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广交会上绿色环保产品见证中国制造转型升级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东> 要闻 > 正文

广交会上绿色环保产品见证中国制造转型升级

来源:新华网2024-11-06 13:25

  11月4日,在第136届广交会上,外国客商与参展企业工作人员交流。新华社记者 洪泽华 摄

  新华社广州11月6日电(记者洪泽华、周阳)蓝白相间的巨大机器人挥舞着双手,扭头环视四周,逗得路过的孩子们开怀大笑,吸引不少参观者驻足拍照。

  这是4日闭幕的第136届广交会上的一幕场景。汕头市虹桥包装实业有限公司策划经理尤东炜介绍,机器人由20800个瓶盖组成,摆放这一展品旨在向消费者传递绿色环保、循环利用的理念。

  目前,虹桥包装的客户遍布欧美、东南亚、拉美、非洲等地。“我们还在研发更加环保的包装产品,让最外层的印刷部分能够剥离后废弃,其余部分则能够达到可降解标准。”尤东炜说,通过增强产品创意、强调环保理念,公司希望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客户量和销售量。

  近年来,“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等逐渐成为全球经贸领域的热词。作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风向标”,广交会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环保理念融入产品研发设计生产等环节。

  据统计,第136届广交会上,55.9%的参展企业在绿色低碳领域拥有外观、实用、发明等专利;各类企业现场展示绿色低碳产品超过104万件。

  获取各类认证证明并加以展示,是广交会上参展企业宣传自家产品的新思路。全球回收标准认证、瑞士Oeko-Tex S100环保认证、BSCI商业社会行为准则认证等标志证明了企业的实力,也吸引更多客户上门咨询洽谈。

  在爱伊美服饰的展位上,包括全球回收标准认证、有机产品认证等5个国际认证标志被摆在显眼位置。浙江爱伊美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阎剑锋介绍,近年来欧盟对进入其市场的产品设定了许多标准,为了让客户快速找到符合标准的产品,越来越多的参展商开始重视展示其认证标志。

  11月4日,在第136届广交会上,外国客商与参展企业工作人员洽谈。新华社记者 洪泽华 摄

  “我们公司超过90%的产品销往欧盟市场,为保持竞争力,我们必须不断跟进其标准。”阎剑锋说,满足各类标准认定的要求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公司因此不断投入研发、改造工厂,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也进一步促进了转型升级。

  1999年成立的广州奥比亚皮具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先为外国品牌代工,随后推出自主品牌。公司董事长宋文明说,本次参展企业带来多个品牌,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购买力的消费者提供多元选择。公司产品目前已在欧洲、中东和东南亚占据可观的市场份额。

  “中国皮具行业经过40多年发展,积累了厚实的基础,产业技术先进、工人能力强。”宋文明说。最近几年,奥比亚皮具在生产工艺上持续更新,包括使用无污染、可降解的胶水、皮具边油等,并在研发设计上投入更多,推出结合了东方美学的产品,受到多国消费者青睐。

  广州市花都区聚集了8800多家皮具箱包生产企业。在本届广交会上,广州市雅欧森姆皮革原料有限公司带来水性皮革、无溶剂皮革和可再生皮革等产品,引起各国采购商很大兴趣,前来洽谈。

  “对重点布局欧美市场的企业来说,环保产品越来越受到重视。为达到欧美市场的环保标准,企业不断投入研发,最终不仅成功进入市场,也提升了企业自身的实力。”雅欧森姆公司展位负责人说。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张振刚表示,近年来,中国制造企业坚持技术创新、推进生产工艺创新,不断推出绿色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并大力开展数字化转型,不仅提升品牌形象,也显著实现降本提质增效,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墨西哥连锁百货公司科佩尔的亚洲区总经理珍妮弗·帕顿是前来参加此次广交会的采购商。她认为,更加关注绿色环保已成为中国制造企业的新趋势,“我们也在积极寻找在生产环节更重视可持续发展的公司作为合作伙伴”。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贵平高速公路建设进入冲刺阶段

  • 黄河三角洲生机盎然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大脑神经元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2025-05-15 1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手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2025-05-15 10:03
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
2025-05-15 10:02
周天军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全球变暖下区域季风的演变规律,更凸显了古气候研究在气候变化预测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开展古今对比研究,丰富的古记录数据所揭示的历史变化事实,将会成为我们有效应对未来的重要参照物。
2025-05-15 10:01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长期战略保存种质资源已超过58万份,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作物遗传基因密码,犹如“天书”亟待破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起、腾讯参与支持的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正式启动。
2025-05-15 04: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