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肇庆学院党委书记谢冠华:“双螺旋”发展格局促进校地“双强”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东> 要闻 > 正文

肇庆学院党委书记谢冠华:“双螺旋”发展格局促进校地“双强”

来源:南方+2024-07-05 19:02

  肇庆四会市素来有“柑桔之乡”美誉,却一度面临着黄龙病侵害小柑桔的难题。“双百行动”开展后,结对帮扶四会的肇庆学院立马成立了砂糖桔产业振兴技术服务团队,致力于黄龙病的防控和柑桔“一果六联产”的精深加工。伴随着种植和加工技术提升,四会砂糖桔的“金字招牌”再度被擦亮。

  作为“双百行动”高校联盟成员以及“三所学校”质量提升工程的牵头高校之一和支援单位,肇庆学院重点聚焦乡村绿美、乡村产业、乡村教育三大领域,发挥学科优势,运用科技赋能,助推乡村振兴,为“百千万工程”贡献力量。

  “一所大学办不办得好,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服务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这是我们的职责使命,更是立校之本、强校之道。”肇庆学院党委书记谢冠华表示,学校立足肇庆、服务广东,正在形成学校高质量发展与地方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的“双螺旋格局”,期望可以全方位提升办学实力,“冲出羚羊峡,拥抱大湾区”。

肇庆学院党委书记谢冠华:“双螺旋”发展格局促进校地“双强”

  组建服务团队

  赋能乡村环境、产业、教育发展

  南方+:服务“百千万工程”,学校具体是怎么做的?

  谢冠华:在“双百行动”中,我们主要与肇庆四会市开展结对共建。经专题调研,我们组建了14个服务团队,拟定了15个结对共建意向项目,涉及“城乡规划建设服务”等6类项目类型,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4份、校地校企合作横向项目协议5份,重点聚焦乡村绿美、乡村产业、乡村教育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乡村美学工坊专家团队与大沙镇隆马村干部了解规划地貌特征。乡村美学工坊专家团队与大沙镇隆马村干部了解规划地貌特征。

  首先是推进艺术乡建模式探索,服务绿美乡村规划建设。

  肇庆学院以“艺术乡建,让乡村美起来”为价值理念,搭建“乡村美学工坊”创新平台,为地方的乡村规划与环境优化、乡村品牌包装与营销、美育浸润等提供智力支持。

  目前,包括大沙镇、黄田镇在内的三个村庄规划风貌提升项目已交付给镇政府。此外,古榕公园正在筹备建设;西岸村、万洞村沿线景观进入方案深化阶段;格江村护坡绿化整治提升工程,拟由肇庆学院乡村风貌提升服务团队筹备并进行施工。

  学校高度重视设计学科与肇庆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学校高度重视设计学科与肇庆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

  其次,我们重点推进关键领域科技攻关,赋能地方产业创新发展。

  学校整合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吉前华领衔的种植技术团队和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教授汪洪武领衔的加工技术团队,组建四会市砂糖桔产业振兴技术服务团队,以四会砂糖桔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为抓手,攻坚克难寻找黄龙病防治方法,助力四会柑桔产业复种。学校还和当地农业企业开展“柑桔精深加工”项目,帮助其添置先进设备,优化工艺流程,以“一果六联产”科技成果赋能四会柑桔产业复兴。如今,该产业园示范基地被评为广东省“双百行动”乡村产业发展高校联盟产业示范基地。

  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吉前华教授团队在四会柑橘核心产区调研。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吉前华教授团队在四会柑橘核心产区调研。

  此外,我们的企业产品生产和研发技术服务团队与四会一家企业开展超感木纹铝合金型材高性能表面处理技术合作,助力企业增加销售收入超过4000万元,同时实现向新能源汽车专用铝材转型升级。

  再来,我们推进基础教育对口帮扶,助推县域教育均衡发展。

  肇庆学院长期深耕基础教育,2013年学校在全省率先组建实体化的教师教育学院;2015年,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落户肇庆学院;2020年11月,我校乡村教师教育经验做法被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称之为“肇庆模式”。2024年,我校成为广东省师范院校纵向帮扶欠发达地区“三所学校”和县中质量提升专项的牵头高校和支援单位,同时结对帮扶肇庆市和云浮市共计387所学校。

  肇庆学院充分发挥在基础教育方面的优势,建设了包括地方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内的“四维一体”帮扶网络,推动县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形成“双螺旋”发展格局

  校地互促提升

  南方+:推进“双百行动”,学校积累了什么样的经验?

  谢冠华:我们统筹整合学科专业、创新平台和科研团队,构建学校高质量发展与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双螺旋”发展格局,助力高校、地方互促共进双提升。

  例如结合四会市产业布局,我们的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成立相关服务队,以企业科技特派员等身份,为四会精细化工行业提供产品技术研发等服务。同时,学院邀请企业参与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助力我校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接轨。

  服务绿美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发挥风景园林、美术、环境设计等学科专业人才的优势,美化当地环境,也让师生在深度参与艺术乡建的实践中实现自我提升。

  乡村美学工坊团队项目:大沙镇隆马村格江自然村村庄建设规划。乡村美学工坊团队项目:大沙镇隆马村格江自然村村庄建设规划。

  南方+:如何让结对共建工作成果形成长效机制?

