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家人朋友的陪伴,让我感到被爱、被需要。我要活到白发苍苍,我要看孩子长大成人……”
“抗癌路上,你不孤单!”
“相信你,相信我!我们并肩作战,携手同行!”
3月29日,“粉出彩·她绽放——2025乳腺癌关爱公益活动”在广州报业文化中心启幕。医学专家、公益组织、企业代表及患者代表等200余人共同探讨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并发布《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与社会关爱倡议书》。人们内心的呼喊迸发温暖的力量,驱散了户外的“倒春寒”。
本次活动由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广东省生命之光癌症康复协会、复宏汉霖联合发起。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有关负责人致辞强调:“媒体不仅是新闻信息的传递者,更是公益事业的支持者和推动力量。我们呼吁全社会关注乳腺癌患者的‘身心共愈’之路,让科学防治与人文关怀并重。”
广东省生命之光癌症康复协会理事长郭连有在致辞中表示:“乳腺癌不仅是身体的战役,更是一场心灵的疗愈。‘从心出发’意味着用心感受患者的痛苦与挣扎,用行动传递温暖与力量。患者的康复需要全社会携手同行,呼吁更多患者结伴同行,让抗癌之路不再孤单。”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乳腺癌单病种首席专家王树森教授表示:“在精准医疗时代,乳腺癌治疗正从‘延长生存’向‘治愈可能’迈进。手术、化疗、内分泌治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的协同应用,为患者提供了更多个性化的医疗支持。除了疾病本身,也要重视患者的心理康复,希望通过构建全方位的社会支持网络,助力患者重获健康,活出精彩人生!”
倡议:科学为盾共情为桥让关爱延伸到家庭与社会
活动现场发布的《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与社会关爱倡议书》指出,随着乳腺癌新发病例数持续攀升,患者因治疗压力易陷入焦虑、抑郁等心理困境,亟须构建全方位支持体系。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病专科医院副院长许锐解读倡议书时表示:“乳腺癌治疗已进入慢病化管理时代,疾病本身、治疗副作用、社会角色转变等多重挑战,导致患者在不同阶段面临沉重的心理负担。”
她说,医疗和心理支持需贯穿“确诊-治疗-康复”全链条,并给出系统性解决方案。针对当前心理支持体系缺口,许锐呼吁:“医疗机构需培养专业心理团队,将‘身心共愈’理念深度融入诊疗流程。同时,要搭建患者与家属的共情桥梁,通过家庭心理咨询服务增强抗癌共同体韧性,让关爱从医院延伸到家庭与社会。”
复宏汉霖首席执行官朱俊博士在解读企业主张时表示:“乳腺癌患者的全面康复需要构建‘科学为盾、共情为桥’的立体支持体系。”他指出,“在科普维度上,着力打造‘心理-生理’协同康复机制,通过权威科普平台提供抗癌知识普及与复发防控指导,系统提升患者及照护者的健康管理能力。在社会支持层面,着力建立医疗、企业、公益、媒体等多方协作机制,通过‘赋时光予生命’肿瘤患者关爱公益项目等持续优化涵盖心理健康、治疗与康复、社会融入等多维度的患者关爱生态。这一创新体系致力于为乳腺癌患者提供从治疗到康复的全程守护。”
朱俊强调:“本次活动传递了充满希望与力量的粉红能量,为乳腺癌患者带来心灵抚慰,助力她们更好地回归正常生活。作为深耕乳腺癌治疗领域的企业,复宏汉霖将持续提供全域全程、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传递温暖与关怀,助力每位患者绽放生命光彩。”
随后,12位嘉宾共同启动象征社会力量汇聚如潮的“粉色海洋球”装置,宣告倡议书正式生效,呼吁各界携手“以科学为盾、共情为桥,照亮患者抗癌征程”。
圆桌分享:哪怕是裂缝里的光,也要牢牢抓住
很多人觉得癌症离自己挺远,马女士也是。“我们家没有人得过癌症,我生育两次、母乳喂养三年,怎么会?”去年那阵子,她的胸口长出来一些“湿疹”一直不好,去了医院。结果医生一看,“不妙”,她很快被确诊为HER2阳性乳腺癌。
在圆桌会环节,她分享了自己的故事。确诊后漫长的就医路上,家人和朋友的陪伴是她熬过艰难治疗的最大动力。一开始,病理报告上写满了看不懂的字母和数值,她心里难过极了。“我记得有一天准备化疗,医生说再做个检查,如果是晚期,那手术意义不大。那天下午,我和我老公回到家后抱头痛哭。上次看见他哭,还是儿子出生的时候。”马女士的老公是个体经营户,那段时间他每天除了接送孩子上学,就是陪老婆跑医院。每次做检查需要空腹,他也陪着一起空腹。“有一次检查从早上一直持续到下午2点,他说去买瓶水,回来时从衣服里掏出来一瓶牛奶,说放里面捂着才不会凉。那时外面大雪纷飞,特别冷。”患病后的那个母亲节,儿子在编程课上设计了一家医院送给她当礼物,“祝愿妈妈快点恢复健康。”
