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在一望无垠的稻浪里(我们这里的年轻人)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东> 要闻 > 正文

在一望无垠的稻浪里(我们这里的年轻人)

来源:人民日报2023-09-27 09:13

  一

  “回家种地?门儿都没有!”陈奭荣怎么也没想到,第一个反对他种水稻的,竟然是自己的父亲。

  陈奭荣清楚地记得,那是2014年春天,他刚满二十七岁。在广州,他外贸内贸做了几年,始终也理不出什么头绪,想起之前从报纸上看到鼓励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想想同龄人基本外出了,村里很多地空着,或许种地是一条出路。

  于是,他打起背包,乘坐长途汽车返回广东台山,又从台山汽车站搭巴士到斗山镇斗山圩,从斗山圩搭摩托车返回五福村。

  正在田间翻地的父亲,见陈奭荣背着包回来,纳闷地问:“刚刚上工,怎么就回来?”陈奭荣说:“不在广州干了。”父亲问:“去哪儿干?”陈奭荣说:“回来干。”“回来干什么?”“回来种地,种水稻。”父亲听得目瞪口呆,愕然道:“我种了大半辈子水稻,也没种出什么名堂,最大的光荣就是送你到广州上了学,可你现在又要回村种水稻,那你读书干吗?不读书难道不会种水稻吗?”

  陈奭荣知道,那个时候,村里个个以走出去为荣。自己好不容易走出去了,再回来,确实很难让父母接受。就算回来,如果在本地找家正式单位,有个稳定工作,也会让父母觉得脸上有光。现在可好,自己在广州待了几年回来种地,不管谁看,都有灰溜溜的感觉。

  怎么办?开弓没有回头箭。父亲说:“家里有四亩地,你想怎么种就怎么种。种不成,乖乖出去打工。”陈奭荣摇摇头:“四亩不够。”

  父亲惊讶:“不够?你以为种地是闹着玩吗?”“真的不够。”“不够就租,村里的地倒是不缺。”“那就再租三十亩吧!”

  陈奭荣不是不知道水田劳作的辛苦。这里地处岭南,靠近南海,一年好几场台风,如果水稻六七成熟的时候遇到台风,抢收不是,不抢收也不是——抢收收来一把糠,不抢收可能颗粒皆无。水稻也挺“娇贵”,喜水,又怕水。水少了,旱死;水多了,浸水太多也会烂根。岭南炎热,一年到头都是农忙季节,根本没有休息时间。最热的那些天,在外面摇摇扇子就满身是汗,更何况田间劳作?

  “一辈子想学成个庄稼人,也难。你好好学吧。”父亲一声叹息。

  二

  陈奭荣回到乡下,当起了真正的“庄稼人”之后,很快就从父亲的叹息里咂摸出了滋味。

  当初陈奭荣决定回家种地的时候,很多朋友都劝他,说来说去离不开一个字:“难”。种过一茬水稻,陈奭荣对这个“难”字懂了很多。村里人的收入来源很单一,绝大多数人家和他家一样,靠区区几亩水田过活,而且都是巴掌大的地块,东一块西一块,开个机械进来都转不了身,只能靠牛拉犁或者人工翻地,能不难?种田全靠人工,育秧靠人工,插秧靠人工,施肥靠人工,打药靠人工,收割、脱粒、舂米,样样都是人工,难上难。村里年轻人都不种地了,个个觉得种地又辛苦又没面子。

  种稻要吃苦,但不能让种稻太辛苦。太辛苦,不论是谁都受不了。为了降低种稻的“辛苦指数”,陈奭荣决定先从育秧下手。

  过去村里都是人工育秧,家家户户各自为战,一个秧盘大约用稻种九斤,不时还要被鸟雀啄食。用机器集中育秧,稻种的用量减少到六斤,而且点种均匀、成活率高。到了育秧时节,一块块塑料盘上铺设松软的腐殖质,里面密密麻麻长满了嫩绿的稻苗,像春天的韭菜一样憋着劲儿长。秧盘行列整齐,一排排延伸到地头。陈奭荣站在田头,望着秧盘,眼前就幻化出一眼望不到边的碧绿稻田。

