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探访广州南沙“蛙鱼共生”生态养殖基地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东> 要闻 > 正文

探访广州南沙“蛙鱼共生”生态养殖基地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3-05-30 09:44

  广州盛世瑭丰渔业基地 周礼雄 摄

  中新网广州5月29日电(程景伟罗茵)广东“渔业轻骑兵记者乡村行”第五站29日走进广州南沙塘头,实地调研“蛙鱼共生”生态健康养殖模式。

  位于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天益村的广州盛世瑭丰渔业基地,是广东省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该基地面积约465亩,其中鳜鱼养殖面积约150亩,蛙池面积约有10亩。

  记者站在基地塘头看到,这里有一批鱼塘,大多鱼塘池水不少,也有池塘完全没水。“没水的池塘,是在晒塘,在烈日暴晒下,池塘可以改善环境,减少病害。”盛世瑭丰公司相关负责人赖小姐说。

  牛蛙养殖场 周礼雄 摄

  记者来到搭建了遮阳棚的蛙池,看到大量牛蛙聚集,有些还处于蝌蚪状态。

  谈起该基地实行的“蛙鱼共生”养殖模式,赖小姐表示,1亩蛙池配备10亩鱼塘,蛙池在中间,两个鱼塘布设在两边,池塘放养鲮鱼苗,蛙池养殖尾水会排进养殖鲮鱼的池塘。由于牛蛙排泄物的蛋白含量高,可以作为鲮鱼的饵料,并实现了无需另外投料。

  鲮鱼苗养到一定规格之后,便可用作鳜鱼的饵料。而池塘里的尾水经过两级生物过滤之后,又再回到蛙池,如此循环使用,形成了“牛蛙-鲮鱼-鳜鱼”共生生态循环模式。

  “2017年开始,我们开始养殖牛蛙,也试验过多种模式。特别是蛙池面积和池塘面积的配比,从1:5到1:7再到1:10,直到2020年才固定下来。”赖小姐表示,这一过程中,广东农技服务渔业“轻骑兵”为该基地提供了很多帮助,包括政策解读、技术指导和样品检测等。

  据介绍,在“蛙鱼共生”养殖模式下,该基地一年可以养殖3造牛蛙,牛蛙年亩产量约5万斤至7万斤,成蛙直供广州番禺清河市场。2023年第一批成蛙已于3月出售完毕,下一批预计在7月;加上鳜鱼及鲮鱼的产值,今年该基地的整体效益将相当可观。

  此次活动中,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张家松观察和询问了该基地牛蛙的生长情况,并提出了建议。他表示,该基地在推进牛蛙健康养殖方面做了非常好的示范。若从长远发展考虑,还需要加强牛蛙的良种选育。

  近年来,盛世瑭丰公司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进行合作,共建牛蛙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以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与示范引领作用,加强产研结合,更好地推动南沙区渔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接下来,双方计划合作建设水产养殖检测站。

  据了解,农技服务“轻骑兵乡村行”是广东省独特的创新农技服务模式,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统筹的各级农技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力量,深入生产一线,围绕各地产业发展和技术需求,开展调研生产情况、了解养殖技术需求、开展技术培训、对接帮扶资源等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在推动牛蛙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方面,广东农技服务渔业“轻骑兵”一直在行动,针对牛蛙生产中的问题,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牵头成立了牛蛙工作组和专家组,在牛蛙健康养殖、疫病防控、尾水治理等方面进行联合技术攻关,为其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