朋友知道她生病后,有的从几百公里之外开车来看她,有的买来各种补品,有的带她出门散心;公公从农村给她买土鸡,婆婆请长假来家里照顾她……“我身边有太多来自家庭和朋友的爱意,我发现我是被爱和被需要的,我不能有事。”
“请你务必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千次万次、毫不犹豫地救自己于这世间水火。”马女士动情地对所有乳腺癌病友说:时间能渡的都是愿意自渡的人,哪怕是裂缝里的光,也要牢牢抓住,生出向阳的勇气,这就是她亲身经历的最深刻感悟。
马女士的故事深深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位。
圆桌分享环节的嘉宾们纷纷向乳腺癌患者“喊话”,输出最温暖而有力量的声音。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史福军,从一名风风火火的外科医生,到帮助万千女性患者疗愈身心的“暖男”,他最想和患者说的是:“当前早期乳腺癌治愈率已达85%,但公众认知仍存在信息差。很多人对乳腺癌的印象还停留在过去的治疗方式,而现代医学已实现保乳、重建等更人性化的治疗。我们需要消除误解,传递科学认知和积极希望,重建患者抗癌信心。”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乳腺科主任姚广裕说:“作为乳腺科医生,我们深知患者心理需求,我们通过非指导性倾听、共情式引导、结构化信息整合等方式去缓解患者的心理焦虑和负担。我们团队致力于为乳腺癌患者提供全程沉浸式关怀,不仅倾心打造诊疗全链条闭环管理,更注重有温度的人文医疗生态构建。借助前沿数字化技术,匠心搭建医患互动平台,使每一位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有如沐春风般的体验。”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张清教授表示:“在医患共情方面,女医生具有一定的沟通优势。面对逐渐年轻化的患者群体,我们不仅提供专业治疗,更会给予温暖的拥抱和信心。从确诊到康复,团队建立了全程关怀体系:治疗阶段关注社会角色,康复期帮助重新规划人生,多年来通过病友会、康复活动等方式,持续为患者提供身心支持。”
复宏汉霖高级副总裁余诚表示:“作为创新生物制药企业,复宏汉霖的管线布局已全面覆盖HER2等多分型的乳腺癌治疗药物,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从早期到晚期的全程治疗方案。我们联合医学专家、协会及各界伙伴,通过标准治疗推广、康复理念传播和创新支付计划,构建乳腺癌防治生态圈,助力患者减轻疾病负担、重归社会。”
疗愈互动:汲取正能量 携手向前走
活动的尾声设置了疗愈环节,在互动中,病友们开怀大笑,现场气氛十分火热。“姐姐和阿姨们,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热热身!”在疗愈导师的指引下,一个个游戏瞬间拉近了大家之间的距离。她还指导病友们如何吸收正能量,减少刻板评判和打破惯性思维,才能更好地让自己处于轻松、正向的状态中。
随后紧接着开始了即兴剧场秀,将互动环节的气氛推向又一个高潮。“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疗愈导师邀请了两位病友上台,即兴演唱了一首《感恩的心》,引发了病友们全场大合唱并打起手语,温馨又感人。最后病友们都走上舞台,大喊出“粉出彩,她绽放”口号并拍摄“全家福”,定格了温情瞬间。
在现场,许锐教授还惊喜地与自己的两名老患者意外重逢——一位初识于18年前,另一位则是8年前。“真的没想到今年能在这里遇到她们,当她们神采奕奕地来到我面前,真的是特别高兴。你看,在科学的、规范的干预后,她们已经抛开疾病,在人生路上越走越远!这不就是我们最想看到的吗?”
“乳腺癌防治是一场需要全社会接力的马拉松。”主办方在闭幕致辞中呼吁,未来应持续深化医疗、公益与企业协作,助力每一位“她”自信绽放。正如倡议书所言:“愿科学驱散阴霾,愿关爱抚慰心灵,让每一位砥砺前行的患者,重拾尊严与绚烂人生。”
策划/黎蘅、任珊珊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周洁莹、徐依励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任珊珊、周洁莹、徐依励
图/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