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10秒摘镜!暑期防控近视,广深三位大咖来支招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东> 要闻 > 正文

10秒摘镜!暑期防控近视,广深三位大咖来支招

来源:广州日报新花城2025-08-01 22:33

  暑期孩子放假在家,不少孩子“机”不离手,沉迷电子产品,视力问题成了家长最大的焦虑。7月26日,广州日报联合普瑞眼科推出暑期公开课第二讲,聚焦“近视防控”与“眼健康前沿技术”,为大家的眼健康保驾护航。直播一经推出,深受广大市民的关注,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说了什么吧!

  扫码可看直播回顾

  直播专家:

  普瑞眼科大湾区副总院长兼广州区总院长、广州普瑞眼科医院院长沙翔垠主任医师、教授

  电子产品:近视加速的“隐形推手”

  暑期来临,孩子们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大幅增加,视力健康面临严峻挑战。针对家长普遍关心的近视防控与矫正问题,沙教授进行了详细解答。

  他开门见山地指出,长时间沉迷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对青少年视力危害显著:“蓝光会直接损害视网膜,加速近视发展。更关键的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是导致真性近视的核心原因。”相关研究数据表明,用眼连续超过2小时,近视形成风险增加1.5倍;用眼距离小于30厘米,近视风险激增2.5倍。

  沙教授建议家长严格管控孩子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建议每15分钟休息一次,每天总时长不超过1小时,同时开出“绿色处方”:每天保证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充足的自然光照是防控近视的有效手段。

  对于已确诊真性近视的孩子,沙教授强调核心目标是阻止低度近视向高度近视(>600度)发展,可以佩戴框架眼镜(包括具有防控效果的离焦镜)、角膜塑形镜(OK镜),或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等。

  “真性近视不可逆,但科学干预能有效延缓其进展速度,降低高度近视及其带来的视网膜病变等严重并发症风险。”沙教授表示。

  SMILE Pro:青少年近视矫正的“科技飞跃”

  针对“孩子度数高、不想戴框架眼镜能否手术”的焦点问题,沙教授给出了明确指引:对于年满18周岁,且近视度数稳定(通常要求近两年增长不超过50度)的患者可以进行手术,他重点推荐了当前最先进的近视矫正技术——新全飞秒SMILE Pro手术。

  沙教授分享了一个近期完成的典型案例:其同事的女儿小丽(化名)刚结束高考,长期佩戴框架眼镜,角膜条件特殊(直径偏小)且易紧张。经全面评估,沙教授给她使用了SMILE Pro手术。手术顺利完成,术后仅两小时,小丽的视力已达1.2;术后第一天复查,双眼视力均跃升至1.5。小丽非常开心,表示“终于摆脱了陪伴十几年的眼镜”,迫不及待地计划出游,拥抱无拘无束的清晰视界。

  “患者常笑称‘还没来得及紧张,手术就结束了’。”沙教授介绍,新全飞秒SMILE Pro手术拥有“更快、更准、更稳、更舒适”四个特点,核心扫描时间从传统SMILE的23-24秒缩短至10秒以内,极大降低因患者紧张、眼球微动导致激光移位(负压环失吸)的风险,为符合手术条件的青少年提供了更优选择,而且其安全性也非常高,“激光近视手术发展至今已超30年,技术成熟稳定。SMILE Pro作为迭代升级版,其安全性久经考验。”

  沙教授最后提醒,即便成功接受SMILE Pro手术摘镜,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依然至关重要。“青少年术后仍需避免长时间、近距离过度用眼,防止‘再近视’发生。清晰视界是科技赋予的礼物,更需要用心守护。”

  直播专家:

  普瑞眼科集团科研总监、深圳普瑞眼科医院院长刘红山主任医师、教授

  暑期眼外伤高发,全飞秒透镜可拥有“二次生命”

  暑期本是孩子们放松的时光,却也是儿童眼外伤的高发期。刘教授指出,户外活动增多是主要原因。“爬山时树枝划伤、运动中意外撞击、游泳导致感染,都可能损伤眼睛。”刘教授特别强调,严重的角膜穿孔或眼球破裂会留下永久瘢痕,“角膜是精密的光学组织,一旦形成疤痕,绝大多数患者只能通过角膜移植重见光明”。

