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多学科协作+创新微创术式,巧解复杂结直肠癌手术难题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东> 要闻 > 正文

多学科协作+创新微创术式,巧解复杂结直肠癌手术难题

来源:广州日报新花城2024-10-28 17:31

  肺功能很差的肠癌患者还有手术机会吗?肿瘤侵犯到邻近胰腺或十二指肠,担心手术并发症,出现胰瘘、胆瘘、胃肠吻合口瘘甚至严重腹腔感染怎么办?病灶距离肛缘齿状线3厘米以内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是否注定“保肛”无望?

  “这听起来确实很棘手,但也不必太悲观。”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陈劲松教授经常这样安慰前来向他求助的复杂结直肠癌患者及其家人。

  “医患同心,相信我们共同努力能创造转机。”他坦言:“面对这些复杂病例的挑战,医院多学科团队齐心协力,依托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和强大的重症监护团队,还有来自患者及其家人的信任和密切配合,使我们更多了些胆量和底气。”

  肺功能极差,肠癌患者还有手术机会吗?

  多学科稳、快、准巧解难题

  “医生,我还有手术机会吗?”54岁的国叔(化名)千里迢迢从河南赶到广州,见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陈劲松,他疲倦的双眼带着期望。

  他因长期吸烟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病,还接受过肺大泡切除术,今年因急性肺感染还曾一度进过ICU。所以,当他确诊直肠癌急需尽快手术根治时,因肺功能实在太差,手术风险太高,当地医院的医生都不敢为他手术。

  “我们一起努力,想办法创造机会。”陈劲松详细询问完病史并充分评估了国叔的身体状况后,鼓励国叔及其家人别轻言放弃。

  入院后,国叔检查结果出来了——重度混合性肺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能力)中度下降。情况确实不妙,为此,陈劲松组织了多场院内多学科讨论,制订了稳、快、准的治疗方案——术前改善肺功能,通过雾化祛痰、氧疗、呼吸功能锻炼、改善营养等措施积极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手术耐受性,以减少术后气管插管的时间;术中运用腹腔镜微创技术,减少组织损伤;术后充分抗感染止痛,加快肠道功能恢复,同时帮国叔及早下地活动,降低长期卧床带来的肺部感染风险,促进快速恢复。术后第二天,国叔便顺利拔除了气管插管,恢复自主呼吸,两周后康复出院。

  出院前,见到医护人员,国叔开心地唱起了歌,中气明显足了。他和家人为广医一院医护人员点赞,还送上卡片表达谢意,感谢他们的精湛技术和暖心护理。

  据陈劲松介绍,自2014年起,该院胃肠外科就启动了针对胃肠肿瘤复杂病例的多学科诊疗(MDT)模式,至今已坚持10年,从最初每两周一次,增加到现在每周一次。参与MDT讨论的科室包括肿瘤内科、胃肠外科、病理科、放射科、核医学科以及放疗科,必要时还会邀请肝胆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等学科的专家参与讨论。

  多学科合作的诊疗模式,为需要进行复杂手术或合并有心肺等其他方面严重疾病的胃肠肿瘤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更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

  结肠肝曲癌侵犯十二指肠,手术难度大风险高

  医患同心迎难而上不放弃

  近70岁的谢阿姨(化名)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MDT诊疗模式的另一位受益者。去年10月,她在老家做胃肠镜检查,在十二指肠和结肠肝曲两处同时发现了腺癌,因手术难度大、并发症风险高,加上她有冠心病,情况更为复杂。当地医院建议她到上一级医院进一步治疗,于是,她来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向陈劲松教授求助。

  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陈劲松怀疑谢阿姨查出来的这两处肿瘤并非独立原发,更可能是结肠肝曲癌侵犯十二指肠。随后的全面检查和多学科讨论证实了他的判断。CT检查同时还发现谢阿姨冠状动脉多处狭窄,左前降支狭窄程度高达90%,这进一步增加了手术风险。

  面对如此复杂的病情,陈劲松教授团队建议谢阿姨先接受新辅助治疗以期缩小肿瘤。然而,经过四个疗程的治疗,肿瘤并未明显缩小。这种情况下,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如果各个切口吻合不到位,可能出现胰瘘、胃肠吻合口瘘或严重的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因此,手术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力求精确。

  在谢阿姨和家属的信任与支持下,陈劲松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多学科团队决定迎难而上,积极为她做好术前调理,以良好的状态准备接受手术。

  手术当天,陈劲松和团队采用微创术式,在腹腔镜辅助下小心翼翼地剔除了与肿瘤粘连的右肾脂肪囊组织,帮谢阿姨成功保住了右肾。接着又为她实施了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术后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术后,谢阿姨一度出现高热、血压低等感染性休克症状。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下,她终于转危为安,顺利康复。

  “回想起来真是不容易,我仿佛在鬼门关前徘徊,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出院那天,谢阿姨再三向医护人员致谢。

  查出超低位直肠癌无法“保肛”?

  创新疗法带来新希望

  查出直肠癌,如果肿瘤下缘距离肛缘≤5厘米,就可称为超低位直肠癌。在直肠癌的手术中,超低位直肠癌的治疗向来是个棘手的难题:如果采用传统术式“一刀切”,往往无法“保肛”,需要在腹部做永久性的结肠造口(也叫“人造肛门”),这给患者的生活和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其实,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一种新的手术方法——在腹腔镜辅助下的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或经括约肌切除术,发挥经“自然通路”微创术式的优势,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保住肛门,给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带来了希望。

  “2009年,我们医院的陈远光教授成功实施了国内首例TaTME手术,并在中国内镜杂志上发表了相关报道。”据陈劲松介绍,这种术式通过自然腔道取出切除物,可大大减少手术创伤,帮助一些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实现“保肛”愿望。

  70多岁的孔伯(化名)就是这项技术的获益者。几年前,他因大便习惯改变,到医院检查,发现了直肠恶性肿瘤,且肿瘤距离肛缘仅3厘米左右,位置太低。当地医生告诉他,要完整切除肿瘤,可能无法“保肛”,想到无法摆脱“人造肛门”带来的痛苦,孔伯感到绝望。

  入院后,陈劲松和团队采取的创新疗法让孔伯看到了希望——他首先接受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成功缩小了肿瘤体积,随后接受了腹腔镜辅助下的TaTME微创手术,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成功保住了肛门。术后,孔伯恢复顺利,一周后便出院了。

  陈劲松(前排左一)带领团队协作完成手术

  “通过新辅助治疗和TaTME手术,超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有望不再‘一刀切’。”陈劲松说,这一创新术式尤适合肥胖、骨盆狭小的患者,能更清晰地确定肿瘤位置,避免损伤周围组织结构,“保命”的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梁博、韩文青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李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林霞虹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访问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

  •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高级载体。
2025-04-29 09:14
基本建成国家语言文字大数据中心,初步建成国家关键语料库和国家战略语言资源信息库。
2025-04-29 09:13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