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4年4月13日,“中企出海,迎浪造潮”2024南风窗春季峰会在广州举行。会上,南风窗主编赵义作为峰会主办方发表致辞。他提出,活动主题“中企出海,迎浪造潮”中的“潮”,指的就是有更多的中国企业成为世界级企业的浪潮。
“这是一个在中国企业主导下的全球化传奇。谱写传奇的,当然不只是某个单品的走红,或者某笔对外投资的落地,而是中国整个产业链、价值链的系统性崛起。”赵义表示。
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秦朔朋友圈创始人秦朔围绕《出海新思考:从中国经济到中国人经济》分享了他的心得与体会。他认为,中国企业出海,是在自身形成了强大的产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后的自然外溢,也是布局全球资源、为我所用、提升供应链韧性的战略。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健从当前的地缘政治走向中,发现未来经济成长空间。王健表示,企业做出海外经营决策,有三个战略利润动机:获取自然资源或人力资源,渗透市场,提高经营效率。与此同时,企业出海也面临强制约束条件。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国际环境中投资或者经营的不确定性。法律、税收、政府限制、劳工要求、当地消费文化和伦理、语言,还有地缘政治及由此引起的一些安全风险,尤其值得关注。
在南风窗春季峰会上,TCL实业副总裁、全球营销中心总经理江彪,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雷鸣,华坚集团副总裁、埃塞俄比亚华坚轻工业园董事张芸琪分别进行了优秀案例分享。
江彪回顾了TCL全球化25年的发展历程,并总结TCL全球化策略的三点思路——抓住产业升级机会,依靠一流产品打造全球性品牌;采用渐进式的产品竞争策略,逐步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差异化走向高端;为产品赋予更多价值内涵,建立全球性品牌。
江彪表示,经过多年的全球化发展,TCL对于全球化也有了新的理解。“全球化就是本土化,产品、制造和供应链、营销、人力资源等坚持本地化布局来实现全球领先;全球化就应该有中高端化能力,坚持自主研发创新,升级突破中高端;全球化就应该是全球文化、本地文化多元融合、文化共鸣。”
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雷鸣以《智造出海:中小企业能办大事》为题,分享了明珞装备出海的一些经验。明珞装备成立于2008年,主要帮汽车、新能源及一般工业企业做智能制造产线解决方案。近几年,明珞装备一直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截至目前,明珞国际业务占比超过70%,产品已经出口到美国、德国、日本、南非等全球15个国家。
雷鸣表示,明珞装备的出海之路取得了三大突破:成立美国、德国、日本、南非、波兰等地的子公司、办事处;顺利进入奔驰体系,承接3亿元南非项目;首套柔性总拼系统销售到海外。
但在出海过程中,明珞装备也曾遇到三大困难:海外车企技术标准、海外劳工人才短缺以及遭遇“黑天鹅事件”受到的冲击。最终,明珞装备通过深度学习、共建新标准、自主人才培养等方式攻坚克难。
非洲,作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出海非洲,中国企业会遇到哪些机遇与挑战?华坚集团副总裁、埃塞俄比亚华坚轻工业园董事张芸琪分享了在东非“新丝路”出海过程中的发展与探索。张芸琪介绍,以东莞为起点,华坚集团走到江西,又出海到埃塞俄比亚,积累了许多经验。
张芸琪表示,之所以选择到埃塞俄比亚投资,是因为当地终年气候凉爽宜人、政局稳定、治安良好,当地华人普遍受到尊重,此外在制造业成本、关税、贸易等方面也均有优势。
围绕着“中企出海”,一场高端对谈为解码出海提供了不同角度的专业观点。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实践教授、原美联储高级经济学家胡捷认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去东南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出海选项。
中国企业走向东南亚,有如下几个优势:第一是发展落差比较合适,适合我们的产业过去;第二个优势是人口较多;第三,华人在东南亚地区有根基,在一定程度上有亲切感;第四,地理距离较近。
知识城产投集团总经理王国华表示,中国企业出海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就是其中之一。中新(广州)知识城作为中国和新加坡合作的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2016年7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开展知识产权利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在海外合作、知识产权服务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正建设成为立足广东、辐射华南、示范全国、走向海外的知识产权引领创新驱动发展之城。(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邱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