  谢冠华:要形成长效机制,首先要常态化开展“产学研”对接。

  作为乡村产业发展高校联盟的副理事长单位,肇庆学院服务团队与四会市优势企业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工作,已共同打造出“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发展模式。

  其中,药食同源资源开发与利用服务团队与公司合作,不仅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基地,为企业解决柑桔精深加工技术方面的难题,还建立专业实习基地,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锻炼提升专业技能。

  其次,要优化帮扶体系。为持续推进“三所学校”和县中质量提升工作,肇庆学院搭建了校领导、教师团队和青年学生突击队“三级”组织架构,实施“一个校领导牵头一个县、一县一队、一镇一队”的教育帮扶机制,持续为县域基础教育发展提供动能。

  写好“四篇文章”

  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

  南方+:高校应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支撑广东高质量发展?

  谢冠华:肇庆学院将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更上一台阶,努力做好肇庆北岭科教城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在推动大学和社会“双螺旋发展”的新赛道上,写好高质量发展的“四篇文章”,为“百千万工程”作出新贡献。

  围绕写好“人才篇”文章,我们将结合地方产业技术需求,成立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组织百名博士、教授下沉一线,深化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助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

  特色经济农作物“繁育推服”技术服务团队共同开展特色南药“广藿香”繁育推一体化研发。特色经济农作物“繁育推服”技术服务团队共同开展特色南药“广藿香”繁育推一体化研发。

  围绕写好“学科篇”文章,我们坚持做强理工、做优师范、做精艺体、做新人文社科、发展新农科,同时瞄准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电子信息、金属加工、现代农业等肇庆重点建设的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优势重点学科,积极探索新型交叉学科,为肇庆和广东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提供有力支撑。

  围绕写好“融合篇”文章,我们将发挥肇庆学院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的品牌效应,全面激活学校各类国家和省市学科平台、研究基地、新型智库的作用,为我省加快布局新质生产力,实现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围绕写好“服务篇”文章,我们继续扎实开展“双百行动”,把对接四会市产业发展、城乡规划建设、集体经济发展等领域的13个项目做实做好、结出硕果,以校地合作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

  南方+:接下来有哪些部署谋划?

  谢冠华:接下来肇庆学院将深入实施“五大工程”,重点推进“九项计划”,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

  “五大工程”指实施“党建引领工程”,推动组织力新提升;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构建思政工作新体系;实施“文化育人工程”,增创人才培养新优势;实施“干部能力提升工程”,强化干事创业新动能;实施“校园安全守护工程”,构筑事业发展新基石。

  “九项计划”则包含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施学科攀峰计划、人才引育百人计划、科研倍增计划、交流合作拓展计划、助力百千万教育行动计划、校区功能提升计划、数字赋能行动计划、动力提升行动计划等,支撑肇庆学院早日建成特色鲜明、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案例1】

  “山间珍宝”金线莲的“兴农之路”

  我国传统珍贵药材金线莲,素有“药王”和“金草”美称。在肇庆,金线莲野生资源分布的垂直跨度较广,适宜开发种植,但却因当地技术规范不一致导致成活率较低,种植技术仍需提升及规范化。

  早在2020年前,肇庆学院就成立了特色南药良种良法技术服务团队,在四会市江谷镇冼田村开展金线莲林下仿生种植推广。服务团队曾往返十余次,为种植户提供金线莲种植技术培训及指导,助力当年村集体经济获得3倍以上的收益。

  2023年,结合“双百行动”,肇庆学院联合四会市江谷镇人民政府等单位,制定省级团体种植标准“广东金线莲林下生态种植技术规程”,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发布,为推行金线莲林下生态种植生产、加快乡村农业产业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目前,江谷镇2个村委会本年度已开展规模化种植,种植效果和收益明显,村委会集体经济得到夯实。

  【案例2】

  为四会设计青年IP形象

  一直以来,肇庆学院都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创意设计能力。得知团四会市委想打造一款具有四会特色、富有时代气息的青年IP形象后,学校便成立了“青眸视界——视觉VI赋能四会文旅融合”突击队,为当地开展服务。

  四会青年IP形象。四会青年IP形象。

  设计之前,突击队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四会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以及青年群体的需求和喜好,同时还与团四会市委进行多次沟通,明确设计方向和要求。

  经过无数次的讨论与精心修改,最终队员们巧妙地将兰花、砂糖桔、玉器以及邓村古法造纸术等四会市独有的文化符号融入设计之中,打造了一款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富有时代气息的青年IP形象。同时,设计团队还根据需求设计了相关衍生产品,如表情包、徽章、文具等,提升IP形象的应用场景和实用价值。

  四会青年IP表情包应用。四会青年IP表情包应用。

  此IP形象的成功打造,既丰富了当地青年人的文化生活,也对外展现了四会作为“中国柑桔之乡”和“中国玉器之乡”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更是进一步推动了四会文旅产业的发展。

  南方+记者 陈伊纯 钱明雅

  通讯员 陈前 曾丹凤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举行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