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在一望无垠的稻浪里(我们这里的年轻人)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东> 要闻 > 正文

在一望无垠的稻浪里(我们这里的年轻人)

来源:人民日报2023-09-27 09:13

  一

  “回家种地?门儿都没有!”陈奭荣怎么也没想到,第一个反对他种水稻的,竟然是自己的父亲。

  陈奭荣清楚地记得,那是2014年春天,他刚满二十七岁。在广州,他外贸内贸做了几年,始终也理不出什么头绪,想起之前从报纸上看到鼓励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想想同龄人基本外出了,村里很多地空着,或许种地是一条出路。

  于是,他打起背包,乘坐长途汽车返回广东台山,又从台山汽车站搭巴士到斗山镇斗山圩,从斗山圩搭摩托车返回五福村。

  正在田间翻地的父亲,见陈奭荣背着包回来,纳闷地问:“刚刚上工,怎么就回来?”陈奭荣说:“不在广州干了。”父亲问:“去哪儿干?”陈奭荣说:“回来干。”“回来干什么?”“回来种地,种水稻。”父亲听得目瞪口呆,愕然道:“我种了大半辈子水稻,也没种出什么名堂,最大的光荣就是送你到广州上了学,可你现在又要回村种水稻,那你读书干吗?不读书难道不会种水稻吗?”

  陈奭荣知道,那个时候,村里个个以走出去为荣。自己好不容易走出去了,再回来,确实很难让父母接受。就算回来,如果在本地找家正式单位,有个稳定工作,也会让父母觉得脸上有光。现在可好,自己在广州待了几年回来种地,不管谁看,都有灰溜溜的感觉。

  怎么办?开弓没有回头箭。父亲说:“家里有四亩地,你想怎么种就怎么种。种不成,乖乖出去打工。”陈奭荣摇摇头:“四亩不够。”

  父亲惊讶:“不够?你以为种地是闹着玩吗?”“真的不够。”“不够就租,村里的地倒是不缺。”“那就再租三十亩吧!”

  陈奭荣不是不知道水田劳作的辛苦。这里地处岭南,靠近南海,一年好几场台风,如果水稻六七成熟的时候遇到台风,抢收不是,不抢收也不是——抢收收来一把糠,不抢收可能颗粒皆无。水稻也挺“娇贵”,喜水,又怕水。水少了,旱死;水多了,浸水太多也会烂根。岭南炎热,一年到头都是农忙季节,根本没有休息时间。最热的那些天,在外面摇摇扇子就满身是汗,更何况田间劳作?

  “一辈子想学成个庄稼人,也难。你好好学吧。”父亲一声叹息。

  二

  陈奭荣回到乡下,当起了真正的“庄稼人”之后,很快就从父亲的叹息里咂摸出了滋味。

  当初陈奭荣决定回家种地的时候,很多朋友都劝他,说来说去离不开一个字:“难”。种过一茬水稻,陈奭荣对这个“难”字懂了很多。村里人的收入来源很单一,绝大多数人家和他家一样,靠区区几亩水田过活,而且都是巴掌大的地块,东一块西一块,开个机械进来都转不了身,只能靠牛拉犁或者人工翻地,能不难?种田全靠人工,育秧靠人工,插秧靠人工,施肥靠人工,打药靠人工,收割、脱粒、舂米,样样都是人工,难上难。村里年轻人都不种地了,个个觉得种地又辛苦又没面子。

  种稻要吃苦,但不能让种稻太辛苦。太辛苦,不论是谁都受不了。为了降低种稻的“辛苦指数”,陈奭荣决定先从育秧下手。

  过去村里都是人工育秧,家家户户各自为战,一个秧盘大约用稻种九斤,不时还要被鸟雀啄食。用机器集中育秧,稻种的用量减少到六斤,而且点种均匀、成活率高。到了育秧时节,一块块塑料盘上铺设松软的腐殖质,里面密密麻麻长满了嫩绿的稻苗,像春天的韭菜一样憋着劲儿长。秧盘行列整齐,一排排延伸到地头。陈奭荣站在田头,望着秧盘,眼前就幻化出一眼望不到边的碧绿稻田。

