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广东高水平推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东> 要闻 > 正文

广东高水平推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来源:南方日报2023-11-10 09:08

  南国书香节已从“阅读盛会”向“全民文化盛会”转型。图为两名孩子在阅读插画书。南方日报记者 姚志豪 摄

  在2023广东网络文明大会上,“南粤十大好网民”故事获奖者与颁奖嘉宾合影。南方日报记者 张冠军 实习生 刘丞 摄

  广东正推动岭南书院21地市全覆盖。图为潮州市金山书院。

  南方日报记者 董天健 摄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对广东精神文明建设高度关注、寄予厚望,多次强调广东要更加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上都要交出优异答卷。

  广东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高水平推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放眼南粤大地,文明新风劲吹,结出硕果累累:全省城乡环境不断优化、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新风正气浸润千家万户、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精神文明建设汇聚起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力量。

  ●南方日报记者 尚黎阳 姚瑶 见习记者 戴雪晴

  文明培育引领新风尚

  “好人效应”持续放大

  “感谢您对我们的帮助!”

  “长大后,我也要成为像您这样的人!”

  ……

  当现场大屏幕上展示出一封封来自云南山区孩子们的信件时,“广东好人”代表卞华伟眼眶湿润了。2009年他发起“学龄儿童营养改善”援助项目以来,山区孩子们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心里也点亮了一盏温暖的灯。

  这是今年第二季度“广东好人”发布活动上的一幕,8名“广东好人”通过视频短片、访谈交流等形式,向观众分享他们的感人事迹。感动的泪水,曾一次次洒落每季度的发布活动现场,一个个感人的凡人善举,通过现场讲述,持续放大“好人效应”,把文明新风吹进百姓心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近年来,广东广泛选树先进典型,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大力选树宣传“中国好人”“广东好人”“最美人物”“新时代好少年”等先进典型。截至目前,共推选出“广东好人”1860名,“中国好人”563名。其中,43位上榜好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76位上榜好人获评“广东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广东好人”成为道德模范的“蓄水池”“资源库”,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明新风广泛弘扬。

  院士专家分享“网络文明之美”、南粤好网民带来“榜样力量”、网民代表发布“倡议书”……2023广东网络文明大会上,一个个正能量故事,传递出共建网络文明的心声。

  涵养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网络文化,网民是主角。广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文明建设全过程,不断擦亮“广东网络文化精品展播”、“南粤十大好网民”故事评选、“广东好人线上发布活动”等宣传品牌,持续释放“粤故事”“粤榜样”入群破圈能量,让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在网络空间蔚然成风。

  同时,为弘扬好家教好家风,省文明办联合省妇联盘活历史古村落、家训馆、廉政教育基地等资源,在全省打造22个家风家教实践基地、500个家庭文明建设示范点,实现21个地级以上市全覆盖,成为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阵地。

  “咱们村要坚决反对相互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日前,在河源苏区镇黄布村的红白理事会议事会议上,10多名村民代表围绕近期村内婚丧嫁娶情况进行了交流。

  为推进移风易俗,黄布村依法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指导下辖6个村民小组健全完善红白理事会制度,并写入村规民约,以法治化轨道和常态化宣传推进村民观念转变。

  促进文明行为养成,需要“软”引导,也需要“硬”约束。2021年9月1日,《广东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颁布施行,这是广东首部省级文明行为地方性法规,堪称广东人的“文明宝典”。条例的实施,为推进广东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文明立法支撑起文明新风。

  文明实践取得新成效

  文明实践中心100%结对文明单位

  “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气象局”,会带来什么化学反应?

  前不久,江门恩平市文明办联合气象局举办了一场特别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挂牌仪式。“刮风或下雨,就一定会停课吗?”“天气预报员是怎么工作的呢?”当天,100多名学生走进气象局,在科学体验中探索气象的奥秘。

  这是广东今年推动文明单位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结对共建的新动作。目前,全省文明实践中心结对率达到100%,文明实践所结对率达到69%。通过结对行动,广东文明实践阵地实现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

  新时代文明实践,就是要打通宣传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广东出台《关于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以来,建立健全了县委书记主责、宣传部门主抓、各方力量主动的体制机制,全省共建成28018个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打造1109个省级示范中心(所、站),拓展基地、点等特色阵地2.4万个。

  阵地建起来后,如何持续供给丰富优质的内容成为重中之重。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创新做法,持续丰富文明实践活动内涵。

