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名篇荟聚,名家推荐!《美文中的台山》正式发布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东> 要闻 > 正文

名篇荟聚,名家推荐!《美文中的台山》正式发布

来源:南方Plus2025-04-24 22:00

  4月21日下午,江门台山市举办“4·23世界读书日”活动启动仪式,正式发布近期出版的新书《美文中的台山》。本书是此前入藏中国现代文学馆的101部台山华侨文学著作之一,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自古以来,台山这一方热土都为古今中外的作家创作提供了深厚的土壤,历代都有许多名士文人诞生于这座南国名城,也有众多文艺大家造访这个著名侨乡,他们纷纷著书撰文记录他们在台山的所见所闻所思。由中共台山市委宣传部编撰、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美文中的台山》一书,正是收录了众多名家笔下的台山故事。

  全书共五篇章,分别为奋斗足迹篇、纪实叙事篇、思乡游踪篇、咏物抒怀篇、精选古文篇,展现了台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瑰丽的自然风光以及独特的侨乡风情。这本书不仅是对台山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的艺术再现,更是一部承载着侨乡人民奋斗精神与家国情怀的文学瑰宝。

名篇荟聚,名家推荐!《美文中的台山》正式发布

  值得一提的是,《美文中的台山》一经面世就获得众多文学大家的肯定。散文家、评论家李敬泽,茅盾文学奖、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刘斯奋,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主席团委员杨克,全国冰心散文奖获得者张宇航,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冰心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协散文委员会副主任熊育群,新加坡首届“新华文学奖”获得者、台山籍女作家尤今等大咖纷纷为这本书写下推荐语,尤今、台山籍旅美作家刘荒田、台山籍华裔作家刘怀宇为新书发布送祝词。

  美文映古今,书香满宁

  文字如水,润物无声,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美文中的台山》将台山的历史面貌、文化底蕴、自然风光与时代气息巧妙融合,它既是台山的“小史记”,也是侨乡人民写就的壮丽诗篇。当读者翻开书页,便能触摸到那片土地的温度——那里有海风的咸涩,有赤子的热血,有奋斗的足迹,也有穿越时空的乡愁,更有新时代的蝶变。

  古新宁,今台山,连四海,通五洲。在古代,台山就因其海防重地的地位,以及便利的海陆位置,吸引众多名人大家、文学才俊前来游历并留下名篇,如林则徐的《信及录》(节选)、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之《广东下·海寇》、于谦的《忠肃集》卷四《南征类》、陈献章的《许子骏田海晏其姻家谭秋江索诗赠之》,等等。这些古文篇章不仅记录了台山的历史变迁,也展现了台山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

  时间来到近代,台山诞生了众多英雄儿女,一个个动人的革命故事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演。夏衍的《走险记》,李云扬、伍乃茵的《李云扬和伍乃茵同志谈台山县立中学读书会的诞生》,雷石榆的《追思烈士林基路》等文章,生动再现了台山人在革命时期投身革命洪流的热血与担当,彰显了台山大地的红色基因。

  作为中国第一侨乡,台山的侨务工作在书中也有不少着墨。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之一雷洁琼在《访问华侨家乡台山县》中写道:“台山是广东一个重点侨乡,侨务工作做得好,不仅关系着台山一县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影响到国外华侨与祖国的关系,对于改进国际关系,巩固与扩大世界和平也有很大的作用。”《在“小世界语”的故乡》一文中,秦牧盛赞台山“是全国最著名的侨乡”“是闻名全世界的‘小世界语’的故乡”。看到台山先侨回乡捐建学校,得知他们“诚心诚意为家乡、祖国献出一点力量”,秦牧在《祖国之爱》中感慨“这是一种可贵的、深厚的、热爱祖国的感情”。

  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被台山的美景所吸引,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文章。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卓才热爱着家乡的碉楼、洋楼、侨墟,从《侨乡台山:天然的华侨博物馆》一文的标题就可见他对家乡那掩盖不住的热爱与骄傲。美丽的上下川岛也是作家笔下的常客,比如著名作家杨羽仪就在《海岛夜色》中以极具诗意的语言记录川岛独特的海岛风光和烟火气。