  然而光明之路充满荆棘。据介绍,我国约400万角膜盲患者急需移植,但全国每年可获得的捐献角膜仅约8000-10000片。“虽然近年捐献量从过去的五六千提升至近万,进步巨大,但缺口依然很大。”面对稀缺资源,普瑞眼科展现了创新智慧。刘教授介绍,集团在全国布局了7个眼库(合肥、武汉、郑州、重庆、成都、乌鲁木齐等),构建了高效的调配网络。

  “在普瑞体系内急需移植的患者,基本一周内可获得角膜供应。”他解释,这得益于全国眼库的联动能力——当广州缺角膜时,武汉、郑州甚至乌鲁木齐的眼库能迅速支援。

  对于质量稍逊但依然珍贵的捐献角膜,普瑞创新性地采用“板层移植”技术。“有些角膜因获取时间稍晚,不适合做穿透性移植(全层替换),但通过分层替换病变角膜的板层移植,同样能有效恢复视力,避免了资源浪费。”刘教授说,这种“分层次利用”极大提升了角膜使用效率。

  深圳作为一个年轻城市,近视手术需求旺盛。针对广受欢迎的全飞秒手术中取出的角膜透镜,刘教授揭示了其创新用途:在角膜意外穿孔的紧急情况下,这些透镜可作为“生物补片”进行修补,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老花眼手术取出的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近视手术取出的凸透镜理论上可用于远视或老花矫正研究。

  “普瑞眼科正筹划建立‘透镜组织库’,将详细记录透镜参数(厚度、直径、屈光度),未来可按需用于特定患者的屈光矫正或治疗。”刘教授介绍,随着普瑞“透镜库”计划的推进,未来近视手术的“副产品”有望成为角膜修复材料的重要补充。刘教授最后呼吁,暑期家长需加强对儿童户外活动的安全防护,避免眼外伤发生,同时希望更多人了解并志愿登记角膜捐献,让生命的终点成为他人光明的起点。

  直播专家:

  普瑞眼科大湾区副总院长兼深圳区总院长、深圳普瑞星耀眼科医院院长钟敬祥主任医师、教授

  30岁就患白内障?高度近视成隐形推手!

  深圳46岁的画家陈女士(化名)摘下纱布的瞬间,泪水夺眶而出——她终于看清了调色盘上每一抹色彩。作为千度近视患者,她一度因并发性白内障濒临失明。在普瑞眼科接受手术后,她的视力奇迹般恢复到1.0。“现在画画时连最细微的笔触都能看清了。”陈女士激动地说。

  “这不是个例!”钟教授介绍,高度近视者患白内障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3倍以上,40岁以下患者占比超15%。他近期接诊的最年轻患者仅28岁。

  为何近视会“催熟”白内障?钟教授打了个比方:“就像过度拉伸的气球,近视者的眼球被拉长变薄,晶状体营养供应受阻,提前老化混浊。”这类患者常误以为只是近视加深,直到戴眼镜也看不清时才就医。

  “源头在青少年时期!”钟教授强调,他给出“护眼三招”:

  1.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自然光可抑制眼轴增长

  2.近视儿童验配角膜塑形镜,控制效果提升60%

  3.父母高度近视的儿童,每半年查一次眼底

  深圳10岁的男孩小宇(化名)的案例印证了这点:通过佩戴特殊镜片和每天户外运动,两年间近视仅增长75度,远低于同龄人年均100-150度的增速。

  对于已患白内障的年轻患者,新技术带来曙光。钟教授介绍:“现在通过飞秒激光辅助手术,植入多功能人工晶体,能同时解决白内障、近视、散光甚至老花眼等多个问题。”

  南昌45岁的罗女士(化名)就是受益者。作为摄影师,她曾因2200度近视并发白内障面临失业。术后她指着视力表欣喜地说:“连最下面一行都能看清了!”这类手术术后脱镜率超过90%,且人工晶体可用50年以上。

  对于占患者群体80%的老年白内障患者,钟教授特别提醒要破除“等成熟再手术”的误区——视力低于0.5或影响生活即可手术,拖延手术可能引发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

  “从孩子到老人,护眼是场终身战役。”钟教授最后呼吁,“定期检查、及时干预,别让模糊的世界成为遗憾。”

  文/张青梅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倒计时1天!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即将举行

  • 青海发现秦代石刻 定名“尕日塘秦刻石”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