  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普及工作,广州花都区策划开设“文化种子”学堂、“花都名师”讲堂、“文化进万家”等活动,用文化和艺术的形式结合,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深圳罗湖区打造微信群、视频点播、送学上门等“线上课堂”“流动课堂”,实现机关、社区、“两新组织”等上千个党组织学习全覆盖;东莞开展新时代新思想“金句微传播”活动,制作“二十大学习手账”“数读二十大”等宣传“宝典”,为干部群众营造时时能研读、处处可学习的良好环境。

  在弘扬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明新风方面,清远佛冈县高岗镇作为革命老区,打造“初心讲堂”红色教育平台,常态开展“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革命传统教育;佛山、河源、茂名、汕头、湛江精准把握群众在教育、医疗、文化、法律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引导教师、律师、心理咨询师等深入城乡社区,提供专业化、高质量的服务指导。

  如何紧扣百姓需求,打造有鲜明特色的文明实践项目?韶关、清远在实践所(站)设立“百姓说事”“心愿树”功能区,广泛征求民心民意。珠海发挥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打造“口岸暖客厅”“微笑迎宾”义工岗等互惠性志愿服务项目,为推动港澳居民乐享珠海生活提供服务。

  一次次生动鲜活的文明实践、一项项便民惠民的志愿服务,织密了城乡基层文明实践网络,广东15分钟文明实践圈不断健全。

  文明创建实现新突破

  建成珠三角全国文明城市群

  “这是我见过最好看的图书馆!”

  今年国庆假期,深圳盐田区的“智慧书房”迎来又一批游客。邂逅、灯塔、遇见、春天海……区内10家名字各有诗意的智慧书房,与鹏城风景胜地融为一体。其中,矗立海滨的“灯塔图书馆”,在假期成了“网红阅读打卡地”,“漂亮”“氛围感”“治愈”,是游客们在图书馆评论区留言的高频词。

  在广东,类似“灯塔图书馆”这样的“文化微地标”星罗棋布。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提升行动,助力实现省市县镇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历史性全覆盖,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期待。

  新型文化空间越来越多、村容村貌越来越美、出门打车越来越方便、农贸市场越来越整洁……一件件实事、一个个变化背后,是广东2020年6月部署开展为期三年的精神文明创建九大行动的强大助力。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文明创建坚持民生导向,“九大行动”吹起强劲的文明新风。

  “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在水光潋滟的惠州西湖丰湖西畔,岭南书院·丰湖书院掩映其中。极具岭南特色的环境,营造出浓厚的书香墨韵,惠州小小说大课堂就在这里开讲,碰撞激荡思维火花。

  书院是否只等于图书馆?岭南书院给出了新的答案。2021年,广东尝试以书院模式打造全国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高地,将“在全省打造10个岭南书院”列入广东省2021年的十大民生实事。

  构建“书院+书房+书屋”建设体系,创新“政府+社会资源+公众参与”运营模式,这10个岭南书院,两年来逐渐成为融阅读、交流、科普、文创、志愿服务等于一体的新空间,受到广大市民欢迎。

  在总结前期探索经验基础上,今年召开的推进岭南书院建设现场交流会,明确岭南书院的定位——文明实践的重要阵地、文脉传承的重要高地、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新人培育的重要载体,并宣布将推动广东21个地级以上市实现岭南书院全覆盖。

  在珠海莲洲镇红星村的广场上,老人悠闲聊天、小孩奔跑嬉戏,旁边一池碧水映照蓝天,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以前哪有这么漂亮的广场?这几年种了树、刷了墙,把荒地活化改造,村民们日常休闲有了好去处。”大榕树下,围坐的村民谈起村中近年新变化,感慨万千。

  随着文明城市创建的深入推进,一个个“旧貌换新颜”的故事在广东大地发生。广东出台《广东省精神文明创建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紧紧扭住文明城市创建龙头工程,建成珠三角地区全国文明城市群,推动市、县、镇、村四级文明联创,擦亮文明创建“名片”。

  目前,全省共有全国文明村镇188个、省级文明村镇274个,全省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超过80%,城乡面貌由内而外焕然一新。

  案例

  岭南书院:

  10个书院各展其美

  厚植文明底色

  在绿意盎然的江心岛读书学习,感受文化魅力,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走过200多米长的廊桥,便从热闹的城区踏进静谧的江心小岛,清远市岭南书院·江心岛书院就建在其中。

  从打造“全民阅读示范基地”,到设立中山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教育研究中心,再到2021年升级为广东首家岭南书院,江心岛书院执行院长秦鸿雁说,这座小岛创新“政府+社会资源+公众参与”的运营模式,有效链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等优质文化资源,延伸服务领域、拓展服务内涵,已成为清远的文化客厅、文化高地、文化传播平台。

