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2月26日,一场关于生态文明教育如何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的讨论,因一本书而富有生趣。当天,广东财贸职业学院举办长篇报告文学《肇绿南粤——岳山大造林纪实》学术研讨会暨思政教育大会,与会专家、学者、教师就“报告文学的社会责任与影响力”“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岳山造林中的巾帼影像”“岳山大造林壮举的现实启示”“光明日报与报告文学”等话题分享,引起师生浓厚兴趣。
1974年10月至1976年1月间,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响应“绿化祖国”的号召,发起“岳山造林大会战”,2.5万名风华正茂的青年在连绵山岭间筑起3.5万亩绿色屏障,创造将荒山残林变成万亩林海的人间奇迹,成为当时广东有组织开展群众性绿化行动的肇始,同时孕育了“忠诚奉献、艰苦创业、团结奋斗、久久为功”光荣传统。知名作家、广东财贸职业学院教授许锋在当地收集大量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经半年多采访、创作,于今年11月底完成26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肇绿南粤——岳山大造林纪实》,并由花城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后,受到当年造林民兵的热捧。
研讨会上,知名文艺评论家马忠在《报告文学的社会责任与影响力》的报告中言,报告文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有责任有担当的文学,是有灵魂、有精神、有思想的文学,是“政治挂帅”“思想引领”“主题先行”的文学,“笔墨当随时代,报告还看今朝”,《肇绿南粤——岳山大造林纪实》见人见事见细节地展开真实叙事,素材扎实、书写可信,塑造了肇庆的“脊梁群像”,为后人留下了具有强大感染力的“岳山大造林”文学档案。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教授周志平在《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校思政的路径》报告中认为,深度挖掘造林为民的生态价值本真、生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实践、传承弘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可溯源承新,以开放视野丰盈思政课程内涵;智驱革新,借人工智能赋能思政教学变革;践履拓新:拓展实践教学深耕生态文明土壤。
广东财贸职业学院副校长林斌表示,《肇绿南粤——岳山大造林纪实》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远意义的思政教育教材。作者将“岳山造林”这一历史事件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艺术魅力,让读者在字里行间中领悟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哲理。学术研讨会旨在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传承弘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推进绿色校园建设。结合思政教育,增强师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校文化与生态文明教育的深度融合。
当天,清远市社科联、中共怀集县委宣传部、中共肇庆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也参加研讨会并发言。肇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肇庆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张嘉表示,今年是岳山造林大会战50周年。《肇绿南粤——岳山大造林纪实》是肇庆传承弘扬“忠诚奉献、艰苦创业、团结奋斗、久久为功”岳山造林光荣传统,投身新时代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新实践的重要成果。作品文字质朴,风格清新,情感真挚,取材于真实人物、真实事件,书写了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广东故事,讲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南粤故事,探寻了绿美广东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当年岳山造林英雄群体的敬意,具有深刻的文学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清远市社科联副主席刘耀坚表示,《肇绿南粤——岳山大造林纪实》不仅是一部记录历史的报告文学,更是一部展现广东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壮丽画卷的长篇巨制。它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肇庆市怀集县人民在“绿化祖国”号召下,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将荒山残林变为万亩林海的壮丽图景。作品不仅是对那段峥嵘岁月的深情回望,更是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深刻诠释与实践的生动写照。社科研究在推动社会进步、引领文明风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部作品也是社科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成果,它以独特的视角、深刻的内涵,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谛。
会上,会议主办方向清远市图书馆、广东省职教城有关高校图书馆及大学生等赠书。
青年教师丘伟婷表示,书中载,在岳山造林大会战和温泉造林大会战中,共有3534名民兵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其中女民兵占三分之一。这些女民兵在面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时,有着不输于男性的勇气、坚韧和智慧,她们在岳山大造林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敬仰的巾帼英雄群体。(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春燕 通讯员 程玖 许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