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千万人的视觉表达!东莞城市标识“上新”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东> 要闻 > 正文

千万人的视觉表达!东莞城市标识“上新”

来源:广州日报·新花城2023-03-30 13:55

  莞香花凝结着莞人坚忍不拔的精神气质,时尚设计彰显出城市的青春活力,丰富多元的辅助图形传递着“双万”东莞的新精彩……近日,全新升级后的东莞城市标识正式亮相。

千万人的视觉表达!东莞城市标识“上新”

  作为千万人口共同的视觉表达,升级版的东莞城市标识将助推“双万”东莞城市形象加速“出圈”,进一步擦亮近代史开篇地、国际制造名城、潮流东莞、篮球城市等四张城市文化名片,加快推进东莞文化强市建设。

  延续:以莞香花为标识,传承莞人精神

  城市标识是城市精神、城市品质、城市品位的外在表达。2011年,东莞发布城市标识,以“绽放的莞香花”作为设计原型,以“每天绽放新精彩”作为宣传口号。该标识自发布以来,在市内各类活动和公共场所使用广泛,社会接受度高。

千万人的视觉表达!东莞城市标识“上新”

  正因为莞香花对东莞具有代表意义,“每天绽放新精彩”生动表达了东莞,此次全新升级后的城市标识同2011年版本一脉相承,延续了相同的视觉标识和宣传口号。

  莞香花“花团锦簇”,寓意东莞组团式发展轨迹及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勃勃生机;莞香清香淡雅、伤后结香,是莞人低调务实、坚韧不拔精神气质的最好表达;莞香贸易由来已久,是东莞敢为人先、海纳百川的开放包容精神的生动体现;莞香品位高雅,寓意东莞城市品质、品位不断迈向新台阶。城市宣传口号“每天绽放新精彩”既是东莞既往发展的写照,也是“双万”东莞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结果。

  微调:现代的设计展示城市青春活力

  迈入全国“双万”城市新赛道,东莞提出“双聚焦”“双实现”的发展目标。为了更好地助力城市形象“出圈”,服务东莞高质量发展大局,新发布的城市标识在原有的基础上微调,一方面是保存多年积累的受众基础,另一方面与“双聚焦”“双实现”发展目标相匹配,寓意面向未来、精彩升级。

千万人的视觉表达!东莞城市标识“上新”

  新版标识中,莞香花花瓣造型更加圆润,字体更加简洁,色彩更时尚,辅助图形更丰富,整体视觉效果更现代,彰显东莞“青春之城、活力之城”的形象,更符合千万人的审美需求。作为一座平均年龄只有34岁的“年轻”城市,千万人在这里追逐梦想,让东莞在科技、制造、人文、生态等方面不断出新、出彩,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更是“精彩无止境”。

  新增:四种色调代表四张城市文化名片

  新版东莞城市标识依然以红、蓝、橙、绿为主色调,分别寓意开放创新之花、科创制造之花、创意时尚之花、青春活力之花在东莞大地全面绽放,也象征着“近代史开篇地”“国际制造名城”“潮流东莞”“篮球城市”等城市名片的多姿多彩。

千万人的视觉表达!东莞城市标识“上新”

  虎门大桥、莞香花、西城楼、可园、龙舟、东莞制造、篮球中心、滨海湾大桥……在配套发布的新版《东莞城市品牌视觉识别系统管理手册》中,20种能够代表东莞的辅助图形呈现城市的底蕴和精彩,助力传播更多维、立体的城市形象。

  手册中还设计了多种场景下的参考应用,将真正让城市品牌标识走进市民群众的眼里,驻在心里,成为千万人共同的视觉表达。

  面向未来,东莞将实施城市标识系统推广工程,通过推动城市标识管理规范化、城市标识应用全覆盖、城市标识推广立体化,推动精彩东莞形象入脑入心、活灵活现,强化城市形象传播。

  推介:炫酷演绎动画发布,城市标识“动”起来

  古炮台、烟枪雕塑、翻动的史书勾勒出近代史开篇地的轮廓,手机、机器人、散裂中子源演绎出国际制造名城的精彩,音乐、滑板、潮玩幻化出潮流东莞的炫酷形象,篮球雕塑、灌篮等擦亮篮球城市的名片……东莞还首次发布了城市标识演绎动画,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擦亮四张名片,推动全新的城市标识深入市民心中。

  短短的30秒,东莞城市标识的内涵和城市独特魅力呈现得淋漓尽致,简洁时尚的画面、活力动感的音乐、轻松活泼的基调,带来别具一格的视觉冲击力,令人耳目一新,让观众对东莞、对东莞城市标识有了全新认识。

  反响:东莞城市品牌标识受到各界好评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志安表示,一句口号、一个标识,是城市品牌传播的重要承载,难能可贵的在于坚持,久久为功。新修订的东莞城市标识,视觉效果上更有活力、更具动感,与旧标识有传承有发展,把“精彩”的城市活力演绎和体现得更加直接、鲜明。

  东莞理工学院文传学院院长田根胜表示,东莞城市品牌标识得到认同,尤其是其背后蕴含的精神们能够凝聚广大东莞人的共识和力量,鼓舞人们奋斗、拼搏。

  刚果民主共和国中华总商会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非洲校友会会长张琪在看到东莞城市品牌标识后,认为标识立意新颖,展示了东莞年轻又享誉全球的世界工厂的一面,“绽放的莞香花”颜色、用笔鲜活,表现了东莞的活跃、进取、包容、传承,非常喜欢,非常赞同。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汪万里 通讯员 莞宣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杨洪权

[ 责编:李昱莹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研发投入强度达2.68%;研发人员总量位居世界第一。
2025-09-19 09:59
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仿真技术,开发数字化、智能化评估工具,突破青少年国防素养评估的时空限制和算力瓶颈。
2025-09-19 09:56
大质量恒星是指质量大于8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它们往往形成于大尺度、复杂且高度动态的气体环境中,在宇宙演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2025-09-19 09:53
近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本次任务中的一颗卫星使用了全球首款卷式全柔性太阳翼。
2025-09-19 09:48
秋日的阳光遍洒层层山峦,照得坡地上整齐排列的深蓝色光伏板熠熠生辉。
2025-09-19 09:38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