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街道,一场教育的革新正在悄然进行。以“行走的课堂”为载体的教育变革,充分发挥本土资源的教育作用,推动学校教育向社会教育的延伸,实现了教育方式的迭代创新,为镇域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勒流街道“行走的课堂”研学实践教育旨在通过开发和实施“学生走出校园、导师走进课堂”相结合的研学课程,把社会资源引进传统课堂,以丰富传统课程内容,增强教育队伍的多元性。同时,引领学生走出传统教室,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探索,拓宽视野,加深对地方文化的认同和热爱。“行走的课堂”提升了教育的实践性、社会性、创新性和综合性,通过馆企社校的协同、打破学科界限的壁垒、突破传统教育的模式,将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于研学实践教育中,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社会成长导师走进学校,连通“校园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勒流街道成立由本地区各领域高层次人才、非遗传承人等地区精英组成的学生“成长导师团”,通过让成长导师走进校园或在研学场馆等进行相关的专题教育,将学校以外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等有效融入课堂教学中,以此增强学习内容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还促进了教育与社会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孕育了他们的社会观、世界观、未来观。
在行走的课堂中植入本土文化的基因。勒流街道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些教育资源成为“行走的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们走进具有丰富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的顺德厨师文化展览馆、黄连画家艺术村、龙文化馆、龙舟艺术馆、古祠古庙等场馆,在问题导向下参观和访谈,并开展厨艺、民艺等实践活动,深入了解顺德美食文化、勒流龙舟文化、粤剧曲艺、民俗活动等承载着地方文化特色的历史记忆、民俗风情与自然风貌,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了家乡的文化底蕴,增强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文化自信的建立。
在行走的课堂中播下了职业规划的种子。勒流街道作为全国小五金重镇,其五金产业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为学生们提供了宝贵的研学实践教育资源。在“中国·勒流五金创新小镇”,学生们观摩了五金企业的生产过程,参与了五金配件拼装家具的实践活动。这些经历不仅让他们了解了家乡产业的发展现状,更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规划意识。在本地创新智造企业盈峰环境顺德产业园,学生们通过观摩企业“黑科技”和环保课堂的学习,感受到了我国科技发展的魅力,增强了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这些实践学习将书本知识与本土产业相结合,不仅使抽象概念具体化,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行走的课堂中增强责任担当意识。勒流街道的水乡生态资源同样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研学实践教育内容。勒流多所小学开发与水文化相关的研学实践教育课程,带领学生行走在“百里芳华”勒流河段上,聆听抗洪故事、参观水利工程、讲授水乡民俗故事等,感受河道美化工程建设下的美丽水岸的别样风情,不仅感受了水乡文化的魅力,还增强了文化自信和责任感。此外,通过实地考察和生态保护知识的学习,也培养了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未来成为有担当的公民打下基础。
“行走的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将社会资源引入课堂,将课堂搬到了社会上,为勒流街道的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了教育方式的创新变革。这一镇域教育变革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开阔眼界、品味人文的成长平台。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雷爱侠 通讯员 江斌 胡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