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深圳家庭医生团队5130个 去年共为667万名居民提供签约服务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东> 要闻 > 正文

深圳家庭医生团队5130个 去年共为667万名居民提供签约服务

来源:深圳特区报2024-05-20 15:05

  深圳新闻网2024年5月20日讯(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深卫信)5月19日是世界家庭医生日,以“科学控体重,健康长相伴”为主题的2024年世界家庭医生日主题活动暨基本公卫宣传月启动仪式在福田区益田村举行。记者获悉,目前,全市共组建5130个家庭医生团队,2023年共为667.75万名居民提供签约服务,较2022年增长213.94万人。0-6岁儿童等十类重点人群共签约297.22万人次,签约率达88.1%。

  活动公布了首批20名深圳市五星级家庭医生和十大“2023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优秀案例”,并为金牌家庭医生诊室进行了授牌。

  超五成居民续约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已成为深圳人家门口的“医靠”。去年,我市共为667.75万名居民提供签约服务。其中,续约人数达337.71万,占总签约人数50.6%,续约人数较2022年增加88.32万。

  目前,全市社康机构总数达926家,初步实现“15分钟社康服务圈”。加上医保部门推出参保人统筹报销制度,在绑定社康看普通门诊,报销比例为75%。退休人员、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居民可享受更低折扣。

  统计显示,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十类重点人群更是家庭医生的“忠实拥趸”,去年签约率达88.1%。其中,老年人的黏性最大,去年在签约机构就诊率达66.4%(年内就诊不少于4次),较2022年(年内就诊不少于1次)提升5.5%。

  慢病患者等人群对签约机构打出高分

  去年,全市85.5%的高血压患者、79%的糖尿病患者在社康机构就诊。老年人、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更对签约机构服务质量打出了超90分(满分100)的高分,较2022年提升约2分。

  打高分的原因无他,就是看得好病、管得住病人。家住宝安区航城街道的郑女士是一位2型糖尿病患者,黄田社康中心的家庭医生为她配了一台智能化居家血糖测量设备,系统通过APP定时发送短信提醒她检测血糖,家庭医生可实时掌握她的血糖波动情况。一旦血糖出现异常,她的手机就响了起来,“是不是忘记服药了”“最近是不是没管住嘴”……

  “如果连续三周空腹血糖异常,家庭医生还会建议我转到宝安区中心医院就诊,专科医生会直接给出诊疗方案。”郑女士表示,有了专科医生与家庭医生的联手管理,加上“人盯人”的随时提醒,自己的血糖近一年来都控制得很稳定。

  在深港居民日益紧密的“双向奔赴”中,健康服务也是大湾区优质生活圈的重要内容。在大前海片区,目前已启用了3家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分别位于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宝安区人民医院、宝安区中心医院,实行“先全科、后专科”的港式诊疗服务。同时,还有31个港式家庭医生工作室遍布全市。

  21885张病床“安”在家里

  病床“安”在家里,医护人员上门服务的家庭病床服务,在深圳已探索了8年多。

  2021年3月1日起实施的修订版《深圳市家庭病床管理办法》(试行),将家庭病床服务对象扩大至13类患者,同时,所有的基层医疗机构都可提供家庭病床服务。

  去年,深圳市共建立家庭病床21885张,较2022年增加4437张,社康机构全科医生人均建床3.66张,较2022年提高0.66张。家庭病床正逐步成为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这一分级诊疗目标实现的额关键环节,让患者“转得下、接得住”。

  如何通过家庭医生服务让居民更有“医”靠?市卫生健康委表示,《深圳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将于近期出台,将会制定符合深圳实际情况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突出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积极探索服务包收付费机制;扩大签约服务覆盖面。

  同时,将完善全市统一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平台,建立家庭医生智能工作站,链接挂号平台与签约团队,方便签约居民问诊。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面向公众开放

  •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览会在京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建材行业向更智能、更绿色、更高端方向变革。“通过数字化转型,建材企业可基本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运营一体化、客户服务敏捷化,提升决策效率、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2025-07-09 09:40
记者8日从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获悉,通过创新地质找矿理论,经过长期勘探,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鸡脚山矿区已探获超大型蚀变花岗岩型锂矿床,共提交锂矿石量4.9亿吨,氧化锂资源量131万吨。
2025-07-09 09:39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8日晚间发布的通知,今后“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将不得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是将颈部深层淋巴管或淋巴结与邻近的静脉进行吻合的手术,近年来部分医疗机构将其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引发争议。
2025-07-09 09:39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支持企业对标标杆水平和先进水平,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鼓励企业建设极致能效工厂、零碳工厂。
2025-07-09 09:37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精确测量了极缺中子原子核硅-22的质量,实验发现硅-22的质子数14是一个新幻数。
2025-07-09 09: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什么是聚乳酸材料,在取代传统石化基塑料材料方面又有着怎样的优势?本期院士科普,让我们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思,一起走进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的奇妙世界。
2025-07-07 14:19
科技的力量正让农民从传统体力劳动者向掌控全局的智慧决策者转变。
2025-07-07 12:33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从微小的夸克到浩瀚的宇宙,从生命的密码到自然的规律,科学这双“慧眼”不断重新定义着“可见”与“可知”的边界。从墓室中的真菌到实验室里的潜在新药,科学家用一套跨学科方法挖掘出这个隐藏在自然界的分子宝藏。
2025-07-07 09:08
在6日开幕的中国科协年会上,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正式发布。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项问题、难题“锁定”了哪些前沿领域的核心赛道?其遴选标准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智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丛斌、邹冰松、王小云、陈坚四位院士。
2025-07-07 03:10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