  2021年,广东尝试以书院模式打造全国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高地,将“在全省打造10个岭南书院”列入广东省2021年十大民生实事。截至目前,全省首批10个岭南书院各展其美,努力打造成为文明实践的重要阵地、文脉传承的重要高地、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新人培育的重要载体。

  东莞市鳌台书院负责人陈彦介绍,厚街镇本着“活化一座书院,赓续一方文脉”的理念重修鳌台书院。书院担负起研究、传承地方文化重任,挖掘整理古鳌台书院首名进士王缜的著作文献,其中《明王缜诗选注》《梧山集》被国家图书馆等全国重点图书馆收藏。

  “重建后的金山书院,集时尚阅读空间、潮州地区历代书院展区、文化会客厅、演出小舞台、咖啡驿站等功能设施于一体,并与金山古松、北阁佛灯等文化遗迹融为一体,为广大潮州市民提供了一个高端文化空间。”潮州市金山书院负责人彭少聪介绍,去年起,书院开展“金山观潮”系列文明实践活动,已举办14场,邀请名家大咖以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对潮州文化进行深度解读。

  不仅如此,今年中秋、国庆节假期,梅州市东山书院举办的传统文化体验周活动开幕,汉舞汉乐、木偶剧、传统客家服饰、传统国学吸引了各地游客参与。在江门市新会学宫,结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设冈州古琴艺术公益课,邀请专家授课讲解古琴通识、古琴基本指法和古琴名曲演示等。

  “以文化人、以道载人。”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岭南书院作为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推动文化供给体系的创新,激发各地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艳、各具特色的文化格局,推动各地强化书院文化赋能,有效链接高质量的文化资源,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夯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文化支撑,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

  现在,在10个岭南书院的基础上,广东正在推动尚未建有岭南书院的11个地级以上市各建1个岭南书院,实现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全覆盖。

  南国书香节:

  掀起全民阅读新热潮

  漫步珠海市斗门镇南门村,一幢绿树掩映下的青砖瓦房映入眼帘。豆绿色的现代书架上,8000册藏书摆放得整整齐齐,弥漫着厚重的文化气息。

  这家名为“毓秀书房”的书店,每天都吸引着许多青少年前来“打卡”。他们不仅能在这里自习与阅读,还能参加丰富多彩的读书分享活动。几天前,一场形式新颖的《漫画百年党史》共读活动让同学们意犹未尽。

  这座毓秀书房,原本是一幢由当地华侨兴建的百年洋楼,“活化”后变身为乡村文旅书店,深受当地村民与游客的喜爱。自开业以来,毓秀书房便成为南国书香节珠海分会场之一,不仅为青少年提供了温馨的阅读空间,还为村民举办了多场读书会,积极打通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设立乡村分会场,是南国书香节近年来的创新之举。近年来,南国书香节深入乡村肌理,充实乡村振兴的“文化粮仓”,一幅“全省、全景、全民”的书香长卷正在徐徐铺开。

  今年,南国书香节迈入而立之年,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535个地市分会场、73个乡村分会场、112.14万平方米展区总面积、30万种精品出版物、442位名人名家、2172场文化活动、超1300万元惠民折扣(补贴)、超5000万覆盖人群……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南国书香节深厚的历史底蕴与逐年增大的文化惠民力度。

  邀请名家与读者面对面,举办专题讲座、图书签售等高品质文化活动,历来是南国书香节的惠民“重头戏”。今年南国书香节全力打造“阅读嘉年华”,陈平原、傅佩荣、戴建业、马伯庸等442位名家纷至沓来,为广大读者奉上一场场文化大餐。

  而立之年的南国书香节,已从“阅读盛会”向“全民文化盛会”转型,从“阅读”出发,进一步拓展区域特色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书香节专门设置主宾国西班牙馆、主宾省福建馆、港澳台和国际馆,举办西班牙国粹“弗拉门戈”Live演出、搭建“先锋剧场”、举办《敦煌奇妙夜》亲子剧和《恋爱的犀牛》剧本共读等特色文化活动,将触角伸向社会、伸向世界的不同领域,以期让市民游客在畅游书海之余饱览书香节的“国际范”,拥有更广阔、更多元的视角。

  让广大读者“沉浸式”体验前沿科技成果,也是南国书香节近年来的新突破。今年南国书香节实施了多项数字赋能提升计划,首次设立的5G新阅读全景展区和科普阅读体验馆,为读者带来《永乐大典》《华山云海图》VR展示、机器人世界杯等科普体验,科技成果更加具象可感,深入人心。

  借由新理念与新技术,南国书香节的辐射范围日益扩大,已成为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品牌活动、全国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书展活动,为“全民阅读”的营造提供源源不绝的动能,让书香浸润南粤大地。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举行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