  育秧只是第一步。在陈奭荣看来,插秧、施肥、打药、收割,样样都要改进。插秧用机器效率才高,但“巴掌田”里没法施展,只能推动土地流转,让小田变大田,搞规模化种植。这里雨水多,不能像过去那样撒化肥,要往土壤里搅拌缓释肥,让肥力缓慢释放,这样能避免排水时把肥力带走。打药,也不能像过去那样背个喷壶喷,一天也打不了多少,要用机器打药。为此陈奭荣特意去考了无人机驾驶证,无人机飞一趟就能喷十几亩,比人工快了不知多少倍。另外,他还借助农机具购置补贴,购买了许多现代化农具。

  其实,陈奭荣遇到的最大难题,还不是这些。第一季收了稻谷,他去都斛镇的海鲜街卖,主打“原生态稻谷”,不料卖不出什么好价钱。台山市都斛镇、斗山镇、端芬镇、广海镇等地都有水稻连片种植,盛产当地特色的丝苗米,一粒粒洁白如玉、晶莹剔透,色香形味俱佳,无论观感还是口感都属上乘,可是没有打响品牌,买家都当是“大路货”。

  血气方刚的陈奭荣,一时陷入沉思。

  三

  “不能光让种稻人少流汗,还要让种稻人的汗水更值钱!”

  要想种稻成功,光靠机械化是不够的,必须走水稻产业化之路。陈奭荣埋下头来,用心钻研,渐渐摸索出了一些门道。

  他先是搞起稻鸭共生,每亩稻田大约可以放养一二十只鸭子。因为是无污染纯绿色放养,鸭子在市场上价格很不错,卖鸭子的收入大约和稻谷相当。稻田里养鸭子,几乎不用投放饲料,水田里有很多螺、水草和浮游生物,鸭子基本够吃了。田里的螺繁殖很快,特别是福寿螺。以鸭治螺,一举两得。而且鸭子在稻田里嬉戏觅食,不但可以翻松泥土,排泄物还是很好的肥料。等到稻子结穗时,就把鸭子收了,“稻生鸭”很受消费者青睐。

  另一边,脱米后的稻壳也能综合利用。这些稻壳,以往要么翻土犁田时当成有机肥料埋入地里,要么直接撒在菜地里,或者用来煮饭烧火,有时甚至当成垃圾扔掉。陈奭荣根据饲养用途,将稻壳混合玉米、红薯叶子加工成饲料,养猪、养鸡、养鸭、养鹅、养鱼都不错,价格又和稻谷相当。

  好琢磨、爱总结的陈奭荣,还从自己的稻田实践里总结出了三个“七”。

  他注册了属于自己的丝苗米商标,把稻谷脱粒加工后,通过网络电商销售,市价是稻谷的七倍。在整洁的加工厂里,一袋袋金黄稻谷被倒进巨大的脱壳漏斗,伴着“隆隆”声响,一粒粒白花花的大米跳跃而出。满当当的仓库里,整齐地摆着一袋袋大米,等着物流发货。

  他将碎米粒制作成米粉,并注册了品牌进行销售,煮和泡都行,和方便面一样,市场价格又是稻谷的七倍。一碗就是一根粉,一包正好煮一碗,丝滑筋道,回味悠长。游子归来,首先要吃一碗家乡的粉,离乡时都在行囊背包里装上几包粉。一碗碗爽爽的粉,承载了满满的乡愁和家乡的味道。

  第三个“七”的奥妙,则在稻田里:“稻田研学、稻田旅游、稻田民宿的文旅附加收入,是田里稻谷的七倍。”陈奭荣站在稻田旁竖立的规划图板前,信心满怀。他已经做了整体规划,系统开发乡村文旅项目。做项目当然是要赚钱,但他的希望不止于此,更重要的是要让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知道粮食来之不易,谨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四

  经过九年种稻磨练,三十六岁的陈奭荣身体结实了许多,脸、胳膊、腿,外露的皮肤都晒成了古铜色。陈奭荣经营的绿稻农场,从三十亩发展到五百亩。他扩建了育苗基地,秧苗供应周边万余亩水稻种植。他还牵头成立农业合作社,吸引周边村民以土地入股,推动更多的小田变大田,让旧日弯弯绕绕的条条田埂消失在大片稻田中。“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各种荣誉也纷至沓来。

  2023年,陈奭荣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这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事。他提了一条关于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很快,农业农村部针对陈奭荣代表提出的“良种”“良法”“良田”“良机”“良制”五项建议,一一作出详细答复。

  “水稻是知道报恩的。”陈奭荣说,“你对它好,它就对你好。作为种稻人,我也常有报恩的心,没有国家的强农政策,种稻事业就没有今天这么好的前景。”

