.5。小丽非常开心,表示“终于摆脱了陪伴十几年的眼镜”,迫不及待地计划出游,拥抱无拘无束的清晰视界。
“患者常笑称‘还没来得及紧张,手术就结束了’。”沙教授介绍,新全飞秒SMILE Pro手术拥有“更快、更准、更稳、更舒适”四个特点,核心扫描时间从传统SMILE的23-24秒缩短至10秒以内,极大降低因患者紧张、眼球微动导致激光移位(负压环失吸)的风险,为符合手术条件的青少年提供了更优选择,而且其安全性也非常高,“激光近视手术发展至今已超30年,技术成熟稳定。SMILE Pro作为迭代升级版,其安全性久经考验。”
沙教授最后提醒,即便成功接受SMILE Pro手术摘镜,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依然至关重要。“青少年术后仍需避免长时间、近距离过度用眼,防止‘再近视’发生。清晰视界是科技赋予的礼物,更需要用心守护。”
直播专家:
普瑞眼科集团科研总监、深圳普瑞眼科医院院长刘红山主任医师、教授
暑期眼外伤高发,全飞秒透镜可拥有“二次生命”
暑期本是孩子们放松的时光,却也是儿童眼外伤的高发期。刘教授指出,户外活动增多是主要原因。“爬山时树枝划伤、运动中意外撞击、游泳导致感染,都可能损伤眼睛。”刘教授特别强调,严重的角膜穿孔或眼球破裂会留下永久瘢痕,“角膜是精密的光学组织,一旦形成疤痕,绝大多数患者只能通过角膜移植重见光明”。
然而光明之路充满荆棘。据介绍,我国约400万角膜盲患者急需移植,但全国每年可获得的捐献角膜仅约8000-10000片。“虽然近年捐献量从过去的五六千提升至近万,进步巨大,但缺口依然很大。”面对稀缺资源,普瑞眼科展现了创新智慧。刘教授介绍,集团在全国布局了7个眼库(合肥、武汉、郑州、重庆、成都、乌鲁木齐等),构建了高效的调配网络。
“在普瑞体系内急需移植的患者,基本一周内可获得角膜供应。”他解释,这得益于全国眼库的联动能力——当广州缺角膜时,武汉、郑州甚至乌鲁木齐的眼库能迅速支援。
对于质量稍逊但依然珍贵的捐献角膜,普瑞创新性地采用“板层移植”技术。“有些角膜因获取时间稍晚,不适合做穿透性移植(全层替换),但通过分层替换病变角膜的板层移植,同样能有效恢复视力,避免了资源浪费。”刘教授说,这种“分层次利用”极大提升了角膜使用效率。
深圳作为一个年轻城市,近视手术需求旺盛。针对广受欢迎的全飞秒手术中取出的角膜透镜,刘教授揭示了其创新用途:在角膜意外穿孔的紧急情况下,这些透镜可作为“生物补片”进行修补,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老花眼手术取出的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近视手术取出的凸透镜理论上可用于远视或老花矫正研究。
“普瑞眼科正筹划建立‘透镜组织库’,将详细记录透镜参数(厚度、直径、屈光度),未来可按需用于特定患者的屈光矫正或治疗。”刘教授介绍,随着普瑞“透镜库”计划的推进,未来近视手术的“副产品”有望成为角膜修复材料的重要补充。刘教授最后呼吁,暑期家长需加强对儿童户外活动的安全防护,避免眼外伤发生,同时希望更多人了解并志愿登记角膜捐献,让生命的终点成为他人光明的起点。
直播专家:
普瑞眼科大湾区副总院长兼深圳区总院长、深圳普瑞星耀眼科医院院长钟敬祥主任医师、教授
30岁就患白内障?高度近视成隐形推手!
深圳46岁的画家陈女士(化名)摘下纱布的瞬间,泪水夺眶而出——她终于看清了调色盘上每一抹色彩。作为千度近视患者,她一度因并发性白内障濒临失明。在普瑞眼科接受手术后,她的视力奇迹般恢复到1.0。“现在画画时连最细微的笔触都能看清了。”陈女士激动地说。
“这不是个例!”钟教授介绍,高度近视者患白内障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3倍以上,40岁以下患者占比超15%。他近期接诊的最年轻患者仅28岁。
为何近视会“催熟”白内障?钟教授打了个比方:“就像过度拉伸的气球,近视者的眼球被拉长变薄,晶状体营养供应受阻,提前老化混浊。”这类患者常误以为只是近视加深,直到戴眼镜也看不清时才就医。
“源头在青少年时期!”钟教授强调,他给出“护眼三招”:
1.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自然光可抑制眼轴增长
2.近视儿童验配角膜塑形镜,控制效果提升60%
3.父母高度近视的儿童,每半年查一次眼底
深圳10岁的男孩小宇(化名)的案例印证了这点:通过佩戴特殊镜片和每天户外运动,两年间近视仅增长75度,远低于同龄人年均100-150度的增速。
对于已患白内障的年轻患者,新技术带来曙光。钟教授介绍:“现在通过飞秒激光辅助手术,植入多功能人工晶体,能同时解决白内障、近视、散光甚至老花眼等多个问题。”
南昌45岁的罗女士(化名)就是受益者。作为摄影师,她曾因2200度近视并发白内障面临失业。术后她指着视力表欣喜地说:“连最下面一行都能看清了!”这类手术术后脱镜率超过90%,且人工晶体可用50年以上。
对于占患者群体80%的老年白内障患者,钟教授特别提醒要破除“等成熟再手术”的误区——视力低于0.5或影响生活即可手术,拖延手术可能引发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
“从孩子到老人,护眼是场终身战役。”钟教授最后呼吁,“定期检查、及时干预,别让模糊的世界成为遗憾。”
文/张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