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广州中医药大学许能贵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发文首次揭示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重要机制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东> 要闻 > 正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许能贵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发文首次揭示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重要机制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3-02-14 23:05

  2月13日,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针灸研究中心许能贵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IF: 17.694)在线发表题为“Electroacupuncture improves swallowing function in a post-stroke dysphagia mouse model by activating the motor cortex inputs to the nucleus tractus solitarii through the parabrachial nuclei”的文章。

  该研究解析了M1-PBN-NTS神经环路在电针CV23(廉泉穴)中调控吞咽功能中的重要作用,首次揭示了电针刺激廉泉穴治疗吞咽障碍现代神经生物学机制,为“说明白,讲清楚”针灸疗效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学基础。这是我国中医针刺研究领域首篇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的论文。

1676342238036

  《Nature Communications》属于Nature出版社,是自然斯普林格集团下属Nature系列期刊中的综合类子刊。该论文是针对中医基本理论的现代研究,是许能贵教授团队又一次取得的突破性研究成果。研究的突出创新成效进一步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以及中医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升了我国中医针灸在医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针灸的疗效验证是制约中医针灸发展的瓶颈问题,根据WHO的有关报告发现,部分原因是支持针灸作用机制的研究有时质量不高,以致有效的治疗措施无法在国际上及时转化和应用。许能贵教授团队从多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发现,作为一种传统非药物治疗,针灸被认为对治疗吞咽障碍有益。其中,对位于舌骨上方凹陷处廉泉穴(CV23)的电刺激常被用来治疗吞咽障碍。然而,对这种通过外周穴位的刺激方法治疗吞咽障碍的神经机制知之甚少。在这篇文章中,首先利用跨多突触的病毒神经示踪技术在初级运动皮层(M1)中发现了一簇兴奋性神经元,并通过化学遗传技术验证了调控这类兴奋性神经元可以调节参与吞咽行为的重要肌肉下颌舌骨肌的活动。

  M1的局灶性缺血能模拟中风后吞咽障碍(PSD)病理,这种功能障碍可以通过电针刺激CV23穴位来治疗,并且依赖于对侧M1的兴奋性神经元的激活。此外,通过神经示踪结合光遗传、化学遗传、在体多通道记录等技术验证了存在由M1到孤束核(NTS)的直接和间接突触投射,且M1可调节臂旁核(PBN)和孤束核(NTS)中的神经元。光遗传调控M1能诱导的吞咽肌电反应,且M1对PBN和NTS的激活调节也是电针改善PSD后吞咽功能产生所必须的。

  研究结果揭示了M1-PBN-NTS神经环路在驱动EA-CV23对吞咽功能障碍保护作用方面的重要性,从而揭示了吞咽困难干预的潜在策略。

  此外,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C1709100, 2019YFC17091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123008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774406)等项目的支持。(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春燕 通讯员姚露露)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庆节的坚守

  • 无人机香江璀璨庆“双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近年来,科技创新能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将科技创新视为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纷纷加快布局、加大投入,以抢占未来技术制高点。
2023-10-02 09:06
10月1日中午,杭州亚运会赛程过半。中国队金牌达到114枚,以218枚奖牌的总数,牢牢占据亚运会奖牌榜第一名的位置。
2023-10-01 15:19
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27日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返回上海,标志着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圆满完成。
2023-09-28 10:10
气候变化是当代人类面临的最为紧迫和复杂的全球性危机和挑战之一。尤其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在人类活动的主要影响下,世界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显著特征的气候变化
2023-09-28 10:55
从探索星辰大海,到聚焦国家需要,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成长为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怀揣科技报国理想,太原理工大学学生王煜尘成为中国极地科考史上在站时间最长的大学生。
2023-09-28 10:50
在淳安界首体育中心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现场,中国队选手鲍珊菊、苑丽颖和郭裕芳意气风发,头戴“哪吒”头盔,脚踩“风火轮”,在“碗”状的环形赛道上飞速旋转,以打破亚运会纪录的成绩夺得冠军。
2023-09-28 10:49
27日,在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伊春西站施工现场,重达556吨的站房屋面球形网架结构顺利顶升到位,标志着由中铁建设集团承建的我国最北高铁站——伊春西站正式封顶。至此,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全线站房施工将全面转入站房屋面和装饰装修阶段。
2023-09-28 10:48
46秒376!9月26日,杭州亚运会淳安赛区迎来了新的纪录!
2023-09-28 10:15
农业农村部26日召开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现场观摩暨秋冬种工作部署会。
2023-09-28 10:12
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通过工艺测试,正式建成。
2023-09-28 10:07
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2023-09-28 10:03
随后,越来越多的探测结果为月球“南极”撞击坑底部永久阴影区内存在“水冰”提供了有力证据。
2023-09-27 10:11
在位于浙江杭州萧山区的杭州亚运会赛事总指挥部,一块综合智慧大屏正实时更新反映场馆状况的各类数据。
2023-09-27 10:08
作为一种旨在收集、保存、解释和利用个人和社区在过去事件中的经历、记忆、观点与情感的研究方法与学科领域,通过积极倾听地球居民的声音,口述史成为理解和探讨个人和社区如何经历、解释、传播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工具。
2023-09-28 10:27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研究团队用一个模拟温湿度模式的气候模型预测,整个未来超大陆将会超过哺乳动物热应激极限。
2023-09-27 10:06
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个由大到小的层面。
2023-09-27 10:02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密钥分发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23-09-27 09:46
日前,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传友教授团队在国际植物学领域顶尖期刊《自然-植物》在线发表论文。该团队成功克隆出番茄的FS8.1基因,阐明了FS8.1基因调控果形建成的细胞学基础和转录调控网络,
2023-09-26 05:10
地球正朝着平均温度上升的方向急速前进。一个气候模型显示,2023年,地球温度有55%的可能性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
2023-09-26 09:52
“不断尝试、不断试错,才可能有不经意间的发现。”这是陈辉的科研态度。看似“笨拙”的执着,却帮助他走得更远。
2023-09-26 09:51
加载更多