  育秧只是第一步。在陈奭荣看来,插秧、施肥、打药、收割,样样都要改进。插秧用机器效率才高,但“巴掌田”里没法施展,只能推动土地流转,让小田变大田,搞规模化种植。这里雨水多,不能像过去那样撒化肥,要往土壤里搅拌缓释肥,让肥力缓慢释放,这样能避免排水时把肥力带走。打药,也不能像过去那样背个喷壶喷,一天也打不了多少,要用机器打药。为此陈奭荣特意去考了无人机驾驶证,无人机飞一趟就能喷十几亩,比人工快了不知多少倍。另外,他还借助农机具购置补贴,购买了许多现代化农具。

  其实,陈奭荣遇到的最大难题,还不是这些。第一季收了稻谷,他去都斛镇的海鲜街卖,主打“原生态稻谷”,不料卖不出什么好价钱。台山市都斛镇、斗山镇、端芬镇、广海镇等地都有水稻连片种植,盛产当地特色的丝苗米,一粒粒洁白如玉、晶莹剔透,色香形味俱佳,无论观感还是口感都属上乘,可是没有打响品牌,买家都当是“大路货”。

  血气方刚的陈奭荣,一时陷入沉思。

  三

  “不能光让种稻人少流汗,还要让种稻人的汗水更值钱!”

  要想种稻成功,光靠机械化是不够的,必须走水稻产业化之路。陈奭荣埋下头来,用心钻研,渐渐摸索出了一些门道。

  他先是搞起稻鸭共生,每亩稻田大约可以放养一二十只鸭子。因为是无污染纯绿色放养,鸭子在市场上价格很不错,卖鸭子的收入大约和稻谷相当。稻田里养鸭子,几乎不用投放饲料,水田里有很多螺、水草和浮游生物,鸭子基本够吃了。田里的螺繁殖很快,特别是福寿螺。以鸭治螺,一举两得。而且鸭子在稻田里嬉戏觅食,不但可以翻松泥土,排泄物还是很好的肥料。等到稻子结穗时,就把鸭子收了,“稻生鸭”很受消费者青睐。

  另一边,脱米后的稻壳也能综合利用。这些稻壳,以往要么翻土犁田时当成有机肥料埋入地里,要么直接撒在菜地里,或者用来煮饭烧火,有时甚至当成垃圾扔掉。陈奭荣根据饲养用途,将稻壳混合玉米、红薯叶子加工成饲料,养猪、养鸡、养鸭、养鹅、养鱼都不错,价格又和稻谷相当。

  好琢磨、爱总结的陈奭荣,还从自己的稻田实践里总结出了三个“七”。

  他注册了属于自己的丝苗米商标,把稻谷脱粒加工后,通过网络电商销售,市价是稻谷的七倍。在整洁的加工厂里,一袋袋金黄稻谷被倒进巨大的脱壳漏斗,伴着“隆隆”声响,一粒粒白花花的大米跳跃而出。满当当的仓库里,整齐地摆着一袋袋大米,等着物流发货。

  他将碎米粒制作成米粉,并注册了品牌进行销售,煮和泡都行,和方便面一样,市场价格又是稻谷的七倍。一碗就是一根粉,一包正好煮一碗,丝滑筋道,回味悠长。游子归来,首先要吃一碗家乡的粉,离乡时都在行囊背包里装上几包粉。一碗碗爽爽的粉,承载了满满的乡愁和家乡的味道。

  第三个“七”的奥妙,则在稻田里:“稻田研学、稻田旅游、稻田民宿的文旅附加收入,是田里稻谷的七倍。”陈奭荣站在稻田旁竖立的规划图板前,信心满怀。他已经做了整体规划,系统开发乡村文旅项目。做项目当然是要赚钱,但他的希望不止于此,更重要的是要让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知道粮食来之不易,谨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四

  经过九年种稻磨练,三十六岁的陈奭荣身体结实了许多,脸、胳膊、腿,外露的皮肤都晒成了古铜色。陈奭荣经营的绿稻农场,从三十亩发展到五百亩。他扩建了育苗基地,秧苗供应周边万余亩水稻种植。他还牵头成立农业合作社,吸引周边村民以土地入股,推动更多的小田变大田,让旧日弯弯绕绕的条条田埂消失在大片稻田中。“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各种荣誉也纷至沓来。

  2023年,陈奭荣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这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事。他提了一条关于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很快,农业农村部针对陈奭荣代表提出的“良种”“良法”“良田”“良机”“良制”五项建议,一一作出详细答复。

  “水稻是知道报恩的。”陈奭荣说,“你对它好,它就对你好。作为种稻人,我也常有报恩的心,没有国家的强农政策,种稻事业就没有今天这么好的前景。”