  台山市的农业、渔业基础很好。斗山镇位于台山市南部,土质肥沃,利于种稻,坊间有“日进斗金,金山银山”之说。经过各方面努力,台山大米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从此有了响当当的品牌。

  岭南九月,金黄与碧绿交替,收获与希望并存,田野里到处是热气腾腾的景象。两脚踩在水田里的陈奭荣,目光坚毅,遥望远方。眼前,是一望无垠的稻浪,又是一个丰收年…… (刘利元)

  版式设计:张丹峰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迎接助残日

  • 阿富汗西部洪水灾害致50人死亡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金塘海底隧道是甬舟铁路全线控制性工程,位于宁波与舟山之间金塘水道下方,全长16.18公里,其中盾构段长11.21公里。
2024-05-17 10:14
据估算,每辆新能源汽车每年减碳约1.66吨,中国2023年出口120万辆新能源车,每年可减碳约200万吨。
2024-05-17 10:10
5月15日,由载人航天工程投资建设、我国首个液体火箭发动机垂直高空模拟试验台考台点火试验成功,试验台发动机具备在千帕级以下真空工作环境中持续千秒的高空模拟试验能力
2024-05-17 10:08
4月29日11时08分,随着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机“领航号”刀盘缓缓转动,南通的崇太长江隧道正式进入盾构掘进阶段,这条深潜地底的机械巨龙,将在长江水下掘进11.325千米,崇明岛不通高铁的历史即将终结。
2024-05-17 10:07
立足“三地一区”的战略定位,安徽正在将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转化为通江达海、左右逢源的发展优势。
2024-05-17 10:03
在建设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方面,江西将立足自身特色,发挥比较优势,不断推动制造业的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2024-05-17 10:01
伴随螺旋桨的轰鸣,一辆“空中的士”——旅航者X2正展翅翱翔。看完飞行表演,步入小鹏汇天展示厅,大家对这辆“会飞的汽车”充满好奇。
2024-05-16 10:29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2023年全国健康素养监测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9.70%,比2022年提高1.92个百分点,继续呈现稳步提升态势。
2024-05-16 10:26
这对宇宙线粒子的传播、星系气体的动力学和宇宙磁场演化等研究领域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观测结果
2024-05-16 09:36
近日,前往月球探索的中国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
2024-05-16 09:08
《自然》杂志审稿人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们的成果开启了量子互联网研究的新篇章”,“为未来大规模量子网络铺平了道路”。
2024-05-16 09:02
日前,广东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梁勤儒带队上线“广东民声热线”节目,拎着一篮“冻眠”荔枝上台“带货”。
2024-05-16 08:59
既然有“小时”,那么是否也有“大时”?东西方的历法计时方法有何异同?如何看待不同文明之间历法计时的交流与发展?
2024-05-15 17:04
微生物合成天然产物时,大量合成基因仍处于沉默状态,限制了更多新天然产物的合成,这些产物被称为微生物“生命暗物质”。”罗小舟介绍,团队将持续推进菌株的开发改造工作,探索链霉菌在生产抗生素和天然产物等方面的产业应用。
2024-05-15 10:18
十四次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中国残联14日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今年全国助残日活动的主题为“科技助残,共享美好生活”,并介绍科技助残工作进展和科技助残创新案例。
2024-05-15 10:16
为促进数字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将自2024年9月1日起施行。在着力规范竞争方面,《规定》顺应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新特点、新趋势、新要求,完善各类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认定标准及规制要求。
2024-05-15 10:15
研究团队经过大量研究论证过程,为仿萤火虫通信无人机装备了多项先进智能算法及技术,充分确保了无人机集群的智能化和稳定性。”团队负责人介绍,未来,团队将继续在仿萤火虫通信无人机通信距离、速率、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2024-05-15 10:14
近日,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监测中心预警了一起因施工作业导致的供水泄漏三级风险事件:在人流量较大的蜀山区金寨路与南二环交口附近,管道长期暗漏,很可能导致路面塌陷。
2024-05-15 10:13
据近期《自然·通讯》杂志报道,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机器学习工具创建了一个表现出混沌行为的电子电路的数字孪生模型。结果表明,新方法与线性方法相比,实现了更高的准确度,且比以前基于机器学习的控制器的计算复杂性显著降低。
2024-05-14 10:36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物理学家、HEPS工程副总指挥李煜辉表示,HEPS不是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建造,而是从头开始建造。
2024-05-15 10: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