  侨乡的沧桑巨变,也被文字妥帖记录。1933年,巴金从新会乘坐火车,沿着新宁铁路到台山县公益(今台山市大江镇公益埠)访友,目睹中国当时唯一的轮船载火车渡江的奇观后,他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散文——《机械的诗》。新华社广东分社原副社长雷仲予则见证了家乡台山在改革开放后从“三尾”(即“水尾、路尾、电尾”)之地变“三头”(即“水头、路头、电头”),他所撰写的《侨乡台山的新变化》一文,处处透露着对家乡巨变的自豪。

  大咖纷点赞,“推荐官”上线

  《美文中的台山》一书,将台山的山水人文、华侨史诗、时代巨变编织成一幅流动的画卷,在发布会前就成为文艺圈的焦点。不少文艺界的知名大咖都化身“推荐官”,极力推荐此书。

  李敬泽指出:“《美文中的台山》留下了那些诗意的瞬间。那些被文字定格的画面,在时光的长河中静静沉淀,保存着台山的温度与灵魂。”

  曾在台山工作和居住的刘斯奋感慨:“这是一部用文字雕琢出的台山‘小史记’……它不仅是对侨乡的深情告白,更是对这片土地的深刻凝视。翻开它,你将走进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台山,感受那山海间的浩荡与温柔。”

  “这本书就像一首悠长的抒情诗,将台山的山海之韵、侨乡之情娓娓道来,让读者在文字的浸润中,触摸到这片土地的温度,领略到它深沉的厚度,聆听它的故事,感受它的心跳。”在推荐语中,杨克不吝赞美之词。

  张宇航深情写道:“历史承载着百年侨乡的沧桑与辉煌,文字描绘了山水的灵秀与人文的厚重,故事传递出家国情怀与故土深情,这,就是美文中的台山,在字里行间流淌着温情与力量。”

  在江门挂职工作并深入生活过数年的熊育群认为,《美文中的台山》将台山的山海风光、乡梓情怀与人文历史交织在一起,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表现了侨乡的自然之美,散发着浓郁的乡土与文化历史气息。

  家在海外、心系台山的尤今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她表示,《美文中的台山》是一部跃动着生命脉搏的纪实文学,透过那熠熠生辉的文字,在时光的长河中回眸与远眺,将台山那悠久的历史、斑斓的文化、如画的风景与璀璨的人文精神,编织成一幅完美的锦绣画卷。尤为动人的是,从革命先辈的英勇奋斗到华侨们爱国爱乡的赤子情怀,那些激荡人心的篇章,让人对台山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有了更为深邃的领悟。正所谓“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本书恰似一扇通往台山的门扉,轻轻推开,便仿佛置身其中,深切地感受到台山那独树一帜、令人心驰神往的魅力。

  得知《美文中的台山》正式发布,尤今特意发来祝词:“在繁花似锦的四月份,《美文中的台山》这部文化底蕴深厚的文集,隆重地向大家开启了一扇通向心灵与智慧的大门。阅读与创作,永远是一对孪生儿,希望台山广大的朋友读者能使阅读成为生活的常态、使创作成为日常的课业;深化全民阅读,共建书香社会。”

  刘荒田的文章《乡音里的乡愁》入选了《美文中的台山》,他也为新书发布送上祝词,他表示:“我是土生土长的台山人,前半生在家乡,后半生在美国,不管身在何处,读书都是有益、快乐、便捷、节俭、环保的生活方式。古人认为,书中有的是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今日的世界,动荡多变;我们的人生,困惑焦虑。因应之道不少,其中极重要的一条是读书。”

  长篇小说《远道苍苍》的作者刘怀宇,她所写的《返乡记·进村》一文也入选了《美文中的台山》,她在祝词中提到:“这部美文集,汇聚了台山人的乡情与才情,收录了许多名家的动人篇章,值得珍藏,细细品读。我也很荣幸自己的文字能被收入其中。台山是人杰地灵的第一侨乡,我的文学创作无论长篇小说,还是散文诗歌,都从这里富饶的风土人情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中汲取了养分。阅读能拓宽眼界,滋养心灵,而写作让我们记录时代,传承文化,与世界对话,希望我们一起通过阅读和书写,继续守护这片土地的文明之魂文化之光。”

  撰文:叶芷晴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访问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

  • 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大会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高级载体。
2025-04-29 09:14
基本建成国家语言文字大数据中心,初步建成国家关键语料库和国家战略语言资源信息库。
2025-04-29 09:13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