  台山市的农业、渔业基础很好。斗山镇位于台山市南部,土质肥沃,利于种稻,坊间有“日进斗金,金山银山”之说。经过各方面努力,台山大米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从此有了响当当的品牌。

  岭南九月,金黄与碧绿交替,收获与希望并存,田野里到处是热气腾腾的景象。两脚踩在水田里的陈奭荣,目光坚毅,遥望远方。眼前,是一望无垠的稻浪,又是一个丰收年…… (刘利元)

  版式设计:张丹峰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听取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

  • 习近平率中央代表团抵达拉萨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张伟团队联合德国、美国等国科研人员,首创室温催化转化技术,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2025-08-20 09:47
南京大学研究团队与国际合作者在82光年外的唧筒座天区发现了一个极其罕见的两级四星系统,这是相互环绕的一对超冷褐矮星与一对年轻红矮星。
2025-08-20 09:44
走过70多年,沈阳机床矢志攻关高端机床,其突围历程给人不少启示。
2025-08-20 09:39
2016年,四处“求医问药”的马朝东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手中接过“药方”——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带病滁菊植株进行离体脱毒与再生。
2025-08-20 09:34
西湖大学工学院姜汉卿实验室研发的新一代软体机器人,首次让昆虫尺度的软体机器人在复杂户外环境中实现完全自主运动。
2025-08-20 09:32
科学家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全碳分子——环[48]碳(C48)。
2025-08-19 09:46
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刘凯团队开发出首个N型热电弹性体,即“热电橡胶”,为柔性电子学和可穿戴设备的能源采集技术提供了新方案。
2025-08-19 09:44
作为全球最具危害性的恶性入侵杂草之一,薇甘菊以惊人的繁殖速度和强大的环境适应性,严重破坏了亚洲、太平洋地区及中国华南地区的生态。
2025-08-19 09:43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产销量、充电桩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2025-08-19 09:41
记者从国家数据局获悉:中文数据在国内大模型的训练性能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5-08-19 09:35
大约4亿年前,脊椎动物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海洋,鱼类尚未进化出适应陆地行走的四肢。”  2016年,Szrek和同事曾报告在圣十字山脉发现类似化石,他们认为这些痕迹属于一种正在捕食的古代肺鱼。
2025-08-18 10:28
8月15日,在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期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主席王金南代表学术界发布了“生态文明领域20项重大科技成果”。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应用于我国70%以上海上风电项目,大力推动我国海上风电技术和产业从“跟跑”到“领跑”。
2025-08-18 10:28
研究人员指出,决定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因素,是电池的正负极能够容纳多少锂离子,目前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不高的主要症结就在于此。“这足以证明离域电解液显著提升了电池性能,特别是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方面的优越性。
2025-08-18 10:26
一张植被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植物群落的状况,是做好保护和发展工作的一个基础。3.7万多个野外调查样点支撑的新图,为青藏高原变暖、变湿的趋势提供植被地理学证据,进一步夯实了保护和发展的根基。
2025-08-18 10:25
从“暴雨引发山体滑坡”的伪造视频到“核电站泄漏”的AI生成新闻稿,“AI谣言”表现形式多样,让不少群众一度信以为真。某科技论坛上,一名网友上传教程:用开源AI模型,输入“生成一张某市发生恐袭的图片”,30秒即可获得以假乱真的画面。
2025-08-18 10:24
脂肪肝、血压偏高、空腹血糖异常……一些以往更多与中老年相关的健康问题,正悄然在不少年轻人身上显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方面,我们开发了DeepDR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助力基层医生解读眼底片子。
2025-08-15 09:54
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只对特定病毒有效,因此,拥有一种作用广泛的治疗方法将极具价值。对于耐药性问题,Bogunovic认为,只要这种抗病毒药物包含一系列针对病毒不同生命周期的干扰素触发蛋白,病毒就不太可能对其产生耐药性。
2025-08-15 09:53
经过多年持续攻坚,数字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据测算,2024年,上市数据企业平均研发投入较“十三五”末增长79%,产业链创新活力持续增强。
2025-08-15 09:45
我国又一个超千亿立方米的大型深层整装页岩气田诞生。
2025-08-15 09:42
随着电动交通、低空经济、消费电子、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迅速发展,人们对高能量、长续航可充放电池的需求日益迫切。
2025-08-15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