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石佑启:为“国家所需、湾区所向”培养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东> 要闻 > 正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石佑启:为“国家所需、湾区所向”培养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4-06-18 20:21

  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正在积极打造涉外法律服务新高地,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以下简称“广外”)则是粤港澳大湾区涉外人才培养的重点院校。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五周年之际,记者采访了广外党委书记石佑启教授,畅谈为“国家所需、湾区所向”培养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微信图片_20240614104503

  记者:涉外法治人才是涉外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肩负怎样的使命任务?广外如何担当作为?

  石佑启:中国要走向世界,必须培养和造就更多能够参与国际合作竞争和维护国家利益的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高校在加大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力度、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肩负重要历史使命。广外瞄准“国家所需、湾区所向、广外所能”,紧密对接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立足办学基础与特色,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双模式”,构建起本硕博贯通、多维协同的立体化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为推动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事业贡献力量。

  记者:广东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广外作为一所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校,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优势?取得了哪些成就?形成了怎样的模式和经验?

  石佑启:广外作为一所位于海上丝绸之路节点、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及对外开放前沿城市的高校,长期致力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与广东省、广州市司法行政部门及广州仲裁委员会合作共建全国首家涉外律师学院、广东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基地、全国首家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学院。入选教育部、司法部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涉外律师、国际仲裁)两个研究生培养项目。

  基于对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实践的回顾性总结和前瞻性思考,广外确立了“法学+外语”“外语+法学”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双模式”,并积极探索“本硕博贯通、全链条提升”的高层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路径。

  在本科生培养上,广外在法学院开设法学国际组织人才创新班,要求学生具备运用国际法规则解决国际法律事务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掌握英语、法语等至少两门国际组织工作语言。在东方语言文化学院、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小语种专业广泛设立“外语(小语种)+法学微专业”,开设国内法、国际法核心课程。

  继设立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涉外律师、国际仲裁)两个研究生培养项目后,广外还在法律硕士下增设“法学+小语种”创新班,加强“法学+小语种”涉外法治人才培养。

  2023年,广外招录首届国际法学博士研究生,进一步完善了本硕博贯通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对外开放战略培养既会实务、又懂研究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涉外法治人才。

  全链条贯通的人才培养路径,有效夯实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成效。近年来,广外学生在一系列涉外法治领域的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跻身杰赛普国际法模拟法庭国际赛等全球顶尖赛场;多名毕业生先后入选“广东涉外律师领军人才库”、司法部“全国千名涉外律师人才库”,获评“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模范检察官”等称号。

  记者:近年来,广东充分发挥改革开放的先发优势,推进涉外法治建设,积极参与完善国际规则体系,广外如何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建设上彰显办学特色,贡献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石佑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涉外人才培养的重点院校,广外着力培养熟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法制的高素质专门法治人才。在现有已开设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官方语种专业中,开设《民法》《刑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国际法》系列课程,培养能够在国际舞台上表达中国立场、阐释中国话语、维护中国利益的国际法治人才。实施“RCEP人才培养计划”,联合RCEP成员国知名院校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法治人才培养;承办教育部港澳台办“万人计划”项目,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讲授“一带一路”欧洲国家法制与社会文化建设。与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签署备忘录,联合组建“南南贸易投资中心”,培养南南合作领域国际组织人才。

  与此同时,广外基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双模式”理论创新,强化自身决策咨询、社会服务能力,切实助力“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广外积极为广东省2019-2021年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第三方评估;配合外交部等国家部委开展“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专题调研,与之建立良性合作关系;连续多年举办太平洋岛国青年领袖研修班、中非法律人才交流研修班,涉外律师和仲裁员培训班近30期,累计为来自非洲和太平洋岛国的30余个国家,共计3000名学员开展涉外法律业务培训,得到委托单位和学员广泛好评。(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春燕 通讯员周喆 杨欣)

[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网络法治建设快速推进 中国网络法治三十年大事记二

  • 第八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今日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6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高光效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揭示了位于水稻籽粒细胞内的河马信号通路联合介体激酶模块调控水稻籽粒大小的新机制。
2024-06-26 10:35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团队报告称,韦布望远镜的数据揭示了5个星团,每个大小约1秒差距(约3.26光年)。研究团队总结说,这些发现表明星团形成和反馈可能塑造了再电离时期的星系特性。
2024-06-26 10:34
6月25日,嫦娥六号安全回家。中国电科为嫦娥六号配备了系列测控及卫星通信手段和搜索定向设备等,为“嫦娥”旅途安全和月球样本安全保驾护航。
2024-06-26 10:30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2024-06-26 10:28
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2024-06-26 10:27
这次大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科技盛会。
2024-06-25 09:45
今年6月25日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院长邓稼先诞辰100周年。
2024-06-25 09:50
北斗导航系统辅助智能农机自动驾驶,网约农机平台对接种植户和农机手需求,节水灌溉应对持续高温干旱天气……
2024-06-25 09:49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
2024-06-25 09:48
与会代表表示,新征程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科技强国战略目标变为现实。
2024-06-25 09:47
西南大学代方银教授团队首次获得家蚕W染色体完整基因组序列,揭示了鳞翅目昆虫W染色体起源与进化的新机制,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发表。代方银介绍,相关研究成果在基因组与进化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在家蚕等鳞翅目昆虫的性别调控的研究方面具有重大价值,并为家蚕分子育种带来新的前景。
2024-06-24 02:45
育种不能停留在实验场,必须把好品种推广出去,到市场上去比拼。
2024-06-24 10:11
前不久,四川泸州市叙永县一位居民因重病住院治疗,经医保报销后自付医疗费用14万元。在医疗保障部门和民政部门常规数据推送过程中,该支付信息触发了自动预警。
2024-06-24 02:45
中国海油23日发布消息,我国海上最大自营油田绥中36-1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1亿吨,成为我国首个生产原油超亿吨的海上油田。
2024-06-24 10:11
研究人员通过氢与氘的比值分析证明,嫦娥五号月壤颗粒的最表层的水都是由太阳风高速注入月球表面的。
2024-06-24 10:11
本次建成的智慧工厂位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油气行业首个完井工具制造的智能化、柔性化整装基地,投产后将用于“海弘”完井工具的智能化生产。
2024-06-21 10:28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朝晖认为,人工智能将重建行业分工协同体系,重构区域经济增长格局,重塑国家发展竞争优势。
2024-06-21 10:27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系统工程与装备研究所,设备全速运转,海上风电重大项目技术攻关火热进行。
2024-06-21 10:26
6月14日,“东数西算”芜湖集群创新大会暨华为云华东(芜湖)数据中心全球开服活动在安徽省芜湖市举行,“东数西算”芜湖集群正式上线。
2024-06-21 10:25
2013年到2023年,我国煤炭消费比重从67.4%下降到55.3%,累计下降12.1个百分点。
2024-06-21 10:2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