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国内首个新一代智慧医院在深圳启用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东> 要闻 > 正文

国内首个新一代智慧医院在深圳启用

来源:南方网2024-12-16 17:37

  12月12日,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龙华医院正式启用,打造成为大湾区首个具备“超级数据心脏”的新一代智慧医院。在腾讯健康与卫宁健康的携手助力下,新院区通过技术、数据、业务的全面整合,实现集团化运营管理和多院区协作,有效提升区域医疗技术水平,增强医疗服务可及性,推进深圳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

国内首个新一代智慧医院在深圳启用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龙华医院以“融”为核心理念,基于“融合创新医院数字底座、融通互联医院智能平台、融汇一体医院数字化工具箱、多元融合医院业务应用矩阵”四大核心模块,自下而上营造以人为本、融合互通、高效智能的智慧医疗生态系统,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智慧医院的核心支撑,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龙华医院以腾讯健康的TCE作为内核,以TKE中间件为核心云原生技术栈、以TDSQL全新分布式数据库为技术驱动,打造出智慧医院的“数字超核”——融合创新医院数字底座。

  据悉,该院拥有一颗“超级心脏”,数据是流通的“血液”。在数据平台层,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龙华医院以腾讯健康的大数据平台为底层基础,以卫宁健康WiNEX业务和数据中台为核心,构建智慧医院“数字超级脊梁”,通过融通互联的医院智能平台,实现医院业财融合,塑造统一工作界面与一体化操作体验,支持多院区、多角色线上线下协同作业,无缝衔接门诊、急诊、住院等业务流程,极大提升医务人员工作效率与协同质量,助力医院管理核心数据资产,全面释放数据要素价值,让流通的“血液”持续为业务供能。

  平台之上,智慧医疗的落地离不开完备的数字化工具。面向院内应用,医院以“数字化工具箱”为理念,搭建人、财、物OneID 工具盒,落地“大模型+电子签”的全无纸化工具盒、沉淀以“知识引擎+知识社区”为特色的知识百宝箱。从线上预约到院内诊疗,再到诊间检查,“无纸化申请、报告、病历”全程相伴,确保各系统数据畅行无碍,业务协同紧密高效。

  面向医护人员,在诊疗终端全面推进床旁工作的智能化进程,实现便捷查阅患者资料、下达医嘱、记录病历等,促进医疗服务提质增效。面向就医群众,以“智能体+场景”为基础,借助AI导诊、AI预问诊等服务推动“无纸化”进程,“无纸化处方、无纸化申请单、无纸化检查检验报告、无纸化病历”等优质数字化服务体验伴随患者就诊全流程。

  随着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龙华医院的启用,“一院多区、一体多翼”的发展格局已然形成,也对集团的统一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深圳首批三级甲等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稳步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此次智慧医院的上线运行,将助力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形成数据融合、内控监督、效能提升的全新服务模式,助推医院迈向“粤港澳大湾区省级引领型区域医疗中心”的“十四五”宏伟目标,进一步为市民提供更加高效、便捷、优质的健康服务。

  撰文:李嘉耀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杭州:电报业务即将退市 通信爱好者排队发报

  • 雄商高铁河北段架梁施工全部完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心头好”。
2025-04-27 09:13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